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八年

向阳花

大概是2012年开始用微信的吧,源头已不记得。我以前一直是个往前冲忙着工作的人,不喜欢回头望,突然间发现被拉到各种同学群,大家纷纷从世界各个角落穿越几十年的时空冒了出来,也仿佛就是突然间记忆的闸门就此打开,我变回到学生时代那个恋旧敏感的人,这种转变是悄无声息的。在中学同学群里最开心,那里大家都是还吸着鼻涕互相传纸条、偷偷传卷子,唱青苹果乐园,假模假式相约去喝咖啡的小屁孩,中间的光阴好像不曾存在过,很有意思。那时的微信给了我一个平台又变回到”文青”,触发了我给同学和朋友写歌,写诗,生活得稍微柔软了一些,哈哈。此谓我与微信的初恋阶段。

不久后来了美国,这时候的微信成了不可或缺的生活小帮手。刚开始的一两年对如何一个人在美国应付一个house和一个孩子上学简直是两眼一抹黑,亏得被朋友拉进本地各类华人微信社群,在众群友帮助下,逢山开路也算都跌跌撞撞安排妥当。那个阶段,对于英语听和说都不利索的我来说,中文的微信是一个让人安心的大本营,也一定程度上是精神原乡。这时的我和微信在热恋。

再后来,意识到生活其实就是打怪升级,你是总会遇到各种问题的,尤其在美国这种地方,遇到匪夷所思的问题是常态。习惯了,或者说从容了以后,对微信不那么依赖了,挂在微信上的频度明显减少,也不再把她当做获取信息的唯一渠道。微信主要用于和家人的联系,是亲情的纽带。这时我和微信从恋人阶段变成了左手摸右手的平淡夫妻。

随着自媒体的发展壮大,发现用于鉴别微信上信息真伪的精力越来越多,很多时候已经不知道真相是什么,或者说,还有没有真相?资讯大爆炸,国内是如此,美国更不消说,不断看到各种分裂,比较难以保持内心的平静。有时候在想,还不如不知道这么多,还不如不看微信!此时,也许是跟微信走到了七年之痒吧。

当然,中间也还是有亮点的,比如华人参选学区学监和挺梁彼得警官时,大家的空前团结;比如李文亮时满天的蜡烛,和接力往国内运送抗疫物资时的壮怀激烈:比如美国疫情起来后不再去超市,那些雨后春笋般的送菜群反而让我跟着达人们吃到了不少美味。没有微信,这些都无法想象。

跟微信的七年之痒后,下一步会走向何处?也许这个问题的答案已经无法得知了。

突然间美国说要叫停微信,我觉得有些遗憾。但除了愤怒,倒并不伤感。前段时间吵吵着要封微信时,我已经把朋友圈做成了一本书。我不是一个爱发朋友圈的人,绕是如此,七年的内容也是厚厚一本,承载了很多回忆。爱情,亲情,友情,乡情,看得见的开心,看不见的悲伤,都被精致的书页锁住。锁住,也就放心说告别。

告别,是新的抵达。

我想无论微信还在不在,我的中国心和中国胃这辈子都在的,我的内心也注定是用中文在思考的。琴棋书画诗酒花,柴米油盐酱醋茶,这种种生活的滋味,总归我们会建造出另一方属于我们的中国城,让他们在那土地里继续蓬勃生长。

你可能感兴趣的:(微信八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