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产品营销的底层逻辑

任何一个产品的成功看似偶然,实际上都有其内在逻辑性。北大经济学教授张维迎在其著作《市场的逻辑》中说:“市场的基本逻辑是,一个人想要得到幸福,他必须使别人幸福。更通俗的讲,利己先利人。因为市场的本质源于价值的自由交换。”

市场有市场的逻辑,那么产品作为市场中的重要一环,若想在繁杂如毛的市场中脱颖而出,也必然有其遵循的内在逻辑。我们称作产品的营销逻辑。苏格兰哲学家大卫·休谟在其哲学著作《人性论》中有这样一段话:任何科学都或多或少与人性有些关系,无论学科看似与人性相隔多远,它们最终都会以某种途径再次回归到人性中。

好的产品一定是满足和尊重人性的。

在当前这个产品过剩的时代,我们不但面对着繁如牛毛的各色商品,还要在日益暴增的信息流中穿行,很多时候,海量的信息流让我们无所是从。但是也总有几股强有力的声音,一本书,一部电影,或是一个微信公号,甚至是一句朗朗上口的文案,悄无声息的占据我们的心智空间,支配我们在第一时间做出选择。那么,这些产品是怎么做到的呢?究其原因,还是遵从了营销中最底层的逻辑——人性。

1.贪婪:营销不是辩论,而是一种诱惑。

有人曾试图通过说理的办法来证明自己的产品或观点是正确的,然而用户并不买账。试想一下,假如消费者都很理性而非感性的话,就不会有广告行业了,任何文案的第一目标是要提高人们的期望,营造一种幻觉,使用户相信该产品或服务能够带来奇迹。所以文案不能要求纯粹理性,而是在允许范围内充分煽动人们的情绪。

比如国际著名彩妆品牌露华浓创始人查尔斯·露华浓曾一直强调自己的营销理念:我们生产的是口红,但我们广告销售的是希望。而饮用水品牌农夫山泉的广告语也有异曲同工之妙:“农夫山泉有点甜”。事实上农夫山泉的水和其它品牌水并没有实质上的差异,但是这句广告语就是营造了一种对甜的预期和幻觉,让我们相信这水喝起来是甜的,所以这句广告语的流行以及产品的成功,无不说明营销对心理预期的强大诱惑作用。

2.感动:创造共情,提高产品心理附加值

因为人性之贪婪,所以产品应该力求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即便是心理附加值。什么是心理附加值呢,就是说产品在满足本身基本功能需求之外,还要创造心灵上的共鸣。比如手机互联网产品网易云音乐的宣传语就非常走心,令一众网友看后不觉间动容:

你的眼睛很美不适合流泪;

任他们多漂亮,未及你矜贵;

我离天空最近的一次,是你把我高高的举过肩头;

我在最没有能力的年纪,碰到了最想照顾一生的人;

其实有时候用户被感动就是这么简单——创造共情,说话走心。

3. 先入为主:产品需要在用户的心智空间中占据一个有力的位置。

市场营销中能够奏效的战略往往就是出其不意,在产品同质化严重的时代,试想一下,如果我们的产品和观点总是随声附和,味同嚼蜡,那么只能被淹没在巨量的信息流中。 所以,当我们的产品或观点要想在用户并不宽阔的心智空间中占据一席之地,我们必须创造一个新概念,走差异化的路线。

比如崛起多年的淘猫系一直以来的定位是“多与省”,京东则选择了“快与好”。站在消费者具体的购买场景,真正的做到了差异化,我们知道,淘宝系创造了双十一购物狂欢节,而在2017年双十一的时候,京东喊出了:“认真购物,买点好的”的口号,使京东和天猫的交易额不断缩小。因此,我们不得不承认差异化定位的力量,创造差异化概念,先入为主,并辅以具体运营的战略配称。

企业如果想推出一个新品类,就必须在心智里增加一个新房间,这也很困难,尤其当这个新品类没有针对老品类加以定位时。心智没有空间接受不同的新事物,除非与旧事物有所关联。通过以上的例子,京东则充分运用了这一点。

