爷爷奶奶的钱袋子

现在正当疫情期间,大家是不是捂紧了腰包过日子了呢?

确实啊,疫情当下,谨慎、克制消费,大家都精打细算每一笔账。特别是家里的老人家,更是崇尚勤俭节约之风。

我的爷爷奶奶呀,跟在座的大多数家里的老人一样,是普普通通的、经历过苦难的一代人。

而我的奶奶,特别的抠门,有多抠呢?一分钱掰成两半花的那种;她可以煮一锅粥,从早上喝到晚上,一锅管饱一天。

她也经常因为钱的事情跟爷爷吵架,平日里也会因为谁去买菜而拌嘴,因为钱他们各自管,买菜意味着自己要掏钱。

然而,他们并不是缺钱,而是太善于“精打细算”了!



400

他们的精打细算在我很小的时候已经感受到了。

记得小学二三年级的时候,我和弟弟上小学需要交学费,两个人加起来400块左右;那时家里还比较拮据。有一天傍晚时分,奶奶特地悄悄把我喊过去,屋子里就我们俩人;灯也不开,她把挂在墙上的大衣拿了下来,用旧报纸包的一大包,一层一层拨开之后,原来是一堆碎钱,1块的,2块的,5块的······她细细数了一通,再重复了一遍,才把钱放在我手心里,小声在我耳畔说道:“这钱你先拿着,给你家交学费用,拿好,不要给你大伯母和小婶知道!”那一刻,我虽然才10岁不到,却拿了这份沉甸甸的碎钱,泪珠子在眼里打转~



10万+

不止是对孙子女,对儿子亦是不吝倾囊而出。

爷爷奶奶有3个儿子,无女儿;当年分家时分到小叔只有一块地皮,他们一家四口过了十几年的“借宿生活”,居无定所;后来条件稍微宽裕了,准备盖新房子;但小叔存款有限。两个哥哥(大伯和我爸)支持了一笔资金,二老也不甘落后;一声不吭,便默默掏出了压箱底的存折本。数了一下,1、2、3、4···几个0来着?再细细确认,十几万呢!大半辈子的辛苦血汗钱,和盘托出,都在这薄薄的存折本子里!

除了出钱,还出力。爷爷是泥瓦匠,几十年的“工头”,在村子里一天的工钱有200左右。不管寒冬酷暑,风吹日晒,他都风雨无阻起早摸黑,敲砖砌瓦,炎炎夏日里汗流浃背,也不喊苦喊累;而那时,他已是古稀之年,仍在坚持工作;大半年下来,光是工钱,也给叔叔省了好几万呢!也正因如此,大伯母眼见二老“偏心”,没少给老人家好眼色看。以前大伯母还经常给奶奶买新衣服带大鱼大肉,从那之后,冷落了许多,爷爷奶奶心里也有数,有苦说不出;毕竟,手心手背都是肉呀!

而大半年前堂哥结婚(大伯母的儿子,家里的长孙),平日里斤斤计较的奶奶似乎失忆似的,忘记大伯母如何的刻薄冷落,二话不说便掏出压箱底的存折本,欢欣喜悦地去银行取钱,平日里省吃俭用攒下来的,给了家里的长孙媳妇当彩礼!




疫情当下,对于在座的你我,还有家里的老人家们,“钱”是安全感来源的一部分。

从一张张皱巴巴的零钱,褶皱的“钱袋子”到一本薄薄的存折本,以及现在年轻人随身携带的手机钱包;时代在前进,见证了儿孙们的成长、成家立业的同时,也见证了老人家被压弯的腰身,两鬓刻下斑驳的岁月年轮。

他们勒紧了裤腰带过日子,对自己的克制、俭省,源于其为人长者的责任感,对儿孙的默默无闻、不求回报的爱。

他们只是这时代中普普通通的一员,而靠着一双勤劳、长满茧子的双手为我们的小家遮风挡雨、添砖加瓦。

钱袋子只是小小的印证,生活投影的一小部分,他们尽其所能扮演好他们为人父母、为人长辈的角色,他们也许不是最完美的人,在有限的资源、限制条件下,却尽了最大的努力,给予儿孙们最好的生命礼物。

最后,以一首歌词献给我的爷爷奶奶:

扶过耕犁,握过锄头,

勤劳的身影在田野长留;

挥过铁锹,开过翻斗,

为了生活你四处奔走。

你那长满老茧的双手啊,

把握着一个家庭的冬夏春秋。


挠过白头,握过烟斗,

从来不见你紧锁着眉头;

采过山花,捧过溪流,

你的笑声总在奋斗之后。

你那长满老茧的双手啊,

把握着一个家庭的欢笑悲忧。

你可能感兴趣的:(爷爷奶奶的钱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