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专业的阅读者——我要读书

        在期盼中,又到了周三,又一位新的专家,又一次新理念的洗礼,今天的课程由郑桂华教授讲授《做一个专业的阅读者》,郑老师讲了很多阅读方面的知识,从理解阅读活动到反思自己的阅读经验,再到建构高水平的阅读趣味,丰富的理论知识加上经典案例分析,让我听的如痴如醉。

        对于我来说,读书除了必要的知识“摄取”外,大多来自兴趣,因为从小就比较喜欢文学,所以这方面的阅读量很大、很杂,别的方面大多读一些与自己专业相关的书籍,然而多数是在需要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才能拿起书本。

        听了郑教授的讲座我知道读书不能囫囵吞枣,更要突破自己的阅读局限,要细读文本,要专题阅读、比较阅读,要进行批判性阅读,虽然暂时我还不能改变自己的阅读习惯,但我一定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建立高品质的阅读趣味,读一本书,要有明确的动机和目的、要有好的习惯和兴趣、要有正确的阅读方式、方法和阅读过程、要适时的反思,最重要的要读纸质的文本。

        读书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他需要兴趣、时间、耐心,有的人不喜欢读书,有的人喜欢读书却没有时确的目的,只是打发时间,而做为教师的我们,要多读书,会读书,那作为教师的我们要读什么书?怎么读好书呢?(个人观点)

首先,读一读各种教科书

        系统详细的阅读教科书,有助于我们夯实知识基础,丰厚文化底蕴,也有助于我们更多地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后续学习的内容,有助于我们在自己所教授的课程之中经常提及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最重要的要读懂读透本学科教材,这是作好教学工作,完成教学任务和备课的基础。

       读教科书目的是明确的,能更好的传授知识给学生,所以先要了解、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我们最好研读不同版本的教材,通过比较不同版本的比较研究,看看不同版本的教材在同一内容的呈现方式上有什么不同,弄清各种版本的编排特点,这样就可以采众家之长为我用。

 其次,多读一些优秀的教育类报纸和期刊及本专业书籍

       《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教育艺术》、《小学青年教师》、《教师博览》等都是国内一流的教育类报纸和期刊。掌握最新的教育理念、教育资讯及教学方法等等,有助于我们跟上时代的步伐,走在教育的最前沿。

        除了教育类报纸和期刊以外,专业科书籍也是必不可少的。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我除了软件类书籍以外,还大量阅读了信息技术教学类书籍,比如《信息技术教学研究与案例》这是一本从课程标准结构分析、内容标准解析、教学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等方面进行剖析,并且提供了部分教学案例,切实解决在新课程实施中遇到的各种教学问题。还有《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案例发展点评》生动、鲜活的教学案例不仅能拉近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之间的距离,而且也能将教师的行动与研究紧密地结合起来,将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师课堂教学实践联系起来。通过这类书籍的阅读,弥补了我作为新教师经验不足的问题,有效的提升了课堂质量。

也可以多读一些滋养心灵、温暖生命的书

        如席慕蓉、余光中的诗。张晓风、刘墉、林清玄的散文,王小波、周国平的随笔。都是文字优美寓意深长的作品,除了能积累文学方面的素养,这些书还能够让我们增加善念和怜悯心,扩大智慧和见识。我由其喜欢刘墉先生的《萤窗小语》,《萤窗小语》每章都是短短几句,却不晦涩难懂,细腻、睿智的笔触,记录日常的点滴感触和心得,书里的一些故事和诗,会给我们带来一些不一样的感情、感动、感悟,比如珍惜光阴,比如读书交友,又或是持之以恒,又或是黑暗与光明、人生的坎坷,亦或是关注细节、尽善尽美等等,在如今快节奏的生活里,带给自己一点点思考。读这些文笔和情怀优美的书籍,可以净化心灵、温润生命,可以使我们用更积极、更乐观的心情看待世界和人生。

        但是在读什么和怎么读的问题上,我认为怎么读更为重要。个人认为,不一定要读得很多,但一定要读得透,那些真正有价值的作品就应该反复读。宋代朱熹提倡:“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在于读书,读书之法,莫先于循序而致精,而致精之本,则又在于居敬而持志。”所谓“穷理”,就是作彻底的逻辑追问,就是追求理论的彻底性,就是努力求得思想的澄明,而不满足于一知半解,这和郑老师的讲解也相吻合,所以我们要用正确的阅读方式、方法阅读,读完还要适时的反思。


      最后,我会认真读书,读好书,愿我与书声相伴,与书声同伍,用我的身,我的心来给我所热爱的教育事业添砖加瓦。

你可能感兴趣的:(做一个专业的阅读者——我要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