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德小思]孝,仅仅善待父母就够了吗?

图片发自App

上午从微信朋友得知,一位原同事从江南赶回老家,为的是接母亲去避暑;另一位同事则冒着酷暑下乡,为老父亲六十大寿过生日。

两个人,两件事,一个中心:孝。

如果说儒家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流或核心,那么“仁”则是儒家文化的核心。“仁”的最初含义是指人与人的一种亲善关系,其核心内容是“敬”与“爱”,而“孝”则是“敬”与“爱”的根本,亦可以说“孝”是“仁”的根本。

图片发自App

“百善孝为先”似乎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名言警句,现实生活中,大部分人也能恪守孝道。但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对于传统的孝道知之甚少,行“孝”还停留在个人或家庭层面,这种认识的偏差对于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有一定影响。那么,正确认识并全面理解传统文化中的“孝”在当下显得十分必要且尤为迫切!

孝,仅仅善待父母就够了吗?

图片发自App

孟子曰:“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养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很,以危父母,五不孝也。”

图片发自App

孟子认为,在世俗社会里,一般人的不孝有五种表现,一是“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四肢懒惰,连父母都不愿意赡养,这样懒汉,到今天也还有,这些人成天游手好闲,好吃懒做,全然不顾父母的饥饱寒温。二是“博弈、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下棋、赌博以至顾不上赡养父母。三是“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图财货,讨了老婆忘了娘,娇惯孩子冷落老人。四是“纵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成天沉溺于声色犬马,最后犯了法,罪及父母。五是“好勇斗狠,以危父母”,结帮打架,好勇斗狠,危及父母。孟子列的五种不孝,已经超出了家庭内部的生活上的赡养,把它引申到子女的为人处世上,使得孝的内涵更为丰富。

图片发自App

孟子说的孝行,是紧紧围绕“父母之养”展开的,而曾子对于孝的论述,则把视野放得更加开阔。《礼记·祭义》上曾子的一段话:

“居处不庄,非孝也;事君不忠,非孝也;莅官不敬,非孝也;朋友不信,非孝也;战阵无勇,非孝也。五者不遂,灾及于亲,敢不敬乎?亨孰膻芗,尝而荐之,非孝也,养也。君子之所谓孝也者,国人称是曰:“幸哉有子!”如此,所谓孝也已。

图片发自App

“居处不庄”,就是生活态度不严肃;“事君不忠”,就是为国家工作不尽心;“莅官不敬”,就是玩忽职守;“朋友不信”,就是缺乏诚信;“战阵无勇”,就是临阵脱逃。在曾子看来,这五者会“灾及于亲”使父母蒙羞,所以都是不孝的表现。“享孰膻芗,尝而荐之”,意思是说,把肉烧得香喷喷的,端给父母吃,这不是真正的孝,而是“养也”,只是生活上的供养罢了。真正的孝,应该是“国人称愿,然曰:幸哉有子!”真正的孝,是一国之人都称赞他是好孩子,说”(这家人)真是有福气啊,有这么一个孩子”,为国家和社会作出杰出贡献,能够为父母、为家族增光添彩,这才是真正的孝,才是超越了血缘家族的“大孝”。

与诸位共勉!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大德小思]孝,仅仅善待父母就够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