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领航 “融”有作为

——记化学+N试验田课程建构研讨会

      12月初,深圳大学师范学院副院长李臣之教授莅临龙华第二外国语学校,对学校“化学+N”试验田校本课程建构进行了高屋建瓴的系统化指导和培训,会议取的了显著的效果,参会人员有林红校长、唐黎明副校长、科研处负责人邓老师及若干骨干教师,大家均表示受益匪浅,更加明确了后续研究方向。

      会议伊始,科研处邓老师向李教授介绍了龙二外自己研发的化学+N试验田课程框架及目录。李教授进行了点评,他认为这份框架只是学科知识的拼盘式堆砌,仍旧是学科思维、分科立场。

 

  接下来,李教授针对这份目录以及林校提出的几点困惑,做了深刻的解答:其一,学校应该调整组织架构,在行政层面成立跨学科教研组,每周固定集备会议时间和地点;其二,学校应该选出一位跨学科经验丰富、研究力强的老师负责这个试验田课程开发,同时减少其工作量和课时,腾出精力深入专研;其三,针对学校屋顶3500平米的化学试验田,学校可以采用网格化的思路,将大面积的屋顶试验田进行网格化分块开发,至于每块地里面装什么内容,必须课程先行,先开发课程,再匹配地里的内容和设备;其四,开发课程的策略方面,必须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在地化思路,进行深入的学情调研和分析,要去挖掘出龙二外本地学生的喜好,然后再去设计相应的课程。

 

  会议的尾声,李教授在林校、唐校、邓老师的陪同下,来到学校屋顶化学实验田实地参观。龙二外屋顶的试验田鸟语花香、视野开阔、花草果蔬种类繁多,李教授对场地赞叹有加。在屋顶,李教授再次提出课程的选择和设计要以学生为主,要充分发挥家长的力量,发动家长捐款捐物助学,并让家长参与学生的化学跨学科实践活动,增加亲子互动性,加强家长对学生学习的关注度。

    本次会议结束时,李教授还对林红工作室的课题名称做了进一步的修改和阐释,将原课题名称修改为“育人为本导向的“化学+N”学校场景试验田课程化研究”。他对化学+N的“化学”进行了双关性解释:化学有两层含义:一是可以指化学学科;二是化学可以是多学科发生化学反应,意指跨学科的场景课程开发。李教授的解释起到了醍醐灌顶的效果,扩大了课题的研究范围,是对课题瓶颈的一个重要突破。时间匆匆消逝,研讨会结束时大家意犹未尽,纷纷添加李教授微信,课题成员表示要拜读李教授的书和论文,进一步提升课程建构和研究能力。

你可能感兴趣的:(教授领航 “融”有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