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佰》没来先别急,这部同样催泪

现在生活在这片红土地上的人,不知道以前发生的事,可它确实真实的存在着。

电影《八子》是根据江西赣南真实事件改编而来,以当地家喻户晓的英雄故事“八子参军”为原型。

在20世纪30年代,中国内忧外患,百姓难以温饱,而国民党反动派却置民众疾苦于不顾,对中央苏区发起了疯狂的第五次反围剿的背景下,讲诉了一个平凡的母亲相继将八个孩子送去当红军,奔赴战场一线,穿梭于枪林弹雨之间,用生命为这片红土地铸造一扇铁门。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导演高希希不仅是拍摄战争题材的一把好手,从《毛泽东》《历史的天空》等到《幸福像花儿一样》,由高导执导的多部战争军事影视作品都深受观众喜爱,获奖无数;

而且,高希希作为江西土生土长的导演,对这一片土地更有超乎常人的感情。

这部影片没有太多特效与震撼,有的只是尽可能的真实,带我们去看见我们能想到的艰难,和去想象我们还未曾想到的困苦。

就如导演高希希所说,战争类型的电影就没有容易的拍摄,疼就真疼,冷就真冷,害怕就是真的害怕,影片的每一个细节都尽可能地还原了历史。

通过这部影片我们可以看到发生在革命老区的真实故事,在战争的轰炸下万千家庭支离破碎只为守住那一寸净土。

影片很简单也很纯粹,想表达的东西却温暖人心,只为让更多的人了解到,在中国革命战争年代,有这样一群普通农民,相互依偎,前赴后继为国家利益和信念抛头颅洒热血的家国情怀。

“哥,拉我一把,我想回家,我想妈”,在那炮火连天,火光四射的战场上,一道微弱的呼喊声轻轻响起,淹没其中,就那么一秒,生死两茫茫。

杨大牛落寞的坐在山丘上,手里紧紧的拿着那块红色的肚兜,手臂上又多出了一道血淋淋的伤痕,而这已经是第六条了。

战争使人冷酷却又无奈,生命明明就在眼前却无论如何也无法抓在手里,就那么轻易的离开了这个世界。

“活着,算咱命大,死了,英雄”,这句话是观影的我们永远没办法感同身受的。在那个年代的战争中,生命并不属于自己,流血受伤不过是家常便饭,死亡和明天永远不知道哪一个先到来。

生命的逝去于战争而言,就如天空中的流星,一晃而过,再一眨眼,恍如不曾存在一般。

影片中有一个情景尤为深刻,在满崽第一次经历战争时,前一秒身旁的战友还在安慰他说:“子弹这个东西谁害怕就找谁”。

下一秒,他便直愣愣地倒了下去,而满崽也被吓晕倒地。

那一刻满崽是害怕的,想要退缩的,可最终他的内心战胜了恐惧,却被大哥杨大牛误解为逃兵,甚至想要直接枪毙了他。这是战场不是儿戏,想来就来想走就走。

而这一刻的杨大牛不是满崽的哥哥,是一个排长,更是一位战士。

战场中没有长兄之情,有的只是责任,纪律,以及保家卫国之心,甘愿为此失去自我,拼尽一切。

最后的战斗打响了,为了更好的掩护大部队安全撤离,杨大牛带领满崽和全体战友浴血肉搏,直至最后一刻。前是枪林弹雨的战场,后是宁静安详的家乡,微风吹过金黄的稻浪簌簌作响,空中飘扬着八条红色的肚兜,一位年迈的母亲正在村头的小路旁孤独的守望……

“战争其实只是这部戏的外壳,在更大角度上它讲述的是兄弟、母子之间真挚感人的爱,是我们内心都需要的那种温暖”。

影片采用的是母子情,兄弟情,战友情三线并叙的结构来讲诉这个故事,在炮火连天的战争场面却交织着催人泪下的情感线,将红土地上那段可歌可泣的悲壮往事真实再现。

“八子参军”这是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可这却只是当年十万八千二百名有名有姓赣南烈士的缩影,它不仅代表了一群艰苦农民保卫家乡的勇气,更代表了这片红色热土为新中国,为现在的我们所做出的奉献和牺牲。

看完电影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战争太过遥远。我们没有经历也无法完全的感同身受,两个小时的电影或许可以带给我们一时的动容。

但我们却更应该记住的是,今天和平的生活,是先烈们用破碎的家庭,一生的时间以及伟大的生命拼打出来的,铭记历史,维护珍惜现在祥和的生存环境,因为那是先烈们做梦也想要的生活。

值得庆幸的是影片已被国家电影局列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影片”,被更多的人观看,以此来纪念英勇逝去的先烈们。

你可能感兴趣的:(《八佰》没来先别急,这部同样催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