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花骨猫
近期,由姚晨主演的电视剧《都挺好》频上热搜,“原生家庭”问题再次炙手可热。
去年刚刚解禁的《狗十三》,也是一部反映原生家庭问题的电影。影片选用了一个父母离婚、隔代教养、重组生娃、奔波生计的非典型家庭,通过张雪迎主演小女孩的养狗经历,呈现了中国式家庭的满目疮痍。
不沟通、不理解、不会表达的家庭教育,让孩子陷入精神上的孤独与缺失,原生家庭影视剧都真实再现了许多观众伤痛的青少年,引发社会的强烈共鸣和讨论。
“原生家庭”是相对“新生家庭”的一个中性词,并没有褒贬含义,是指生活于父母家、还未组成新家的家庭。换言之,原生家庭是有优势、长处的,如果“原生家庭问题”五个字持续曝光,本就是一种“大家来找茬”的方向引导,实在有失偏颇。
作为一个85后,我也曾经陷入对原生家庭问题的追溯、质疑。但有句话说得好:25岁前是父母给的,25岁后是你自己修炼的。因为时代和环境等印记,每个家庭都会存在种种不圆满,原生家庭有,新生家庭亦有。与其责怪父母,追溯不可能改变的过去,不如学会更好爱自己,给孩子建立尽可能美好的“原生家庭”。
最近在看育儿书,《让孩子安心做自己》,每天督促自己做笔记,也把其中精华分享给简友们。
“你和我一样,我们都爱手心中的宝贝孩子。要不要爱孩子,从来都不是个选择题。但要如何爱他,却是个选择题。这个选择,不会很容易,因为每个孩子都不同,都是个谜。”
“我相信教养孩子的目标:是让孩子安心当他自己、是在孩子心中种下“相信自己”的种子、是不放弃引领与期盼、是让孩子的生命因我们而不一样。”
我想说动大人们,愿意花时间去了解小小孩。因为真正持久的教养,从爱出发;真正的爱,从了解开始。
那了解孩子,到底是什么呢?
1、每一个幼儿,都带着特有的人格特质和需要,来到这世界。了解并坦然接受,孩子才可以安心做自己。
了解他的人格特质,你就会调整你的脚步,给他时间调整,以免他生活在压力里。比如内向害羞的孩子需要更多耐心,活泼好动的孩子需要更多包容,否则他们都会以为自己不够好。
了解他的特殊需求,你就会想办法让他获得满足,否则他会生活在羞愧里。这里的栗子,原谅我想到了一些被社会边缘化的人,虽然他们没错。
2、幼儿遇事会如何思考、感觉,与他的年龄、经验息息相关。了解孩子的想法和感受!他们才会相信自己的能力,对未来充满希望。
了解他的想法,才能在和他沟通时掌握要说什么,处在同一个频道,孩子才能理解和学习。
了解他的感受,比较能引发孩子的共鸣,让他听得进去你的建议。也能引导孩子学会调节情绪,一辈子受用。
3、了解孩子的长处和挑战!取长补短,帮助孩子成就他自己。
没有一个孩子,是相同的。有些孩子对细节过目不忘,有些孩子对体育无限热情……书中没有用常见的“优缺点”,而是以“长处和挑战”取而代之,我想这正是作者理解和尊重的态度,是充满爱的表达,也让我感受到,放下固有成见后的柔软。
4、了解孩子需要看见世界的完美和不完美!
每一个孩子,都带着不同的使命来到这世界。是什么使命呢?那是一个谜!你和我所能做的,就是带着他、陪着他,经历每一个失望和希望。让他在失望中学会忍耐,在希望中学会感恩。
当我们关注自己的原生家庭时,更能感受到当初作为小小孩的挫折、得意、忧伤、快乐、气愤、恐惧和勇敢。爱,并不都需要全天候陪伴,更看重相处的质量。从了解自己、了解孩子开始,认真地去认识彼此的喜怒哀乐,去当彼此的支柱。和孩子一起,看见生命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