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读书,这个时代下的尴尬

在谈论 2015 年 8 月 27 日腾讯正式推出微信读书 APP 这件事情之前,我想先回顾这样几件事情:

1995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每年 4 月 23 日确定为「世界读书日」,提出「让世界上每一个角落的每一个人都能读到书」。

2006 年,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在借鉴国际经验基础上,提出「全民阅读」,并会同中宣部等 11 个部门联合发出《关于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的倡议书》。

2015 年 3 月 15 日,李克强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总理答记者问见面会上指出:「我们国家全民的阅读量能够逐年增加,这也是我们社会进步、文明程度提高的十分重要的标志。而且把阅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把它与工作方式相结合,不仅会增加发展的创新力量,而且会增强社会的道德力量。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两次愿意把『全民阅读』这几个字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的原因,明年还会继续。」

似乎,经过这些年的发展,我们已经进入了「全民阅读」的时代。

就在腾讯正式推出微信读书 APP 应用前不久,2015 年 8 月 15 日,国内第一份《中国城市阅读指数报告》在广州南国书香节发布,其中提到:

2014 年,我国成年人人均阅读纸质图书 4.56 本,与 2013 年的 4.77 本相比,略有减少,远低于韩国 11 本、法国 20 本、日本 40 本、以色列 64 本的水平。我国人均每天读书时长 18.76 分钟,成年国民阅读率 58%,与往年基本持平;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 58.1%,较 2013 年上升了 8 个百分点;日均看手机阅读时长首次超过半小时。

《中国城市阅读指数报告》中的数据来源是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公布的数据,由此在不难发现在「全民阅读」时代的中国,阅读,至少是读书,并不是一件全民的事情。对此,清华大学新闻学院教授沈阳分析,中国人均阅读量走低,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从小培养的不是阅读习惯,而是学习习惯;二是「应试教育」让孩子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读课外书;三是好书越来越少。

我以为,从以上事例来判断,腾讯推出的微信读书 APP 注定会成为这个时代下的尴尬。

当腾讯以微信来切入「读书」这件事,可想而知的这必然是一次社交化阅读的尝试,有微信运动的珠玉在前,微信读书绝对没有第二个选择,因为大家都知道,微信最有价值的就是强关系的连接以及朋友圈,只是,读书并不是太值得用来社交的一件事情。

8 月 27 日,微信读书 APP 上线当天我的朋友圈里就开始了一阵刷微信读书的热潮,似乎每个人都在说:「终于不用再把手机绑在狗身上刷榜了。」这是一个可悲的事实,微信运动上线之后,大家找到了一个「闭上嘴,迈开腿」去运动的理由,在排行榜上看看自己走了多少步,排在第多少位,似乎一切都很美好,全民运动全民参与。只是,只要有排行榜的地方就有刷榜,只要有排名的地方就有竞争,只要有竞争的地方必然就有作弊。因为虚荣,因为懒,总有人会费尽心思谋求在排行榜上多前进一名,把手机绑在自家猫狗身上也就成了可能。但是,微信读书的排行榜呢?

就拿我的朋友圈而言,在我的微信读书的排行榜中,有 57 位好友参与了进来,而这 57 人全都是从事媒体、互联网内容生产以及出版发行行业的,而其中 24 人阅读时长不到一分钟,15 人阅读时长在 1~5 分钟,9 人阅读时长在 5~20 分钟,半小时以上 8 人,剩余 5 人阅读时长超过一小时。

读书,从来就是一件苦差事,刷榜不易就理所当然了,不同于微信运动每天只要把手机带在身上就会自动记录你的步数,读书则需要你一刻不停地盯着屏幕,一点一点累积自己的阅读时长,两项活动孰轻孰重显而易见。在这个无论所有事情都讲求轻量化,要求减负的时代,沉重的、参与成本高的活动都是不太受欢迎的。

从电视媒介到互联网,从 web 1.0 到 web 2.0 ,当年走红过的《开卷八分钟》以及现在依旧很红的《罗辑思维》都在干一件事情,为你的读书「减负」。似乎只用 8 分钟就能读懂一本书,似乎听罗胖讲一集之后就能懂了什么是互联网思维。如果,我说的还不够明显,再举个例子,我做公众号的时候,曾经在后台收到过这样的回复,为什么你不把文章重点标出来?为啥不在有些写得好的句子上加粗?这样我就不用看完整篇文章了,看了这些重点我就知道这篇文章讲什么了,看完一篇文章真的好累。这是真事儿。

再回到微信读书这款 APP 本身,为什么要把微信读书单独做成一款 APP,而不是像微信运动一样内嵌在微信这款超级 APP 之中,就像微信公众号一样成为微信的重要一部分。我想除了技术方面的原因,更重要的,在我们绝大多数人眼里,读书还是一件有仪式感的事情,而重新打开一个 APP 去看书这是一次仪式感重建的过程。

我们常说一个字「刷」,刷微博,刷微信,刷朋友圈,这个字揭示了我们在移动互联网设备上阅读的一个常态——快速的浏览——浅阅读,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会在微信后台收到消息说要标示出重点,这也是为什么清单、列表类的文章会成为阅读量最高的那种。那么,读书也可以刷么?可以,一目十行也不是不行,但真正能做到一目十行的那些人绝大多数是有着庞大的阅读量,知识面相对很广,在一目十行的时候能够快速将书本里的信息和自己已知的信息连接,降低自己的阅读、思考成本,要做到这点,本身不容易。

在前面我们说到我国人均每天读书时长为 18.76 分钟,而日均看手机的阅读时长则超过了半小时,如果略微极端地来看待这个事情,在阅读这件事情上面读书并非我们的第一选择,大家阅读的是内容,书籍是内容的一种呈现形式。如今,随着技术的发展,多媒体形态呈现内容的方式将逐渐成为主流,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的有效组合注定是一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而读书要想跟观看视频来竞争,显然很难,在手机这样一款有着丰富媒体展现形式的移动互联网上读书,显然更难,一条推送,一个消息就能让你分心,再加上鸡汤、段子横行,一篇文章刷爆朋友圈常常可以,一本书要能爆款就可以划归为奇迹。

以我的了解,在我的微信读书排行榜上出现的那 57 位好友都是喜欢读书的人,买书早就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像这样一群哪有好书就出现在哪的家伙,微信读书上目前的这些大众读物显然很难满足他们的胃口,如果微信读书要想留住他们,在图书版权上要走的路还有很长。

不可否认的是,微信读书是一款用着很舒服的 APP,但是社交化的痕迹太重,对于我来说其实是一种信息冗余,读书本就是一件很私人的事情,实时看到朋友的「想法流」以及好友正在看哪些书其实效用并不是很大,就像「读书沙龙」是一件很小众的事情,和朋友讨论一本书的想法也肯定不是一个常见的事情。另外,既然微信读书 APP 前面有个「微信」二字,为嘛我在微信读书里购买书籍不能用微信支付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微信读书,这个时代下的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