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富,是当下时代最清醒的活法

前段时间看了一个新闻,说北京有一位80后中产,最近在被戏称为“鸡娃界的天花板”的北京海淀区买了房,他给房子预留了100万的装修款,装修还需要筹划一段时间,而且开始了也不是一次性付款,于是他就决定利用这些时间理一理财

如果把钱存活期,他又觉得利息太低;买基金和股票吧又怕亏本;银行推销的理财产品呢,感觉很复杂又看不懂,选来选去半天,他最终的方案是:把100万分成5份,阶梯式的存了定期,这样万一临时取出来还不至于太亏本。

这位80后中产的纠结,跟他最后的选择,其实挺有代表性的。

如今越来越多的中产客户在理财的时候,往往会面临这样一个尴尬境地:进入经济下行周期,处于低利率时代,曾经市场上很红火的“无脑理财神器”,早已纷纷退场,而剩下的基金股票对普通人来说完全摸不到,完全是小白跟风进场投资,别说取得预期收益,可能连本金都损失不少。

以前大家都说“闭眼买就完事”的“保本”理财,现在都不咋提了?

如果你,还看到身边还有人告诉你某某产品还有保本收益,那就要警惕了,因为今年,是《资管新规》过渡期结束的第一年,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发布的报告显示,截至去年末,保本理财产品的规模,已经从2018年《资管新规》刚发布时的4万亿元,降到了0。

目前能够做到刚性兑付的金融工具也就只有国债、50万以下的存款和保险类的储蓄产品。

其实监管加强之后,市场更加规范透明了,风险和收益之间天然的相关性,也更加一目了然,这对于投资者的长远利益是有好处的。

不过同时,这个变化也让很多人意识到一个被忽视很久的真相,那就是“投资有门槛”,从来不是一句空洞的标语,它也是一个残酷的事实。

以前“闭眼买”的很多保本理财产品,很多人买的时候只知道投资期限是多久,收益率是多少,至于它投资的底层资产是什么,可能的风险因素有哪些,不知道也不关心,因为他们相信到期之后,就一定能收回成本和利息。

而之所以形成这样的错觉,本质原因还是绝大部分普通投资者缺乏经济金融的相关知识,大多带着投机、碰运气的心态进场。

保本和高收益,相当于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这是一个常识。

但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最难坚持的也是常识,比如你明明知道“吸烟有害健康”,但你还是会抽烟。

你可能感兴趣的:(守富,是当下时代最清醒的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