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史所说的吕四娘刺杀雍正的前因后果,吕四娘怎么接近雍正的?

康熙是清朝很有作为的君主,但在晚年,由于精力不够,朝廷上许多政事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且发生了令他心痛的九子夺嫡。众皇子为了嫡位在台上你争我夺,满朝文武大臣有的台下看戏,有的为了自己的前途,开始在众皇子身上“押宝”,附和皇子夺嫡,后来不被大家看好的皇四子继位,也就是后来雍正皇帝

关于雍正继位合法性,历史上一直众说纷纭,而雍正以更改诏书的方式继承大统,这个说法在民间广为流传。雍正继位后,虽然他已经是九五至尊,但是众兄弟并不服气,依然暗地里较劲,雍正稳定朝政后,开始对兄弟们下手。所以参加九子夺嫡的皇子,除了老十三外,其余的下场基本很惨,尤其是老八和老九,均被夺爵位,老八改名阿其那,满语中为猪的意思,老九改名塞思黑,满语为狗的意思。后二人被圈禁,直至去世,为啥对二人下手如此地狠?

首先是夺嫡过程中,老八是雍正最强劲的竞争对手,还有一点,就是雍正继位后,老八老九多次散播谣言,民间还有流传,二人曾制造暗器,用以除掉雍正,但没有成功

历史上除雍正继位合法性问题有争议外,还有就是去世,民间最为流传的一个说法,雍正去世不是因过量服用仙丹,也不是因为中风,而是被刺,而刺雍正的人就是吕四娘

吕四娘是何许人?这里先说说他的祖辈,也就是他的祖父吕留良。吕留良是明末清初的学者,思想家,康熙年间,朝廷需要人才,曾多次招揽他入朝为官,吕留良拒绝为清朝效力,削发为僧,从此过上了隐居的生活

清朝前中期的统治虽然比较稳定,但是一直受一个问题困扰,那便是总有一拨人企图反清复明,对清朝统治产生了很大威胁。于是清朝不但在行动上打击反清复明倾向的人,就连文字上有这思想也不行,都会被处理,也就是大家所说的“文字狱”

吕留良是个学者,一生作品很多,大多是抒发自己愤世嫉俗之感。去世后,曾静等人开始传播吕留良的思想,这使得朝廷极其愤怒。此外曾静还劝说陕甘总督岳钟琪起兵谋反,此事被雍正知晓后更是勃然大怒,于是将吕留良的作品销毁,并开棺戮尸,这是对去世人的极大不敬,可以说吕留良生前没惹到清朝,去世后,他的思想却惹怒了清朝

吕留良的后人包括儿子,当时是朝廷官员,任翰林院编修的吕葆中,也受到了父亲的牵连被斩首。吕留良一事,在当时造成很大影响,街头纷纷议论,因大肆宣扬此事被抓的人不计其数

后来刺雍正的吕四娘便是吕留良的孙女(也有说是女儿)。吕四娘自出生就活在吕家三代大部分被朝廷所害的阴影里,于是发誓要除掉雍正,为吕家报仇。恰巧,吕四娘在去往京城的路上遇到了武林高手甘凤池,甘凤池也是个有反清复明思想的江湖侠士,她的剑术就是和甘凤池所学

吕四娘到了皇宫外面,多次尝试进入皇宫,但因戒备森严没有得手,只好找个尼姑庵住下,等待时机。后来听说雍正不在皇宫,而在圆明园,吕四娘又前往圆明园附近埋伏,但依然无法进入圆明园

眼看时间一天一天地过去,不知不觉快到了中秋,清朝也过中秋节,所以圆明园内值班的侍卫少了些,其他人都回去过节了,这使得吕四娘顺利地进入了圆明园提供了机会。可即便进了圆明园,想接近雍正还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恰巧中秋节这天晚上遇到雍正宠幸妃子,这机会来了。在清朝皇室,为了避免妃子身带凶器,行刺皇帝,宠幸妃子之前都要沐浴更衣,拿着毛毯裹起来送到皇帝寝宫

在太监护送妃子去雍正寝宫路上,吕四娘将太监绊倒,妃子从毛毯中滚落下来,吕四娘趁机给妃子点了穴。趁乱中,将自己裹在毛毯里,还不断地责骂太监办事不力,这时的太监因把妃子摔倒,吓坏了,哪里顾着毛毯里的人是谁,急忙下跪求饶,在得到“妃子”的原谅后,抬着毛毯继续向雍正寝宫走去。这里插一句,在古代的夜里,远没有现代这么明亮,那个时候不是油灯,就是蜡烛,并不是很明亮,特别是室外,总是朦朦胧胧,加上惊吓,所以太监整个过程都没看清吕四娘的正脸

太监扛着裹着毛毯的吕四娘,到了雍正寝宫,毛毯一落,吕四娘立即用剑刺向了雍正(怎么感觉像《荆轲刺秦王》中图穷匕首的场景),雍正倒地不起,于是将其头颅斩下,带走了。所以民间有这样的说法,雍正下葬时没有头颅,而是用一个金头代替的,而头颅就是被吕四娘拿走了

当然吕四娘刺雍正也是野史所记载,更多的流传于民间,正史上所述雍正去世的原因,更多倾向于突然中风,不久便去世了。不过吕四娘刺雍正也并不一定是假的,因为雍正的去世用四个字形容,离奇去世,所以去世的真正原因也只有当时在场的才知道

(图自网络,侵删)

(部分参考夏天大树下乘凉,冬天靠墙根晒阳的孙大爷)

你可能感兴趣的:(野史所说的吕四娘刺杀雍正的前因后果,吕四娘怎么接近雍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