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铳·步枪·驳壳枪(长篇小说连载之二十四)
第二十四章 富春大地处处钢花开
1957年11月,毛泽东主席提出要在15年左右时间,在钢铁等主要工业品的产量方面赶上和超过英国的口号。在“以钢为纲,全面跃进”的口号下,国内钢铁生产的指标被越提越高。
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正式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尽管其出发点是要尽快地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的状况,但由于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根本不可能迅速地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的状况。
1958年6月22日,毛泽东在薄一波代表国家经委向中央政治局所作《两年超过英国》报告中批示,“超过英国------两年是可能的。这里主要是钢。只要1959年达到2500万吨,我们就在钢的产量上超过英国了。”
1958年8月,北戴河会议,基于农业战线严重浮夸的虚报数字,中共中央吹响了向钢铁高指标冲锋的号角,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就出现了片面追求高速度的冒进倾向,大跃进运动与日渐炎日的天气一样,如火如荼,进入高潮,在全国各地遂逐步展开。
1958年9月1日,中央发表公报,号召全党全民为生产1070万吨钢而奋斗,钢产量要比1957年翻一番,号召全党全民开展空前规模的大炼钢铁运动。
随即《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指出,“钢铁工业是整个工业的基础,是整个工业的纲,是整个工业的元帅。”各部门、各地方都要把钢铁生产和建设放在首位,为“钢元帅升帐”让路。
在党中央号召下,浙江省、杭州市、富春县各级党委第一把手挂帅,召开会议,动员部署、广泛宣传,大造声势,大练钢铁的指示被层层下达到基层,组织人民群众大搞土高炉土法炼钢,对原有企业的生产能力不断追加投资,致使基本建设规模迅速膨胀,战线被越拉越长。
真可谓忽如一夜春风来,富春处处钢花开,刹那间,为了赶超英国,炼出1070万吨钢,几乎村村都有冒着黑烟的小高炉,处处狼烟四起,座座土炉日夜升火。
黄天贩农场最为闻名,成立了大炼钢铁指挥部,是富春县大炼钢铁最大的基地,曾经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隔几十米就有一座炼铁炉冒着熊熊的火焰,基地四周则搭建起了密密麻麻的简易工棚,驻扎着从全县各地抽调上来的青壮年练钢大军,和保障后勤工作顺利展开的妇女同志。
所有参战人员都登记造册,分类排队,编制了营、连、排、班军事化管理机构,县委、县政府也派出工作人员在现场蹲点,对大炼钢铁进行指导、管理和监督,通过深入发动,集全县之力在黄天贩农场形成了排山倒海之势,吹响了大炼钢铁的号角。
青壮年们轮流在土高炉前挥汗如雨,昼夜突击,每天三班制24小时连续不间断地作业,歇人不歇火,成捆的木柴被投入炉膛,瞬间化为灰烬,现场弥漫着浓浓的烟雾和烟气,以及刺鼻的硫磺味,很多人被熏得咳嗽连连,喷嚏不断,眼泪和鼻涕齐飞。
就时间而言,一座中国式的土高炉的建设并投入试用,差不多一两天时间也就够了。所谓的练铁炉,就是一个大概五、六米高的黄泥炉,上面有一截大约一米多高,用半圆瓦拼成的烟囱,炉内用普通的砖块砌成炉膛,炉的下部用一个圆桶型风箱以人工鼓风,中间的活塞都是木制的,周边有绑着的鸡毛或鸭毛用做密封。
