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荆轲
大刺客荆轲是个传奇人物,是影视剧作中的常客,也是刺客列传中,司马迁耗费笔墨最多去描写的一个。
如果曹沫看到司马迁写自己不足200字,写荆轲用了那么大的篇幅,他都会气得跳起来吧。
那么这个“壮士一去不复还”的大刺客干了啥呢?——行刺当时最强大最暴戾的帝君秦王嬴政!
书中说,荆轲祖上是齐国人,后来搬到了卫国,再后来又到了燕国生活。荆轲没什么别的爱好,就是喜欢看书和舞剑。
他曾在榆次和人比剑,人家只瞪了他一眼,他就逃跑了。(盖聂怒而目之,荆轲出)
又曾在邯郸和人对弈,为争棋子,别人就骂了他,他也默不作声就走了,再也没回来。(争道,鲁句践怒而叱之,荆轲嘿(默)而逃去,遂不复会)
私语:从这些看来,荆轲似乎也不是个什么狠角色嘛!然而这正是司马迁笔力的独到之处,从描述荆轲的2件并不体面的轶事,真正是为了要说明这是一个大勇若怯的人:无谓市井争雌雄,却敢朝堂杀敌君。莫急,且往下看。
最后在“蓟城”(燕国的首都,大概就是现在的北京)找到了知音:狗屠(杀狗的屠户?)和善击筑的高渐离。终日喝得醉醺醺,时而酗酒,时而发癫,生活乐无边啊。(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
燕国太子和秦王嬴政,从小一起在赵国长大。后来秦国日渐强大,燕国则衰微,燕王姬喜派他到秦国当质子。秦王可能有些看不起这个弱国的太子,因而太子姬丹感觉受辱,于是逃回了燕国。(秦王之遇燕太子丹不善,故丹怨而亡归)
回国之后,姬丹就一心想报仇雪耻,无奈国力羸弱,只能另想奇招。于是谋臣鞠武就出了个刺杀秦王的主意,要太子姬丹去找田光。
姬丹找到田光说了这国家大事,说完还嘱咐田光说:“我和你讲的,是国家大事,先生可不要对外人说起啊!”(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
田光微笑着俯身说:“好!您放心!”(田光俛而笑曰:“诺。”)
这神奇的“俯而笑”曰,就像电影中的一个伏笔镜头,暗示了田光即将赴死。
田光找到荆轲,具说了太子丹所托搜寻志士之事,荆轲答应去见太子姬丹。田光说:“我年纪大了,常言道长者行事,不应使人心生疑虑。今太子托我大事,又嘱咐我不要外泄,这是不相信老朽行事啊!如果我做一件事却被人怀疑,那说明我不是一个有节气操守的人。请你尽速去见太子,告诉他我田光话都没有讲明白就已经死了,让他放心吧。”说完,田光就拔剑自刎了。
荆轲见到太子,姬丹先对田光之死表示了自责和悔恨,又向荆轲阐明心意,要他学曹沫挟持秦王归还侵占诸侯的土地,如则不成,就杀了秦王。
荆轲看他讲得唾沫横飞,把自己感动得浑身颤抖,只冷冷说道:“我这个人本事不足,恐怕不能担此大任。”
太子于是尊荆轲为上卿,赐了市区一栋大房子给他,大概是独门独院三层小楼前后花园配英式管家那种。又每天送猪牛马和各种宝物到他府上,香车美女更是随他差遣使用,只求他能满意。(“尊荆卿为上卿,舍上舍。日造门下,供太牢具,异物间进,车骑美女恣荆轲所欲,以顺适其意。)
但是久久仍不见荆轲启程,这时秦将王翦又灭了赵国,直接陈兵燕国南郊,眼看就要渡过易水打过来了。姬丹慌了,赶忙去找荆轲。荆轲见面就说:“你不来,我也要去找您了。现在我要去杀秦王,但是苦于没有信物在手,恐怕难以近得秦王的身。我知道秦国的樊将军因为得罪了秦王,一直躲在我们燕国,不如您把他杀了,我拿他的头去献给秦王,如此一定能取得秦王的信任,则大事可成了。”
姬丹说:“樊将军落难来投奔我,我怎么可以杀害他以利自己的事呢?我做不到,请阁下你另想办法吧!”
私语:意思就是我是太子,名声不好的事我不能干。一个一心想杀秦王的人,会真的舍不得对一个落难的秦将下杀手吗?我觉得不是。大概因姬丹贵为太子,岂可让人落下“弑友而图私利”的口舌呢?