关于差异化定位,先入为主的例子很多。比如VIVO手机的广告定位:“逆光也清晰,照亮你的美”。这就是一个很好的产品定位,在竞争白热化的手机中开辟出一条路来,并在二三四线城市占据了绝对优势。这个文案定位就是充分强调手机的拍照功能,抓住了现代人喜欢自拍晒朋友圈的心理习惯。VIVO手机的拍照功能不一定是最好的,但是这个概念定位却准确无误的占据人们的心智空间。

4.情绪化:市场需求可以被创造

在与理性永恒的冲突中,感情从为失手过。李安导演拍的电影《色·戒》,影片以20世纪40年代抗日战争时期的上海为背景,讲述女大学生王佳芝利用美色接近汉奸易先生意图行刺的故事;王佳芝成功勾引易先生并准备下手时,却发现自己已动真情,于是通风报信让易先生逃过一劫,易先生却决定将他们赶尽杀绝。这个悲剧故事充分的验证了人性中不变的一面:色易戒,情难防。

那么,回到我们的营销中来,就是不要试图和用户讲道理,而是充分调动用户的情绪,一年一度的双十一购物狂欢节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商家营造的氛围下,剁手购物,买完了才发现很多东西都是不太需要的。即使你告诉人们要理性消费,可是人们还是身不由己的陷入这种氛围中。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古塔斯夫·勒庞在其著作《乌合之众》中曾解析了群体无意识这一规律。

5. 安全感:让营销变得润物细无声

人类内心深处对于安全感的需要从百万年前聚居在山洞中躲避各种猛兽时就有了,后来马斯洛更是提出并归纳了人类的需求层次理论。

将营销手段蕴藏在故事中,通过故事中的人物来营销往往能达到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像细雨一样滋润万物而喧哗。但是这种营销方式只有非常洞悉人性又懂市场才能做出来。

农夫山泉在二十周年广告片《一百二十公里—肖帅的一天》,将这种润物细无声的营销功力发挥的淋漓尽致,以半纪实的手法拍摄,让受众在一名水质检测员的带领下,深入到农夫山泉武陵源的水源尽头,感受到优质水源的清澈和该员工的兢兢业业、质朴真诚。从而让受众产生亲切感和信任感,形成农夫山泉天然好水质的产品认知和真诚大品牌的品牌认知。

另外一支广告片《等一只鹿》更是将农夫山泉水源地浑然天成的优美环境完美地展现出来,宛如一部行走的国家地理。整段视频完全没有如何夸自己的水怎么好,而是通过树林间汩汩的清泉,和在雪地中如精灵般漫步动物体现出来。艺术化的拍摄效果,已然脱离了纯营销的范畴,而从更高的心灵层面打动用户。

当层出不穷的食品安全事件不断地牵动着消费者的心时,农夫山泉的这一些列广告如同寒风凛冽中的一炉炭火给人温暖和信任。农夫山对广告片的创意和细致用心为品牌俘获大批忠实用户。

这就是故事的力量 。

6. 零距离沟通:营销需要说人话。

营销文案,切忌单纯追求措辞华丽和美感,而应该满足用户的核心诉求。本着以用户为中心的原则去看待问题,千万避免以自己的审美爱好为中心。一句话,一个词,一个字都要从用户的角度出发,反问自己,如果我是用户,我会有所触动吗?我为什么要花钱买你的产品?跟同类产品想比,你的优势是什么?与各类购物网站的产品相比,我们的竞争优势在哪里?哪些是我们值得用户掏钱的地方?如果在网上能轻易获取这些资源,我们又能提供哪些独特价值 ?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并在做产品过程中解决的问题。因为我们是要为客户创造价值,满足客户用户体验。

王老吉在产品营销过程中,充分运用在用户心中差异化的定位,比如广告文案:“怕上火,喝王老吉”。就是定位于去火型饮料,开辟出一个新市场出来。其实观察这个文案,你会发现没有华丽措辞,而是简单明了的说明功能,同竞争产品差异化定位。概括一句话就是:营销要说人话。

所以,任何产品营销的出发点,都要满足和尊重人性。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性:产品营销的底层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