有意思的是桐洲公社中学的师生被要求去找铁矿石,可问题是这个沿富春江的半平原半山区地方,历来都没有勘探出铁矿石,不知谁出了个好注意,到庄稼地里去找散落的铁矿石,高年级的同学就去田野里捡,果然花生地、地瓜地上,还真捡到了一些铁矿石,但是数量毕竟很少。
于是,低年级同学也被发动起来了,在老师带领下,漫无边际地游荡在田野里寻找铁矿石,中饭没地方热随身带着的馒头,头脑灵活的人就拔起地下的花生,用生的花生来充饥,个别胆大的,随身携带了火柴,在沟坎里将花生燃熟了吃,味道比生花生更佳。
同学们将捡来的为数不多的铁矿石背回学校,再集中送到桐洲大队那只浓烟滚滚、火光冲天的土高炉内炼铁,至于炼出了多少钢铁,那就无关同学们的事了,同学们也懒得去过问,感觉这样也挺好的,不用经常上课了,漫天遍野地去田野撒欢,总要比一本正经地坐在学堂内听课开心多了。
初冬季节,福生所在桐洲大队的那只土高炉终于熄火了,同学们都在传说捡来的铁矿石品位太低,没有冶炼价值,根本炼不出铁来,忙了几个月的功夫,同学们的成绩就放在那里,土高炉边躺了一大堆铁疙瘩,不过已经向上级报喜了。
福生的小儿子倪树银,也加入了庞大的炼钢队伍,他原在山东威海海军航空兵某部服役,是一名航空机械师,不慎从停在地面上的苏制杜-2轰炸机机翼上摔下来,摔断了左手臂,部队上没治疗到位,退役后找到了东梓关骨科医师张绍富,用杉木皮接骨术彻底治愈后,留在富春县某机关当了一名办事员。
县委、县政府要将黄天贩农场建设成富春最大的炼钢基地,青年倪树银就踊跃报了名,放弃了在政府机关的工作岗位,自愿到黄天贩农场钢铁基地,当了一名光荣的拖拉机手。
这位二十多岁的帅小伙,两道弯弯的眉毛下,长着一双丹凤眼,鼻子笔挺,身材匀称,正是朝气蓬勃的年龄,满腔热血的青年,工作自觉、卖力不怕吃苦,往往一干就是十几个小时,累得筋疲力尽,却从不叫苦喊累。
那时炼铁的原料主要是废铁,也有少量的矿石,没有煤炭资源,原料是木炭和破旧的桌椅板凳,共有几十台土高炉要生火燃烧,堆积小山似的木炭和破旧的桌椅板凳,很快就不够烧了,指挥部的头头们急了,召开紧急会议,动员大家砍树伐木,拖运过来充当炼铁的燃料。
光一个桐洲村周围两人以上合抱都不够的香樟树都被砍伐了近百棵,锯弓分割切短后,用拖拉机装载,运去烧土高炉了,各地山上的松树、杉树也被砍了大半,富春县的森林资源受到极大的破坏。
炉子的底部装上柴禾,废铁或矿石堆到上部,点燃柴禾后,用风箱向炉内鼓风,温度上去了,废铁融化后形成的铁水,流到地面上开好的槽子,冷却后就成了铁块。
欢呼的人群,热血沸腾,离炉子远远的,跳着、喊着、唱着,仿佛过年般热闹和喜庆,爱凑热闹的小屁孩们,特别开心,听到“出铁了!出铁了!”的呼喊声,就立刻“哗啦啦”地围上来了,狂呼喧叫着,从大人的胳膊下拼命往里钻进去,要瞧个清楚明白。
县里蹲点的干部,也是兴高采烈,早就跑到简易工棚内的指挥部办公室,拎起电话就向县委、县政府大声报捷,他们也真够辛苦的,夜以继日地守着小高炉,只有困得实在熬不住了,才回到简易工棚内打个盹、闭个眼,所以那只小高炉出铁了的叫喊声响起,都会条件反射般的弹起来。
最初,炼出的铁水,红彤彤、光灿灿,热力四射,蛮相煞是好看。但是,一旦彻底冷却下来后,就变成了冷冰冰、黑糊糊的丑八怪了,但是群众自信这就是钢铁,虽然里面不可避免地掺杂了很多并不是钢铁的东西。
县里蹲点的干部,终于挑出稍微像样点的一坨黑疙瘩,用大红布块包好托住,装上福生的小儿子倪树银驾驶的拖拉机,离开黄天贩农场,“嘙---嘙---嘙”地向着几十里外的富春县委、县政府报喜去了。
拖拉机上,敲锣打鼓声,都快将倪树银的耳膜震破了,“人们那个高兴劲啊!现在想起来,我都十分清楚。”倪树银晚年,曾对子孙说过这样的话,“但是,这种土高炉炼出来的铁,质量一塌糊涂,根本没什么用的。”
据说一件事,越是轰轰烈烈,对人的刺激就越大,就越记得牢,越不会忘记,据此判断,看来真是这样的,1958年的全民大办钢铁运动,至今为止依然在老年倪树银的脑海中浮现出来。
“那个时候,真是火红的年代,我们吃住都在工棚里,工作、生活条件艰苦啊!但是没有人喊苦、喊累,真是一心一意大炼钢铁,为国争光,就是为了‘超英赶美’啊!”
