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3】《老刘讲孟子》——梁惠王章句上(二)

原创 刘长志

《梁惠王章句》放在《孟子》七篇的最前面,是因为圣王之道以仁义为首,所以把梁惠王问利国,孟子以仁义应对,放在七篇之首。本篇共二十三章,分为上下两卷。

图片


图片

图片

孟子见梁惠王,王立于沼上,顾鸿雁麋鹿,曰:“贤者亦乐此乎?”孟子对曰:“贤者而后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

图片

图片

图片

“沼[zhǎo]” 本义是水池或积水的洼地,在此处指梁惠王专属的园林池台,相当于后世的皇家园林,内中有花草景观,养一些珍禽异兽,供君王观赏狩猎等,是君王休闲活动的地方;“鸿雁麋鹿”指园林中的飞禽走兽等。

“乎”在此处是疑问词,梁惠王在休闲的地方被孟子见到,多少有点惭愧心虚的意思在,所以用个“乎”字,相当于为了掩饰尴尬而没话找话套近乎。

孟子见梁惠王,正遇到梁惠王在园林中游览放松。梁惠王见到孟子,心中知晓孟子见面是谈治政之事的,而自己游玩放松的样子实在有悖于勤政图治的形象,心中多少有些惭愧心虚,于是主动发问说:“我听说贤德之君应该修身勤政,不应该恣意娱乐,但人总有放松休闲的时候,这类君王也会和我一样,把欣赏园林鸟兽等作为一件乐事吗?”

孟子回答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遇到美景心生喜欢而赏玩是人之常情;即便是贤德之君,也是如此。就欣赏此园林鸟兽的快乐来说,只有贤德之君才能安享此乐,不贤之君是不能真正安享此乐的。原因很简单,贤德之君行尧舜之道,国家安宁,天下通泰,社稷上下一片和乐安详,君王能真正安享此乐;不贤之君治国无道,民心离散,国事日蹙,即便有美景如斯,又怎么可能有安享此乐的心情呢?因此,作为居于上位的君王来说,美景还是同样的美景,心中的好乐也是相同的,但是否能真正得享其乐,关键在于民心得失和国家治乱。”

孟子这么回答,既化解了梁惠王的尴尬,同时为后面的话做好铺垫。

图片

图片

诗云:‘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经始勿亟[jí],庶民子来。王在灵囿[yòu],麀[yōu]鹿攸伏,麀鹿濯濯,白鸟鹤鹤。王在灵沼,于牣鱼跃。’文王以民力为台为沼。而民欢乐之,谓其台曰灵台,谓其沼曰灵沼,乐其有麋鹿鱼鳖。古之人与民偕乐,故能乐也。

图片

图片

图片

“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经始勿亟,庶民子来。王在灵囿,麀鹿攸伏,麀鹿濯濯,白鸟鹤鹤。王在灵沼,于牣鱼跃。”出自《诗经·大雅·灵台》。

“经始灵台”的“经”指度量,“经始”指开始筹划营建,泛指开创事业等,“经始灵台”即开始筹划营建灵台。“经之营之”即经营建造灵台这件事情;“攻”在此处是“助力、加速”的意思,“庶民攻之,不日成之”指老百姓都心甘情愿的予以助力,灵台建造的速度很快,没用多长时间就建造完毕了。

“亟[jí]”本义为急迫,作副词,表示时间,相当于“急、赶快”,“经始勿亟”指在筹划建造灵台的时候,工期定的非常宽松,并没有急着限定完成时间;“子来”是形容老百姓就像儿女帮助自己父母做事一样心悦诚服尽心尽力。

“囿[yòu]”指供君王狩猎游乐的园林;麀鹿指母鹿,此处用母鹿伏憩来形容环境的安详放松;“濯濯”指兽类肥润有光泽,譬如膘肥体壮的马匹,毛色会很好,而瘦弱不健康的马匹,则毛色灰暗没有光泽;“鹤鹤”指鸟类肥润有光泽。

“牣 [rèn]”是满,在此处指灵沼中的所有鱼;“于牣鱼跃”即灵沼之中的所有鱼,亦会跳跃喜乐的样子,以此修辞方式描述文王的盛德泽及鸟兽鱼鳖等等。

孟子说:“我说的贤德之君可以安享此乐,以周文王为例。《诗经·大雅·灵台》中说:‘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经始勿亟,庶民子来。王在灵囿,麀鹿攸伏,麀鹿濯濯,白鸟鹤鹤。王在灵沼,于牣鱼跃。’周文王在筹划建造灵台的时候,刚把营谋立项的事情做完,众百姓听到消息就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出工出力,很短的时间内就把灵台建造完成了。在最初筹划这个事情的时候,周文王唯恐过于劳民,对工期定的非常宽松,但因为众百姓感受圣王之德泽,发自内心的想为他做点实事,都心悦诚服的尽心尽力,就像儿女为自己的父母尽心做事一样,所以灵台很快就保质保量的建设完毕了。灵台建在灵囿之中,灵囿中有园林池台,有树有草,有飞禽走兽。周文王在灵囿中乐享美景,母鹿安静地卧伏休憩,鸟兽肥润有光泽,毛色健康;周文王站在灵沼岸边,水中的鱼儿亦是跳跃喜乐的样子。按照诗中所言,周文王使用民力民财建造灵囿,老百姓不但不会心有怨言,反而会发自内心的喜欢他这么做,并用实际行动予以支持。把其中的台子称为‘灵台’,把其中的池子称为‘灵沼’,并且很高兴灵囿中有麋鹿鱼鳖可以供他玩赏乐享。这是由于周文王平日能施行仁政,爱养下民,使百姓皆能丰衣足食,安居乐业。所以百姓都能发自内心的真心爱戴,发自内心的希望圣王有这样一个能休闲放松的地方。而周文王也因此能安享此乐。这就是贤德之君能安享此乐的例证。”

汤誓曰:‘时日害丧?予及女偕亡。’民欲与之偕亡,虽有台池鸟兽,岂能独乐哉?”

图片

图片

图片

《汤誓》出自《尚书》,是商汤讨伐夏桀的檄文,当时军旅会战于鸣条之野,为戒士众而作。

“时”通“是”,“害”字音意都同“何”,“女”同“汝”。当时夏桀暴虐,天下民怨沸腾,夏桀曾经指着太阳说,我拥有天下,就像天上的太阳,太阳亡了我才会亡;针对他说过的这句话,老百姓指着太阳说,“时日害丧?予及女偕亡”,意思是说:“这个太阳什么时候灭亡呀,我愿意与你同归于尽”。

孟子说:“与周文王相反的例子是夏桀。夏桀在位的时候残暴不仁,天下百姓深受其苦,夏桀云:‘天有是日,犹吾之有民,日曷有亡哉!日亡则吾与民亦俱亡矣’,天下百姓因此指着太阳说:‘时日害丧?予及女偕亡。’这是民心希望无道之君早日败亡,以摆脱其治下的暴虐之苦。居于上位的君王,如果不能仁政爱民,体恤百姓,难免民怨积蓄而诅咒君上,宁愿与君王同归于尽,也不愿意继续忍受暴虐之苦。这个时候,君王想求得自己安全况且困难,又谈何安享园林鸟兽的快乐呢?所以说,不贤之君即便拥有美好的园林池台,如果不能仁政爱民,让天下百姓都发自内心的真心爱戴,也是没办法安享此乐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003】《老刘讲孟子》——梁惠王章句上(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