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移植手机的OS+APP模式能否走得通?

目前的公链创业公司,多是参考以太坊(ETH)的模式,想要创造一套所谓价值互联网的“操作系统”,在底层技术层面解决效率、安全和资源调度的问题,并提供一套图灵完备的编程语言,让用户可以很方便地编写应用,从而形成生态系统一统天下。简单来说,就是“OS+APP”的模式,这个模式在PC和移动互联网时代都证明是OK的。

然而,要在区块链行业复制这个模式,却不一定会走得通,现在来看挑战很大。

无论是PC还是手机,本质上都只是终端设备,互联网服务的结构仍然是中心化的。只要中心端仍然在正常地提供服务,终端要做的只是实现各种不同的业务逻辑,完全不需要考虑服务端的资源利用和调度情况。这种情况下,将平台和应用分离,可以提供近乎无限的扩展性,非常适合创建完整的生态环境。

而区块链的去中心化架构中,没有固定的服务端,每个节点都有可能成为服务端。这样事实上让同一个节点同时承担了服务端和客户端两个功能,这样势必带来很多问题:

1、随着业务增长,服务器端的数据量会急剧增大,节点如何存储?

2、所有业务都会扩散到全网所有节点以达成共识,包括那些不使用该业务的节点,并占用他们的资源,这是否公平?

尤其是第二个问题,在“单链OS+APP”的模型中,底层OS共识机制的作用域是全网(为了达成最广泛的共识),而某一APP只针对部分节点用户,依照“谁使用谁付费”的原则,让全网所有节点为此提供“共识成本”,显然是非常不公平的。

这里,我们有必要讨论两个概念:用户和共识者(矿工,记账者),在公链中一般把两者等同看待。事实上实际运行过程中两者确实出现了分离,如比特币网络中矿工基本上被拥有巨大算力的矿池垄断,普通用户也就只能做交易转账,挖矿几乎不可能。

按照这个思路走下去,区块链最后也会变成某种程度上的中心化设施。即专业“矿工”组成服务端,为普通用户提供服务,普通用户无需参与到区块链网络的运行中来。当前很多公司推出的BaaS平台,就是把区块链作为一种服务提供给用户,而无需考虑底层的运作细节。

把OS+APP的模式移植过来,更像是一种取巧的行为,未必适合于区块链的技术条件。当年移动互联网也有Native App和HTML 5之争,最终是Native App取得胜利。区块链当前也在各种模式的摸索之中,但想要直接拷贝 Native App的模式,成功概率可能非常小。

你可能感兴趣的:(区块链移植手机的OS+APP模式能否走得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