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非常态的时代背景下看常态教育 2020-11-01

从非常态的时代背景下看常态教育

本期阅读的关于疫情下的教育研究组稿三篇,其一《疫情下的终身教育研究:反思与展望》,其二《疫情之下对教育本质的追寻——基于常州市龙虎塘实验小学教育实践的个案研究》,其三《后疫情世界的教育:推进公共行动的九个构想》。三篇文稿都围绕着“疫情”这一背景展开研究。对于亲身经历过疫情下的在线教学,以及与学校线下教学双重工作的我来说,这个议题并不陌生。在疫情下,我们的教育会面对更多不可定因素的挑战,家庭教育的质量直接影响着线上的学习质量,而对学校教育则起到了一定的检测之效。

我赞成的教育本质观是:“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我也赞成“教书不应该只教有字之书”。当我们面对疫情时,“学会生存”便成了每个有生命的个体都在积极思考的事儿。当前世界疫情并没有结束,而我们的学校依然认真实施着疫情阶段学校几乎封闭式的管理模式。当然,孩子们还是每天都会走出校园,走进家庭,走向社会,我们的教育是该转变了。教科文组织于2019年发起的“教育的未来:学会成长”倡议,旨在重新思考教育并重新想象知识和学习如何塑造人类的地球的未来。

其实早在2010年我国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便指出“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对外开放的要求,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1]素质教育需要我们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造就大批以广阔世界为舞台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思政课作为学校德育教育和品德养成的重要基石,对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以及明确自身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和关键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内外重要讲话中多次提及“人类命运共同体”,深刻回答了新形势下“建设什么样的世界,怎样建设世界”的时代课题,逐步形成了较为系统、完整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在当前全球治理的时代命题下,站在全人类的高度,立足现实问题和现代病症,依据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凝练而成的中国方案。[2]

当我看到顾校长学校推送的“延时寒假怎么过?让我们一起智造宅家新生活!”时,马上写了一篇题为《“特别”的寒假,送给“特别”的“你”》文稿。在当下疫情时代,太多的老师关注线上的学习,而他们关注了疫情的生活,这就是教育观的转变,教育本质的客观理解下所产生的。

一、从学会学习到“学会生活”

2020年2月3日,我们以“关于延期开学期间学习指导的征求意见”为题,对自己班刚毕业的42位学生及家庭成员进行了开放式的问卷调查。呈现出的延期开学阶段家长与学生在线上学习上的困惑与担忧,更能看出家长对于线上学习及孩子宅家生活状态的种种焦虑。

(一)家长对延期开学阶段孩子在家的学习状态比较担忧

在41位家长中有36位表达了不同程度的担心:有16位家长表示担心孩子学习跟不上,有 20位担心孩子在家比较懒散,不够自觉,即使是老师开网课,学习效果也不佳。当然也有4位表示没有什么可担心的,相信学校和老师会安排好的。从家长的问卷中,不难看出,家长们普遍认为假期太长后,孩子难以收心,如果不安排相应的网课,会影响开学后的学习状态和学习进度,而网课的学习又有许多弊端,有些无所适从。

(二)多数家长对网课选择依赖于教师的推荐

对于网课的选择有20位家长倾向于老师推荐的学习资源,有10位家长表示会进行比较,挑选一些适合自己孩子的网课进行学习,还有10位明确表示没有选择,也不会选择。这样的数据充分看出家长对教师的信任,但同时也给了教师在分享相关学习资源时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慎重、合适”。

(三)家长对孩子网课学习方式更倾向于课堂学习式

在问卷中家长提出最好是本班老师上课的有8位;需要一对一进行教学的有4位;有13位提出最好是直播的方式以便更好地互动,同时需要布置相应的练习,其中有5位提出最好能用电脑,平板或手机会影响孩子视力且需要严格控制时间;当然还有11位家长表示都可以,不清楚,觉得自己不专业不知道。可以看出家长对于网课的学习有很多的顾虑,他们普遍更希望有针对性、有效地且参与度高的学习方式。

从家长的回答中不难看出,家长复工后对孩子在家的学习生活状态很不放心,总是希望本班教师能多给一些关注,也期待早日复课。其实这也反应出,家长对于孩子日常的学习生活习惯的不注重,常态教育下总表现出“消防员”的应付状态,有火就灭,无火则不管!

二、从学校教育走向社会教育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相信大家都会认同“学生才是我们教育服务的对象,我们所有的工作都是为了促进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的观点。同时我们也必须认识到,一个人在任何环境、任何时候都处于学习的状态,无论是显性的还是隐性的,他都在学习。那么在一年中整整三个月的假期中,我们是否应该给予孩子一些正面的引导呢?

“新型冠状病毒”给全中国人民带来了大麻烦,导致寒假延长的同时,我们需要思考:从这样严重的疫情中,应该学什么?怎么学?顾校长所在龙虎塘学校通过线上玩伴团同学、家长的共同讨论,顾校长亲自撰写指导思路,陈亚兰主任组织学发处、课程教学中心各责任人、各学科教研组长、骨干教师等经历多轮研讨,形成了延时寒假攻略。在这样的研究中,我读到了“龙小团队”在引领着学生们在学习、在思考。同时也可以看出,这份推文的具体内容来自于龙小的教师、家长、学生团队的合力,也就是说,这不是一家之谈,这是基于群体、基于事实的实践研究所得,基于现状的情况分析所得。

三、从阶段到长程

知道“龙小”起源于在2016年,之后的四年时间里,与顾校长及其团队的接触,让我深深地感受到这真的是一个“独特”的学校。他们的“幸福作业”真的给了每个孩子展示自我、体验幸福的机会。在疫情下,更是进行了长程的设计,如:提醒孩子可以延长自己的寒假计划,对自己原有的计划进行调整;如家庭内,隔代“共学互学”的“病毒防控”;再如“线上玩伴团”的主题学习等,都在延续着他们之前的研究。我们总说一个学校只有把一件事、一项研究做久、做深、做透,才能形成学校真正的办学特色,然而试问有多少学校是真的扎扎实实地做到的。当然不是说没有,至少从“延期开学”的“推文”来看,还真的不多。从内容上看:有寒假计划的修改,有“抗病毒、守健康”的“共学互学”,有家庭阅读、锻炼的倡议,有参与家务劳动的温馨提示,有对寒假生活的梳理与总结,有“线上主题学习”的内容推荐,以及提供了学科老师的答疑网址等。这便是对教育本质最真实的追寻。

四、从非常态教育到常态教育

反观当下,该如何面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呢?说实在的,我并不在意去跟同年级的老师去比较哪个班在什么活动中拿了第一名,因为这不是我当前可以左右的事儿,然而我可以给孩子们带来什么?记得在10月30日深夜,我在班级公众推文中写下过这样一段话:每一天,我都会努力地留下些什么,即便是只言片语,即便是在他人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多此一举的……在十月这个坚持的每一个日子里,孩子是不易的,老师是不易的,家长是不易的,谁都在努力坚持着学习与生活着,虽然无需让孩子过早地接触什么,但生活即教育。在我看来,一个孩子能够在学习生活中学会感悟成长,那便是教育最初我想看到的样子。每个人不同,成绩终会变成过去,影响人一生的一定是内心的富有和坚强。于是,我们班的“开学季”“坚持季”结束后,即将迎来“感悟成长季”……“学会成长”,学习“无字之书”便成为了我们校园生活最重要的主旋律。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2]杨柳新,张夏蕊.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生成逻辑——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创新[J].南宁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1(01):33-39.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非常态的时代背景下看常态教育 202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