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态的人生

最近因为yq时间长了,有各种各样的声音冒出来,正的,反的,保守的,激进的,都有。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自己的想法,而每个人心中的想法又都不一样。每个人所处的境遇的不同,经历的不同,认知的不同,对事物的看法也便不同,最近对此我越来越理解,所以也越来越理解大家的不同见解,所以面对不同见解,也不会急于认为哪个就对,哪个就不对,也不会急于去说服对方,不会急于去表现出不认同,而是能真心的理解不同人生下的状态,不同人生的不同见解。

图片来自网络

还是拿养育孩子来说,老家的孩子上学辛苦,初中就从早7点到晚8点,作业很多,卷子很多,竞争很激烈,能上高中的比例还很低,我之前总是和老家里人说这样读书太辛苦,没必要,要多给孩子休息时间,运动时间,你们也不能总是看着成绩,未来的世界要多元化人才,要多鼓励,多相信孩子。其实这些话对她们来说毫无意义,我不处在他们的情境中,无法试着去理解他们,在不理解的前题下,给出的建议也是来自我的情境,对他们便是空中楼阁,毫无意义。不如多听听他们说,表示理解即可。

身边的情况也是一样,不少家庭依然是对物质焦虑的情境,考大学,有个好工作认为是唯一出路,而管不了是否终生学习,是否内心充盈,所以所谓的高大上的教育方法他们接受不了,比较可行的还是先把孩子哄上大学再说。这样的情境下,无法落地不管教,无法落地无条件的爱。所以育儿书上说的固然很有道理,再好的种子,土壤不合适,也无法生根发芽。当你看到他们育儿方式中有诸多局限时,你需要做的也是放下所谓你的认知和情境,多理解他们情境中的困惑。

再往近处说,身边的爱人,他的上下文,和自己也不一样,他每天的工作,所思所想,所想的未来,和自己也很不一样,所以讨论某件事情,看法不一样,有什么奇怪的呢?他爱看脱口秀,爱看体育视频,我并不喜爱,那就平和的保持各自的特点,不要尝试互相说服,想着保留给自的人生态,也无不可。

还有孩子的视角,我们总是拿我们的认知,拿我们的经历,拿我们的过去,去理解孩子的行为,认为他们怎么这么不懂事,认为他们懒惰,认为他们不听我们的话。我们何尝放下我们大人的视角,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他们,学习对他们来说也是一件很不开心的事情,压力重重,就如我们面对困难的工作一样,也会有拖延症。站在孩子的角度,看看他们生活中到底有哪些乐趣,你允许他有哪些乐趣,让他们能够真正开心?我们总是要求他们这样要求他们那样,如果有个人整天要求你这样要求你这样,你能喜欢这个人吗?所以放下我们自己的情境,真正站在孩子的角度,才有可能真正的去理解他们,理解他们的处境,理解他们的困惑,才能得到他们的尊重,才能给出真正帮到他们的建议。

这样想的时候,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会减少很多,更能互相理解,能减少沟通摩擦,从而更容易发现不同人身上的优点,从而产生欣赏。人与人之间产生矛盾很多时候是因为互相不认同,总是用自己的视角去评价别人,用自己的情境去看别人,用自己的认知框架去理解他人,于是就得出了很多不可思议的结果,觉得他们怎么可以说出这样的话,怎么可以做出这样的事情,非常不理解。如果我们能够把自己的情境放在自己身上,而看待别人的时候尝试用他们的情境和上下文,尽管我们可能无法全部还原他们的情境和上下文,但是只要不把自己的上下文搬过去,就已经可以解决很多无法理解的问题了。

去看看朋友圈,去看看网络上的评论,有多少是在这样客观的视角下做出的结论,如果能把自己的情境放下,然后再去理解别人的事情,去理解社会上的发生的事情,就一定能多一些同理心,同情心,而能少一些批评和激烈的争论。这样你的心态也便会更加的平和,就好像底座大了,遇到风浪时也能更加稳当一下。这或许也是一种认知框架,让自己心态平和些的认知框架。

你可能感兴趣的:(百态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