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智能商业》中看智能商业的未来

近期读了《智能商业》(豆瓣评分8.2,1824分评价),作者曾鸣博士毕业于美国伊利诺斯大学(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 Champaign)国际商务及战略学,是阿里巴巴学术委员会主席、湖畔大学教育长,曾任阿里巴巴集团执行副总裁、参谋长。在书中作者总结了过去10年全球公司成功的原因、互联网的本质、智能商业的未来等,让我对商业分析的方法论有了全新的认识,对于智能商业的未来也更加明确。

智能商业


过去十年成功的公司做对了什么?

07 vs 17 全球市值top10

对于17年全球市值top10的公司,作者总结了三点成功的共性:在线化、智能化、网络化

一、在线化

身处互联网时代,是否在线是基础,只有在线才能利用互联网的优势。除了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以及强生和美孚,其他7家公司都是互联网公司,方向大致包括搜索、电商、社交几个方向,他们的基础都是在线。

二、智能化

智能化主要是指数据智能,谷歌的搜索,亚马逊的推荐都是他们基于数据的重要创新。要想把数据智能融入具体商业,要做好三件事:数据化、算法化和产品化。

1. 数据化:本质上是将一种现象转变为可量化形式的过程,不仅包括客户的经营数据,还有更多维度的数据被记录分析和融入,构成了对客户全方位的描画。数据化是一件高成本和困难的事情,与此同时,收益也很高。以蚂蚁小贷为例,它可以实现商家在线提交贷款申请,几秒钟内系统自动审批;审批后贷款几乎实时到账,虽然是无人信贷,坏账率远低于传统银行。实现的关键在于蚂蚁小贷可以分享潜在客户的诸多数据,比如这些淘宝卖家正在卖哪些产品,生意好坏、经营投入程度、历史诚信行为等,这些数据的丰富度和准确度远高于传统银行能采集到的贷款者的信息。其中“经营投入程度”这个数据就很有价值,传统金融没有任何有效的获取方法,但早上几点卖家在旺旺上线,买家的询问在几秒钟之内得到回复,这些数据都可以直观的反映卖家的投入度。

2. 算法化:如果把数据比作汽油,那算法就是引擎,只有算法才能让数据中的能量完全喷发。以谷歌为例,谷歌的成功就发源于搜索引擎——PageRank算法和在线广告引擎——pay per click算法。

3. 产品化:智能商业的核心特征就是能主动地了解用户,通过学习不断提升用户体验。而真正把用户、数据和算法创造性地连接起来的是“产品”,这也是互联网时代特别强调产品重要性的根本原因。

三者的关系:产品与数据/算法的互补作用可以形象地比喻成“端+云”,“端”是产品,是与用户完成个性化、海量、低成本互动的端口,不仅直接完成用户体验,同时使数据积累和用户反馈闭环得以发生,和“云”互动;而云则是数据聚合、算法计算的平台,通过算法优化,更好的揣摩用户需求、提升用户体验。以谷歌为例,搜索引擎的三大核心,一是网页内容的数据化,二是基于RankPage的算法引擎,三是谷歌巨大的产品创新——极为简洁的搜索框和基于相关性排序的结果页。

另外,正是下图的反馈闭环让这个系统一天比一天更聪明,在这样的反馈闭环中,用户在“端”上的输入和点击不断丰富“云”的数据,推动算法引擎的优化;而数据和算法引擎通过完善会给用户带来增加准确的结果。所以只要有在线的互动,有数据的反馈,这个系统就会永不停歇的学习,实时敏捷地进行优化。


智能化反馈闭环


三、网络化

网络化是指网络协同,以淘宝为例,在早期发展过程中更多的新角色被孕育出来,双边市场不断扩张。例如当越来越多的店主开始希望自己的店铺更美观和独特,店铺装修市场随之出现。专业的设计师和网页制作这在这个新生的双边市场可以满足卖家的相应需求。这样的新角色在淘宝上越来越多,淘宝客、ISV、导购达人都是很好的例子。这些都不是由淘宝规划出来的,但是一旦它们生长出来,淘宝往往会给予鼓励,或者建设新市场,或者开发新工具,让这些新角色茁壮成长。当这些新角色不断产生后,淘宝就逐渐从一个简单的双边市场演化成一个复杂的多边市场,多元角色在其中相互协同表现得越来越充分。协同从商品买卖这个环节向广告、物流、金融等领域扩展,更多的场景被网罗进来。淘宝之所以能有这样的广度和深度,很大程度上是网络自己有很大的扩张动力,不同类型的卖家聚集在一起,不仅可以分摊各种基础服务的成本,也能分摊获取客户的成本。


商业分析框架

所以,我们看到如今最成功的互联网企业都是在在线化的基础上,在网络化和智能化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可以将次作为一个简单有效的分析和思考框架。


智能商业的未来

作者总结的三点同样是:在线化、智能化、网络化,其中智能化和网络化同之前讨论,这里重点谈谈在线化,这里的在线化不是之前讨论的PC在线或者移动在线,而是指IOT(物联网),物联网是下一轮在线化的巨大机会,我们经历了PC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下一步就是物联网,也就是万物互联的新阶段。物理产品因为有感知、处理和通信模块,所以它们之间可以对话和协同。

物联网是个很大规模的市场。根据物联网智库发布的《2019中国物联网产业全景图谱》,物联网的主要应用分为消费驱动型、政策驱动型和产业驱动型三类。消费驱动型的应用主要面向C端需求,包括可穿戴、智能家居(智能家电、智能安防、智能音箱等)、出行(共享单车、自动驾驶)等;政策驱动型与城市和民生相关,主要面向G端需求,包括智慧消防、安防、照明和停车等;而产业驱动型更多考虑的是相关企业看好并推动的行业,主要面向B端,相关产业包括智能工业、车联网、物流和智慧农业等。这三个市场规模都很大,以消费物联网为例,根据市场研究机构MarketsandMarkets发布报告显示,18年全球消费物联网市场规模为468亿美元,到2023年,这一数字预计将达到1044亿美元。而对于政策驱动型中的安防产业,《中国安防行业“十三五”(2016-2020年)发展规划》指出,到2020年,安防企业总收入达到8000亿元左右;对于产业驱动型应用,《2018中国工业互联网产业演进及投资价值研究》报告显示,17年中国工业互联网市场规模达到4709亿元,2020年预计达到6964亿元。在智慧物流领域,18年中国物流总费用预计13万亿元,智慧物流市场规模在4000亿元左右。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智能商业》中看智能商业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