说起1958年的大炼钢铁运动,作为曾经的拖拉机手,老年倪树银还是记忆犹新,无限感慨,但绝不后悔自己付出的汗水,这多多少少让儿孙辈既感到敬佩,又感到不可思议。
“你爷爷来看过我,见我没日没夜的开着拖拉机,人又黑又瘦,叫我辞了这份工作,我当然不同意了。”倪树银对儿孙辈说过这样的话,“后来你奶奶也来劝我,眼泪汪汪的,一定要我回家,但我还是坚持到大炼钢铁运动结束。”倪树银在努力追忆着父亲福生和母亲阿冬,流露出对他们的无限怀念。
福生特别宠爱小儿子,眼前的树银头上一顶鸭舌帽,手上戴着破旧的帆布手套,身上穿着被汗水浸透退了色的破旧海军装,裤腿卷得高高的,从膝盖到脚上全沾满了泥水,原先白中透红的清秀面孔,经风吹日晒,烟熏火燎,脸变黑了,下巴精瘦,显得很没生气。
福生顺便看了看小儿子住的简易工棚,所谓的工棚,就是用几根树棒绑成“个”字形,顶上用带叶的树枝和蒿草覆盖,看上去像农民看守庄稼地的窝棚,可容四五个人在里面睡觉。
这样简陋的窝棚只能遮日头,不能全挡风雨,劳累一天的人们,正在睡梦中,倘若风雨袭来,雨水会不停地滴到铺盖上,大都只好把头蒙在被子里任雨滴肆虐。
目睹黑瘦的儿子,如此艰难困苦的生活条件,福生内心一阵阵疼痛,知道小儿子一定吃了不少苦头,于心不忍,但说服不了他,小儿子死活不愿离开黄天贩农场,无奈之下,就只能回家动员阿冬去做小儿子的工作,但还是没起作用,这愣小儿子将心思都花在大炼钢铁上了。
在那火红的年代,人民群众对党中央、毛主席怀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凡是党和政府号召的,就热烈响应,坚决拥护,不折不扣的执行,“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大炼钢铁,赶超英国,尽快实现共产主义!”的政治口号,成了倪树银这样的年轻人共同的理想和自觉行动。
热火朝天的黄天贩炼铁基地,废铁、矿石开始接不上了,但炉子不能歇下来,干部们就动员老百姓将家中的铁器贡献出来,甚至砸碎多余的铁锅,铁钉、铁锁、铁门、铁链、铁架子等凡是带点铁的东西,都被搜刮一空,放到土高炉里去炼了。
最搞笑的是,有的炉子温度上不去,竟有人带头从家里拿来棉被,裹在炉子上保温,马上就有人跟风,也将家里的棉被贡献出来,有的水缸也被砸碎做耐火土,妇女有剪了长发,替代鸡毛、鸭毛用来制作风箱的活塞,只要能从小高炉内流出那怕一丁点铁水,就算是成功了,都会皆大欢喜。
进入12月初,天气已经很冷了,富春全县除了黄天贩农场,绝大多数单位和村庄包括福生所在桐洲大队的那只高炉,还是没有炼出什么铁来,许多村民衣着单薄,极难御寒的破单鞋内露出了脚丫子,人也被烟熏火燎的像叫花子似得,大炼钢铁在富春全县尤其是农村,看来是很难再支撑下去了。
“燃料用得差不多了,炼铁炉也接二连三地烧坏了,风箱也坏了不少,热闹的气氛也没有了,更多的开始人垂头丧气,都在抱团议论纷纷。”晚年的倪树银不免叹气地说,看得出来,他依然沉浸在昔日大炼钢铁的氛围中。
黄天贩农场,轰轰烈烈的大炼钢铁运动,耗费掉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花了那么大的代价,炼出了铁不像铁,石头不像石头的一坨坨黑疙瘩,最后大部分被直接运往钢铁厂回炉,一部分则被遗弃在了原地,成了路人的伴脚石。
