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秦荟创始记:走进世界的中国酒类博物空间

作者:李虓

有这样一位世纪老人,一生112岁,为新中国食品工业部、轻工业部两部参事,曾到访酒厂超过1700多家次,撰写6000余万字研究资料,参与筹建包括江南大学在内的15所高等轻工院校,亲历“茅台试点”和“汾酒试点”两大酒业科技变革。

有这样一个博物空间,位于京城龙脉,可赏十七大国家名酒,可品十二种白酒香型,汇集古今中外无数佳酿,得到“原茅台荣誉董事长”季克良、“二锅头酒第八代非遗传承人”高景炎两位“国宝级”大师助力,并荣获意大利A design的世界大奖。

这位老人,就是中国酒界泰斗“秦含章”先生,而这个空间,正是以秦含章先生为主题的中国酒类博物空间——仙秦荟。

如此中国酒业的顶级背书,决定了“仙秦荟”的与众不同,业内评价其为“爱酒、懂酒人士,一生必去的地方”,本文为大家解读仙秦荟创始的故事,从历史中探寻这一走在世界的中国酒类博物空间。

01

创立:大师与大师的大师

熟悉秦含章先生的人知道,秦老的一生有很多传奇,比如,他虽身是科学家,但着迷于诗词创作,出版《酒文化小品集》,集结近8000多首诗作。再如,他虽为酒业泰斗,为中国酒耕耘一生,却不允许子女后代从事酒类事业。而这两个传奇之处,在2018年,碰撞一处,变化新生。

这年六月的一个午后,秦老突然把家里人召集过来,众人进屋后,发现秦老的两位大师级学生高景炎、季克良先生也在场,显然,当有重要的事需要交代。确认人到齐,秦老把秦大文先生(秦含章之子)叫到身边,句句停顿的说:“经过考虑,我觉得酒还是要做的,很多经验和文化,还是要传承与发扬下去的,大文不是这个专业的,他不太懂酒,还要拜托你们两位,帮帮他,在技术上帮他把关,在食品安全上帮他把好关”,随后把头转向高景炎、季克良。这是秦老一生以来,第一次正式允诺家里人可以做酒。

▲原茅台名誉董事长 季克良(中),二锅头酒第八代非遗传承人 高景炎(右),仙秦荟创始人、秦含章先生外孙 毛永昇(左)。

有了秦老的嘱托,那么,这款酒叫什么名字?有人提议,“去书里查,这书里有不少好词呢”,而查的书就是秦老的《酒文化小品集》,其中有一首诗句叫做《醉翁吟》,“人生有道变圣贤,奉献无私力争先。忆苦思甜经风雨,养心修德自成仙”,这是秦老95岁高龄时,酒后回味一生,有感而创,既表达了自己的人生观,也反映了每个人应有的价值观。遂取最后一个“仙”字,再加上落款处的“秦”字,组成了“仙秦”二字,纷说叫好。这一天,秦家后人有了自己的酒——仙秦酒,并由季克良先生亲题酒名。

▲仙秦酒·传奇。

时隔一年多,112岁的秦含章先生仙世,这时家人们才恍然大悟这瓶酒的重要意义,家人猜想,当时秦老可能已经意识到来日无多,想在最后的时光里,将其一生的所荣、所信、所执蕴含在一瓶酒中,为事业描绘圆满,为世人留下纪念。正源于此,仙秦酒愈发珍贵,常被人们称为“传世遗珍”。

在家人为秦老收拾书房时,又有了新发现,秦老一生治学严谨,留存了大量的实物、书籍、手记,甚至于有很多是见证中国酒业从解放前至今的发展史实,几乎成为绝本,具有十分珍贵的资料研究价值,因此,“能否为秦老建设一个展览馆”的想法,油然而生。

当即,秦大文先生致电很多秦老生前走访过的酒厂征询意见,得到的观点是,虽然不少酒厂都有秦老的史料和立像,但系统讲述秦老一生,公众性地缅怀秦老、瞻仰精神的地方还没有,建议创办。

▲季克良先生为仙秦荟题名。

另外,很多秦老的学生,尤其是科学技术方面的专家表示,目前酒类的文化输出和科学普及尤为重要,有这么一个相当专业的、底蕴深厚的地方,从秦老的高度,集结更多优质行业资源,为大家讲酒、鉴酒,也是一大贡献,更延续了秦老一生的追求。

所以,基于这三方面的客观原因,家人与季克良、高景炎两位“秦老学生”进行商议后,决定在北京创立“秦含章·酒文化体验中心”,而命名还是沿用当初的产品名称,即“仙秦”,再单加一个“荟”字,寓“名酒之荟”、“名士之荟”与“名品之荟”。再次由季克良先生亲笔题名。

02

创新:来自未来的博物馆

为秦老建设博物展馆的缘由,一时间传播开来,不仅获得了高景炎和季克良两位大师的助推,还获得了很多酒厂的帮助,这项事业在推力十足的情况下,也被给予更多的期望和要求。

首当其冲需要考虑的就是选址。一者,不可太偏,方便参观者造访,二者,不可太小,因所展之物繁多。随后,经过几个月的考察,遂选址在北京二环之内、京城龙脉之上,安定门花园东巷1921花园胡同文化产业园之内。这是一个院落宽敞、独门独栋的双层建筑。

▲仙秦荟·酒文化体验中心 正门。

秦老的高度与业内的关心,让这个博物空间的设计,成为更加棘手的难题。要建设成什么样,才能代表秦老的高度?才能为行业和消费者产生更大价值?仙秦荟的初创团队,经过调研和商议,提出了标准,即:第一,空间虽以展出为核心目的,但要能体现更多公众功能,第二,空间虽以秦老为文化主线,但要能呈现更多产业价值,从功能和价值两个方面,更好地服务行业和消费者。

