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螺主义 ——弱者的生存之道

2011年10月31日之旧文新发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自然界有很多螺旋形态的东西,高速旋转的银河系、水流的漩涡、骇人的龙卷风、缠绕的藤蔓、DNA的分子结构……无论是宏观的宇宙,还是微观的运动,螺旋体展示的是生命运动的密码、自然生发的奥妙和物质运动的本源。

然而,令人不可思议的是,田螺的壳儿,这个钙质的堆积,也是一种上升的螺旋体!坚硬的壳儿下面,藏着一个柔弱的软体动物,仅仅包裹的,是一个行动迟缓、充满惰性的生命。

图片来自网络


想到这些,源于一根竹签、一盘田螺、一顿美餐。看着同伴们饕餮而食,在她们不断总结田螺如何又快又好的取肉食法的时候,我们的话题不知怎么扯出了“田螺主义”——关于吃炒田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样乖谬而充满戏谑的争论,常常无由而起,无果而终!

自然界有一个奇怪的现象:长角的动物,通常都不是肉食动物;以坚硬的壳包裹的,一般都是软体动物。

自然界的法则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田螺用坚硬的壳,保护自己柔软易伤的躯体,书写一个弱小生命的“行者无疆”。负壳行走的田螺,不是艰辛无奈的“房奴”,不是与世隔绝的封缄,不是战斗厮杀的铠甲,蜗行的足迹泄露了心酸的秘密,那个重重的壳儿,只是赖以生存的庇护之衣!

这,就是弱者的生存法则——田螺主义!

想到契科夫的“套中人”,想到第欧根尼的“犬儒主义”,想到庄子的“逍遥游”,想到适者生存的“丛林法则”,田螺的一生,似乎是一个悲剧,没有方向的艰辛行走,蜷缩在坚硬的壳中一求自保,最终,也没有逃过一只小小的竹签,成为桌上散落狼藉的空壳。

灼灼其华

你可能感兴趣的:(田螺主义 ——弱者的生存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