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碍个人潜能发展和人格成长的四种因素|《野兽爱智慧》

撰文:陈寿文

存在主义思想最深刻的洞见,是教人先去体认和感受个人命定存在的无意义──不论这种感受是来自个人特殊身世的不幸遭遇,或是人性普遍的虚妄与无明,或是现代唯物文明所造成的精神贫困──然后凭藉天赋的自由意志,去抉择你要为这命定的荒谬「存在」创造什么样的「本质」(essence),实现什么样的意义。唯其无意义,才会去追寻意义;唯其空白一片,才有空间去装填「本质」。

这正如佛教因为看到个人意识的虚妄无明以及由此所导致的苦海无边,才会教导众生去探寻生命觉醒和解脱的大道。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便是因为体认到生老病死的命定存在之无意义,才毅然舍离同样荒谬无意义的富贵荣华,去追寻生命的终极意义。

兴起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存在心理学(existential psychology),从存在主义哲学得到启发,扬弃科学唯物论和机械动力论的心理学传统,要以人本主义的心理分析去探究个人生命的真实处境。

特别是现代社会的疏离异化、宗教信仰的式微和人生理想的失落等原因所造成的「存在挫折」和「存在空虚」,使人本心理学所阐论的「自我实现」(self-actualization)的道路上满布荆棘,亦即「个人成长」(personal growth)遭遇种种窒碍(blocks),其结果不但是现代人的不快乐以及人格成长的退化萎缩,更严重的是造成「心灵性精神官能症」的泛滥。

存在心理学试图找出这些窒碍以及消除窒碍的方法,藉以帮助个人潜能的发展和人格的再成长、精神健康的增进以及生命意义的实现。

存在主义哲学家们尽管扬弃形而上学的抽象概念和普遍法则,强调个人生命具体的实存经验,但由于缺少心理分析学的基础,当他们主张人的一切行动都是出于「自由意志的抉择」时,显然忽略了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及个人精神健康状况等因素,会对个人内在自由与抉择的能力造成阻滞和制约,致使这种能力无从发挥。

意义治疗学派创始人弗兰克尔受到存在主义哲学的影响,曾一再强调,在纳粹集中营那样悲惨恐怖的环境中,俘虏们完全有内在自由去抉择自己究竟是要坚强奋发,从苦难中去发掘生命的意义,抑或消极悲观、灰心丧志,在哀声叹气中倒下去,过着毫无尊严的日子。

然而他所举出的例子,只能证明一部分俘虏拥有这种自由抉择的高贵能力;把那些倒下去的俘虏也说成是他们的「自由抉择」,不但是名词的误用,也多少带有犬儒的意味。

从心理层面来看,后一种俘虏可能因为缺少积极正面的人生观、坚强的精神意志力,或是因为精神健康欠佳(例如患有抑郁症、恐惧症等),以致失去了接纳逆境的勇气和奋发向上的精神动力。在此情况下,他们并没有「抉择」的空间,也就是弗洛依德所说的,人因为受制于个人潜意识的情结而失去了「自由」。

从心理层面来看,存在主义所说的「自由抉择」只能说是人的一种潜能,潜能能否实现,有待因缘条件的配合。从伦理层面来看,它是一种具有勉励意涵的陈述,旨在激励世人:你虽然没有自由去选择生命存在,但却有自由去抉择生命要走什么样的道路。

存在主义并不主张道德说教,它所重视的是责任。道德是社会加诸于个体的外在约束,责任则是导向个体内在自由的一种自觉──自觉到生命存在的荒谬无意义,自觉到脱出荒谬无意义的迫切性,也自觉到人类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创造个人的意义必须以关怀整体和仁爱互助为前提。有此自觉,人就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起责任。

上述「自由抉择」只是一种潜能,这道理若以佛教哲理作为参照,就更容易明白:佛教说佛性人人本自具足,从佛教心理学的层面来看,佛性只是一种潜能,一种潜在的精神品质,能否实现,还要看个人的努力和因缘;从佛教伦理的层面来看,这句话是勉励众生的教谕,教人要自尊自重自爱,努力实践慈悲和智慧的至善佛性,自度以度人。

佛教也跟存在主义一样,不主张道德说教,而重视自觉──自觉到人的虚妄无明及其所导致的「苦」,自觉到脱出虚妄无明和「苦」的迫切性,也自觉到众生是存活于一个互相依托、休戚与共的关系网络里,救度自己必须以利益众生、仁爱互助为前提。从这个意义上说,佛教也跟存在主义一样,赋予个人以「责任」的自觉,而不是把「道德」强加于个人。

如前所述,由于存在主义哲学不从心理学的角度去理解「自由」,因此无法解释为何众多失去精神健康或人格成长不健全的现代人,根本不能「自由抉择」一条具有意义和创造性的人生道路,致使「自由抉择」变成空谈。所幸存在心理学弥补了这个缺憾。

存在心理学与人本心理学都重视研究潜能(包括才能、人格特质、德性等的发展潜力)受到窒碍的因素,以及克服窒碍的疗法。

这些窒碍因素包括:(1)一个人若从小受到专制或冷酷的对待,养成不敢表达自己想法和感情的性格,处处屈从迁就他人和社会的价值标准,长大后就会不敢信任自己的感觉和判断,缺少自尊自信和自我价值感,潜能也就不能健康发展(罗杰斯理论);

(2)社会的伪善礼节和病态文化以及家庭成员缺少真诚的人际沟通,可能影响小孩的人格成长,即形成「假我」(false self)的人格,不但潜能发展受阻,严重的情况还可能导致精神疾患(朗格理论);

(3)一个人若不能诚实面对自己的失败和错误,为自己所「自由抉择」的行为负责,频频逃入心理防卫,如自我合理化、诿过于他人等,并产生怨怼和悔恨的情绪,则潜能发展和人格成长将会受到窒碍(罗洛·梅理论);

(4)僵硬观念的束缚也会阻滞潜能的发展,例如存在心理学者兼治疗师欧文·亚隆(Irwin Yaloon)笔下的年轻寡妇案主,因为固执再婚是对亡夫不忠和背叛的观念,结果出现情绪障碍,变成冷漠无情,「再也不能爱任何人」。亚隆的治疗方法不是教案主如何去爱人,而只要移除案主实现内在力量的观念障碍,就能促使爱的潜能「自我实现」而恢复流动。

以上所述只涉及阻碍潜能发展的个人因素。存在心理学同样关注的是,现代社会唯物价值观的氾滥、人间的疏离与孤立、宗教情操和生命理想的失落等宏观社会因素,已对现代人的个人成长、潜能发展和精神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个人成长和潜能发展受阻,意味着人的内在自由和精神能动性无法发挥,也意味着开展生命意义的空间受到局限和窒碍。尤有甚者,对那些罹患精神官能症和情绪困扰症的人来说,「自由抉择」以及生命意义的追寻,也就更加困难重重。

必须先以人本心理疗法和存在心理疗法帮助他们恢复精神健康,重建自尊自信和自我价值感,才能促进潜能的「自我实现」,而潜能当然也包括存在主义所重视的自由意志。

2020年2月18日,周二,正月二十五,19:36完毕于北京心灵自由工作室

你可能感兴趣的:(阻碍个人潜能发展和人格成长的四种因素|《野兽爱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