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是沉默的大多数:浅谈读王小波后的感想

摄影||田园

最近在读王小波,张佳玮曾说王小波是一个过于正常的人。他过于聪明,精神过于健康,没有太被周遭异化,具有谦逊与骄傲并存的强大气质。一方面明白一切,一方面朦胧而纯真。写智慧的遭遇、人的遭遇、人在异化世界里的遭遇。自由而诗性。

老实说他的书我只读过一本文集,里面收录一些杂文。

开始有些不适感,一些习惯认同的东西被他剥离出来,分析着,撕裂着。初读时,认为他是一个十分清醒的人。这种清醒不知是过于明白真相,还是我过于糊涂。或许是人天生的出于防御的意识,有时会不自觉紧张起来。读着读着,仿佛被牵引般,把我从书外领到书内,从社会活动的参与者变成一个旁观者。这样的过程,让人对社会的不满的一面有了新的认识,相比愤怒,更多的是一种抚慰的力量,看过后会让人释怀许多。

书中他告诫人们要思考,用思考过滤话语。对于无法改变的大环境,要学会在沉默中思考。而我们的人品的一切的可取之处,都该感谢沉默的教诲。

字句与形式并不重要,因为真正的学问不在字句上,而在于思想。其实无论是传统文化还是任何生活中的一招一式,背后的思想都有据可循。

另一面我很认同的是,他说过这样的一段话:“我认为像我这样的人不在少数:我们热爱艺术、热爱科学,认为它们是崇高的事业,但不希望这些领域里的事同我为人处世的态度、我对别人的责任、我的爱憎感情关系发生关系,更不愿因此触犯社会的禁忌。”

这种纯粹是可贵的,因为追求智慧与利益无干,这是一种兴趣。因为这本身就是一种无关利害关系的行为。因为智慧本身就是好的。有一天我们都死去,追求智慧的道路还会有人在走着。死掉以后的事我看不到。但在我活着的时候,想到这件事,心里就很高兴。

回到生活本身。人难免会有困惑,难以跳出小我。我们生于此长于此,没有其他地方的人比我们更重视人与人的关系。你受过伤害,伤口或许至今仍不时隐隐作痛。你知道自己曾经糊涂,却甘愿沉迷其中。这是普遍的规律,你我都习以为常。

你以为这是生活的全部,但生活远远不止这些。

所以面对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我只想珍视所拥有的一切,要走的也绝不挽留。

而王小波呢?对于我们的时代,就是那个明白真相,而且始终追寻蓝色天空的人,是曾经生活在这个时代的第欧根尼。

(文章首发于微信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们都是沉默的大多数:浅谈读王小波后的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