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物

图片发自App

上礼拜喝完茶,洗紫砂壶的时候,不小心壶盖砸到了大理石台板上。这个壶盖原本在很多年前就已经被我磕出过两道口子,这次又加了两道新口子。特别是在盖沿部分豁出一个大口,竟然露出了内里的中空结构,还噗噗往外冒水,像在对我破口大骂,也像在痛哭流涕。

这壶是大概十年前父亲送我的,父亲知道我喜欢壶,出差、旅游一有机会就帮我搜罗。这壶在很早之前被我豁开两道口子后就没怎么用,一直摆着做陈设。至于不用的原因,大部分是看到了心疼、悔不该,也有点对破损之物的嫌弃,反正就束之高阁,眼不见为净了,不曾想重新启用就遭此厄运。壶的价值不明,估计算不上贵重,但摩挲着质感不错、泥料上乘,应该也差不到哪去。并且和它处的时间长了,也有点感情。

壶上刻着四个字“存心养性”。刚接触时还小,只认得“修身养性”,对此有点不解为何写“存心养性”,难不成是错字?后来长大了才知道,原来语出战国·孟轲《孟子·尽心上》:“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意为保存赤子之心,修养善良之性,跟当下流行的“不忘初心”有点异曲同工之妙。“存心养性”四字简单、直白、平静,在这个浮躁的时代,要保持“存心”很难,“养性”就更难了。深夜里望字品茗,很容易让人的心境趋于平静。

说回摔了的壶盖,让我非常懊悔和懊恼,倒不是说价值多高、损失多大。紫砂、瓷器之类本就易碎,但你想一个易碎品,从诞生至今十几年下来平安无事,如果小心行事还能再用个十年百年甚至传世,可偏偏就毁坏在自己手里,有点“历史罪人”的负疚感。在摔破的那刻,脑子里又蹦出好多“如果”,如果当时下面垫个毛巾就不会破,如果当时不是两个手都拿着东西就不会破,如果再小心点就不会破。但和世上所有错事一样,首先是没有“如果”这味后悔药,其次是很多事明明有把握做好,完全可以避免犯错,结果自己不够用心,犯了低级错误,苦果自个吃去。

次日,在看观复博物馆官微发布的17年10月22日《观复嘟嘟-拍出三亿天价的“瓷器之王”》一文,最后有个“软广告”兜售“补绣锔瓷品茗杯”,那残杯经锔钉后的独特残缺之美令人过目难忘,也让我想起来自古就有锔瓷、金缮的传统瓷器修复工艺。马上打开万能的淘宝,输入紫砂修复、金缮等关键字,果然有好多人从事这一行。各种修复后的对比照片令人大开眼界,不少碎得七零八落的都还能死灰复燃,并且比之前徒增残缺美。这就好比自以为病重,去了趟专科医院,才发现原来自己是病得最轻的那个。于是乎立马联系了3位师傅,把“病壶盖”拍照传过去估价,500元、300元、200元。询问工艺后,300元那家先以锡补缺再整体包口,相当于用金属材质整体掩盖残缺,不太符合我的审美。500元那家显然太贵。最后与报价200元那家沟通。店在杭州名为“中舍漆艺”,从介绍看经营此店的是个王姓女子,08年考入中国美院,主攻漆画。淘宝店内其他产品多为漆器首饰。她告诉我修复就用金缮工艺。要知道金缮工艺核心就是用大漆粘合修补,与漆艺一脉相承,既然该女子是漆艺专家,又有美术功底,且报价公道,自然是最佳选择。

200元的价格就利用传统工艺修复器物而言一点也不贵。但我们往往会从不同的角度去衡量“价值”,比如我这个壶买来才200块,修一下也要200块,还不如新买一个,明显不合算嘛。我也有过类似顾虑,但转念一想,能够领略一番中国传统金缮技艺,支持匠人及其“匠人精神”,200块太值了。当晚就将“病壶盖”五花大绑包装妥当,于第二天快递过去,还发了一条信息给王师傅:已寄出,你慢慢修,不急。回复:嗯嗯,好的。

希望她回来时能焕然一新,继续陪伴我。

到那时,残缺不再贬值,残缺之美将成为她的附加值。

2017-10-25

你可能感兴趣的:(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