大灾荒后,路过的人们看到,昔日的土高炉倒的倒、塌的塌,周边荒草丛生,还有一些锈迹斑斑的铁疙瘩散落在荒草丛中。
为了实现伟大领袖毛主席提出的“超英赶美”的宏伟目标,富春倾全县之力量,决战黄天贩农场,将其改造成炼铁基地,全县人民砸锅卖铁投入到土法炼铁中去的时候,不知道大洋彼岸的英美们,是不是在偷偷地取笑着。
黄天贩农场炼铁基地,并没有炼出那怕一吨合格的钢铁,真是绝妙的讽刺,作为曾经的历史,还是留下了深刻的教训,值得今人反思。
所以大炼钢铁实质是政治上的浮夸,领导者急躁冒进,人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家园的激情过于高涨,全社会左倾错误严重,也是三年自然灾害时国家如此窘迫的原因之一,对环境资源的破坏影响至今。
经突击蛮干,中共中央于1958年12月19日宣布,提前12天完成钢产量翻番任务,钢产量为1108万吨,生铁产量为1369万吨。
实际上合格的钢只有800万吨,所炼300多万吨土钢、416万吨土铁根本不能用,据估计大炼钢铁运动,在全国造成约200亿元人民币的直接经济损失,间接损失如对森林等资源的破坏,就无法统计了。
全民大炼钢铁运动,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极大浪费,严重削弱了农业,冲击了轻工业和其他事业,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严重影响了人民生活,挫伤了群众的积极性。
粮食和钢铁,是两样最重要的原材料,粮食能保证人活着,钢铁能使人活得好。钢铁是发展工业的基础原料,几乎所有的机器设备都要用钢铁制造,而且几乎所有的生活用品也都要用到钢铁,钢铁的产量如果不高,就不可能把工业发展起来。
工业发展不起来,没有农机,没有化肥厂等,农业也就发展不起来,所以钢铁是决定工、农业是否能发展起来的最重要物资,钢铁的生产速度制约着一个国家的发展速度,钢铁的产量如果提不上去,就是制约整个国家发展的瓶颈。
毛主席说过:“一个粮食,一个钢铁,只要有了这两样东西,就一切都好办了。”仅这一句话,就足以证明毛是真正懂经济建设的,他不光是军事天才,还是经济天才,没学过一天MBA,只是老人家犯了冒进、急于求成的错误。
对大炼钢铁,1981年,中共历史文件《决议》,在强调认识不足,经验不足之后,将其归责于毛泽东同志,中央和地方不少同志的自满、急于求成、没有经过认真的调查研究和试点。
全民炼钢,对农业生产造成严重破坏,把农村中的大批青壮劳力抽去炼钢,导致农村劳动力严重不足,大量的粮食、棉花、油料等农作物沤烂在地里,无法及时收回。
生态资源和煤炭、矿石等资源遭到破坏,漫山遍野地砍树,森林资源砍伐殆尽,可谓四野无乔木,满山光秃秃,保持水土、调节气候、挡风固沙的林木大面积消失,各种自然灾害接踵而至,三年大饥荒便不可避免地发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