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医养生时,我们到底在聊啥?

谈起中医养生,都很熟悉,方法多不胜数。逼格高的,谈谈五运六气、阴阳八卦;低点的,聊聊性命双修、辟谷吐纳。平凡如我们,也可讨论一下枸杞水。

作为一个中医人,想学扁鹊他哥,“于病视神,未有形而除之”,到底要干嘛?和大家谈谈阴阳八卦吧,逼格比较高,反正也不会,学点皮毛,还可以忽悠一下,天天给大家灌点水,说不定就成了大师了。想想当年那些“砖家”,排号都排到两三年后了,多牛逼,还能收点智商税。

说到修心养性吧,又好像少了点仙风道骨。

聊聊阿胶枸杞吧,平时又不吃。头衔比我大的,名称比我响的,都在聊,聊这个我不就关公面前耍大刀?再说了,家里不卖枸杞不卖阿胶,一个不小心聊好了,也只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作为一个底层的中医工作者,还是想做点接地气的事,形而上的理论,要砖家才能发挥得好。

中医一直提倡“治未病”。“忧患之来,必有其渐。”治未病,就是要把疾病有冒头的时候扼杀在摇篮里,别等到它成了气候,那就不好对付了。

养生可以很佛系,枸杞泡啤酒,可乐放人参。也可以很好吃,炖点冬虫夏草,熬点阿胶燕丝。可更多的时候,保养的不是生命,是种心理安慰罢了。没有整体化的运筹帷幄,没有个性化的有的放矢,你确定这种大众化的养生方案有用?既然投入了金钱,花费了时间,我想,大家也不想让养生仅仅是一种安慰剂。

养生,并非意味着要吃一大堆补品或者保健品,简单的,“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这也叫养生。换句话说,冷了穿衣,热了避暑,切勿悲喜过度,困了睡觉,醒了起早,不要日夜颠倒。

“神明漏尽,如木槁灰死矣。”纵观古代的养生法,大多强调心神的养护。“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灭。”生命的老化,更多的是心神的耗散,金钱、名利、视听享受、口舌放纵,都可致使心神耗散。然而,生活在当代,既非常圣人,又无羽化登仙的追求,如何能无欲无求?只不过,可以少一点,不要样样便宜都占尽罢了。再有虔诚一点的,就找一些安神的法子,或是冥想、或是朝佛、或者吐纳,甚至写个字,画个画,都是调神的法门,条条大路通罗马,能安心,勿让心灵散乱则可。

至于身体上,中医强调“有诛内必形诛外”,除非急性的损伤,健康状况的改变都是慢慢发生的,只不过,我们能不能发现,关注不关注而已。人体,还是比较强大的,对于很多问题,都能代偿。就像河堤,水位从低到高,都有一定的包容性。等我们发现得病的时候,就已经是缺堤的时候了。也许是工程老化,也许是雨水过多,总之,最好就是能在缺堤前,找到相关的因素,提前做出相应的措施,往往比洪水泛滥以后造成的损失要更少。例如,我的一个朋友,身体力线已经出现了严重的问题,这颈部疼痛甚至头晕手麻,只不过是时间问题,还有这超标的体重,血脂的异常,继续动脉斑块、内脏脂肪的形成,也是迟早的事,可就不能引起重视,非要等到吃降脂药的那一天。

总的说养生,要多听听身体的声音,合适的方法,身体会有舒服感、内心会有愉悦感,但不会像吸毒,过后对身体造成明显的损害。

你可能感兴趣的:(谈中医养生时,我们到底在聊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