经过半年多的设计与优化,一家“未来博物馆”,终成其型,区别于酒类博物馆、酒道馆、酒文化馆等形式,呈现三重创新之处。

▲仙秦荟博物展示区域。

首先,空间创新,多功能空间与传统博物馆相结合。

仙秦荟在空间上既体现出博物馆的厚重性,又展现出多功能公共空间的自适性,人们不仅在这里可以进行博物游览,而且还可以在这里放松、商谈、学习。

为此,在色调、结构等各方面,仙秦荟突破传统,以新中式现代风为主要,让传统很时尚,让文化很潮流。同时,将空间划分为多个区域,整体以“回”形动线,分别形成秦含章生平展、中国酒业博物展、酒文化品鉴实验区、多媒体观光区、美食餐饮区、休闲论道区等诸多功能分区。

▲仙秦荟部分展陈。

再者,文化创新,个人生平史与产业发展观相结合。

仙秦荟鉴于秦含章先生的行业高度和时代跨度,以秦老生平为主线,进行了极为丰富的资料延展,选择秦老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和文献资料为里程点,透观整个中国酒业的发展状态。让人们通过秦老,既可了解到中国酒文化的发展与延承,又可观察到中国酒产业的繁兴与起伏,以人物形态反映历史变迁。

目的在于,考虑到人们平时游览博物馆,在碎片化或主题式的展陈形式下,并不容易记忆,走马观花的情况较为普遍,同时,较难以点带面,看到每一个史物背后的深层意义。正因为此,仙秦荟采用了这种创新的展陈方式,不仅让展示更加具有系统、逻辑、标记性,清晰看到每个事件背后的深意,同时,让冰冷的文字和历史,更赋予生动的人物故事性。

▲仙秦荟品酒多功能区。

第三,运营创新,深入参与性与展示游览性相结合。

仙秦荟结合了博物、文创、社群三大形态,其不仅是日常公众性参观的酒类博物空间,更是不同美酒文化创意的输出平台,不定期会跨界产出酒类相关的的文化作品,除了仙秦酒以外,还有各种名酒厂的定制酒产品,如汾酒定制酒、泸州老窖定制酒、酒虫数字文化酒等。与此同时,仙秦荟还是一个美酒爱好者的社群机构,但凡到访仙秦荟的参观者,都可以成为会员,不定期享受福利价值和活动体验。

03

创领:与每个城市的约定

经过为时一年多的施工和修改,于2021年9月,仙秦荟正式开馆。高景炎和季克良两位大师不辞奔波,第一时间闻讯来馆内考察和参观,在看到这么多时光封印的恩师照片,翻阅了如此宝贵的秦老手记资料后,不禁往事重提、回忆涌现,感动与感慨颇深,感动的是师生恩情,也是行业热忱;感慨的是时光穿梭,更是产业繁荣。

在询问到对仙秦荟未来的打算时,仙秦荟创始人、秦含章外孙毛永昇先生表示,仙秦荟是有形的,也是无形的,有形的仙秦荟可以复制,无形的仙秦荟可以融合,我们初步想选9座城市来复制仙秦荟,融合每处的地方文化与名酒,为懂酒、爱酒人士搭建一个广阔的、高度的酒类平台。

▲无锡仙秦荟。

截至目前,仙秦荟除了在北京,还在无锡和成都两座城市已经建设完毕,仙秦荟市场总监任云女士向笔者介绍:无锡仙秦荟,位于无锡四大历史文化街区——小娄巷内,在原有名门望族秦家遗址基础上建设而成,是目前唯一私属国家级文保单位。

无锡仙秦荟,不仅复刻了北京仙秦荟的展陈和资料,同时融合了更多本地特色装潢、文化和风俗,比如,秦家当时进献皇帝的“秦家贡宴”,以及秦家故园寄畅园的元素与风貌,寄畅园即秦园,被乾隆皇帝赞誉“江南诸名胜,唯惠山秦园最古”,从清康熙二十三年到乾隆四十九年,整整百年,两帝十二次巡游江南,每次所居之处,就在此园。

而成都仙秦荟目前也即将开业,正在进行最后的内部装修,位于成都市中心金牛区一环路内侧。

▲成都仙秦荟(效果图)。

对于仙秦荟的发展规划,毛永昇先生认为:每个地方都有诸多爱酒人士,他们需要一个文化更专业的、资源更丰富的平台,仙秦荟正是这样的链接点,广泛的专家资源、产品资源和文化资源,汇聚于此。结合不同的地域文化,通过标准化的视觉体系、识别系统,仙秦荟可复制到各地,而不仅在国内,仙秦荟目前也准备移植到国外,为中国酒类文化输出尽绵薄之力。

▲走进世界的中国酒类博物馆。

从一个人的文化到一群人的信仰,从一个实体的创新到一个平台的贡献,仙秦荟延续的是秦含章的心愿。它超越了时间,让秦老远离又未曾远离,塑造了永远的精神丰碑;它跨越了空间,让各地酒缘聚合一处,打造了文化的良好载体。仙秦荟,走进世界的中国酒类博物馆。

作者简介:

李虓,食品发酵专业硕士、工程师,酒类食品行业评论作家、策划人,《酒食评论》自媒体矩阵、李虓®策划咨询创办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仙秦荟创始记:走进世界的中国酒类博物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