荆轲于是自己找到了樊将军,一番晓之以理说之以情,就把落难的樊将军给忽悠自杀了。姬丹闻讯,急忙赶过去,趴在尸体上痛苦不已。事已至此,也没有办法,只好割下樊於期的头颅,用木匣子装好,交给荆轲。(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既已不可奈何,乃遂盛樊於期首函封之。)
姬丹又命人绘制了燕国富庶之地的地图,做成卷轴。并从赵国徐夫人那重金购得一把利刃,淬好剧毒,变成了一把见血封喉的神兵。然后将匕首藏在地图卷轴里。(使工以药焠之。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
又请来了燕国的勇士秦舞阳担任荆轲的副手。秦舞阳是谁呢?他13岁就能杀人(真是恶魔转世),走在街上都没人敢正眼看他。(有勇士秦舞阳,年十三,杀人,人不敢忤视。)
做好这一切准备工作,择日启程。
这天,燕赵边陲的易水河上空,彤云层布。呜咽的易水,在寒风的卷啸中迂回流旋,反复要停留不愿向前。江边一艘白蓬素裹的小舟,逆水停在河边,在易水的冲击中左摇右摆。一群白面素衣的人神色凝重的伫立在风中,没有旗帜,没有鼓手,没有号角。阳岸,头裹素巾的高渐离脚蹬草屐,凛冽的朔风吹得他的衣摆在风中呼呼作响。他左手高高擎起筑,右手也高高举着竹尺,也许是发不出长声来,他只能发出简短而急促的顿喝,一声顿喝便击打一下,神色凝重,悲掩其面。
荆轲和众人和着高渐离的筑声,高一声低一声的唱着: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歌声响起,所有人无不垂泪涕泣。随行的志士都怒目圆睁,发上指冠。荆轲在歌声中登上小舟,渡易水而去,不曾回顾一下。(原文说就车而去,则应是已经渡过了易水吧,无所谓了,煽情而已。)
及到秦营,先贿赂了秦王的宠臣中庶蒙嘉,蒙嘉美言引荐荆轲和秦舞阳。可怜这个13岁就能杀人的秦舞阳到了秦王的台阶前,竟然“色变振恐”,惹得群臣都觉得奇怪。荆轲只好笑着回头看了他一眼,镇定解释:”这是我们燕国来的山野村夫,不曾见过天子龙颜,所以害怕。还要请秦王多多包涵,让他完成这趟出使的任务吧!”(这是这个所谓的勇士最后一次出场,后面荆轲行刺秦王过程中,这个人再没有出现,大概是吓瘫在旁边了吧)
私语:荆轲,前面与人比剑,别人瞪一眼就跑了的“懦夫”,下个棋都不敢争输赢的“孬种”;秦舞阳,13岁就能杀人,没人敢对视的“恶魔”。在秦王的帐前,一个吓得发抖,一个镇定解释。谁勇谁孬?司马迁的笔力牛吧?
秦王于是让荆轲呈上地图,图穷而匕见。荆轲一手抓住秦王衣袖,一手举起匕首,就要捅下去。这可把秦王吓了个大激灵,原地跳了起来,挣断了衣袖,想去拔剑。然而秦王的剑太长,情急之下拔不出来,只好绕着殿中柱子躲闪。
群臣也吓得不轻,一时间都没了主张,只有御医夏无且举着手中的药袋,往荆轲砸去。在秦王拼命躲闪中,终于有人大喊:“秦王秦王,你快把剑背到背上!”秦王于是把剑背上,终于拔了出来,这下长剑在手,高下情形一下转变了。秦王一剑砍断了荆轲的左大腿,荆轲动弹不得,就把匕首朝秦王掷去,没有刺中。荆轲又中了秦王七剑,终于动弹不得,于是他叉着腿坐在地上,倚着柱子大笑怒骂:“我诺不是想活捉你,拿到地契回报太子丹,我早就一刀捅死你丫了!”(箕踞以笑骂)
秦王的侍卫冲进来,乱剑刺死了荆轲,秦王仍然半天都没有回过神来。
私语:这一段特别精彩,好像收录到了哪一册的语文课本中,值得细品再三。
荆轲既死,秦王怒派大将王翦伐燕,太子姬丹与燕王率领全国兵力也不能抵挡。后燕王又听信谗言杀了太子姬丹,自己也成了亡国之君。
高渐离隐姓埋名做了别人家的伙计,但又吃不得苦,终于被秦王发现了行踪。被召去为秦王击筑,并被秦王薰瞎了眼睛。再后来他把铅灌进自己的乐器中,等到贴近亲王时,想用筑砸死秦王,没有砸中,秦王也把他给杀了。
高渐离也终于为了了却知音意愿而赴死。
从那以后,秦王,就是后来的秦始皇,吓得再也不敢信任各个吞并诸侯国的人了。
荆轲其人也,读书,舞剑,放歌,纵酒,大勇,详谋。
不于市井逞骁勇,敢在殿堂刺君王。知恩而图报,有节而恪守。
赴死无惧,受辱不恼。行则天悲地壮,处则士徒咸友。真性情,真猛士也!
太史公记之详,吾读之亦笃。吾爱史公记之荆轲,非霸王不能比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