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成果转化率不高根源是“满足转化要求的成果”严重不足
面对科技成果转化难的困难,通常的做法是:
成立技术许可办公室,增加专业人员的编制;
成立技术转移联盟或协会,比如美国成立的大学技术经理人协会(AUTM);
增加内外部的孵化器、加速器等专业服务机构;
以上工作中,成果转化服务的专业性、开放性提升了,不同机构之间的交流,各种专业培训都多起来了。然而,即使在美国,大学的专利转化率一般也很难突破25%。
为什么呢?
TTO办公室,重点在于对外许可技术,重点在于技术销售、谈判,合同及财务管理等支持;也就是说,技术许可办公室直接许可的是能被市场(投资人)接受的成果;
孵化器、加速器、大学科技园,入驻的往往是位于不同阶段的创业企业。其开发的成果,属于可被投资人接受的成果;往往是已经获得各类不同资金支持、市场前景较好、有固定的创业团队的项目。
一般来说,一所大学,尤其是研究型大学所能产生的、满足转化需求的高质量科技成果基本很难超过25%。
当这些市场吸引力还不错的“优质成果”都已经进入到转化“轨道”中的时候,(且不说效果如何)成果转化率进一步提升就没了源头。
发现了没有,“满足转化要求的成果严重不足”是限定成果转化率的核心要素。
那么,该怎么进一步提升成果转化率呢?
2.开发:开发培育适合转化的项目,而不是许可和应用可转化的成果
概念验证中其实就是基于这样的使命被被提出了。
2001年,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建立了第一个高校概念验证中心;
2002年,麻省理工学院跟进,
2007年,美国概念验证中心数量开始出现逐年上升趋势。
2017年,美国官方宣布概念验证中心高达42个;
经过20多年的摸索,概念验证中心成为了一套相对成熟、且有效的“早期成果培育机制”。在我国也被称为成果转化“最初一公里”培育机制。
那么,概念验证中心为什么能很好的解决这问题呢?
总结起来就是:
一个核心:立足解决最初一公里的核心问题:市场可行性;
一个目标:消除不确定、提升小确信,吸引外部配套资金;
三个关键:潜在的合作伙伴的早期介入,商业化网络与创业教育;
一个标准:有这样的说法,当没有市场POC时,不要在技术POC上浪费时间和金钱。
研发成果不能是个概念,必须是经过验证的、基于实际需求的解决方案。核心任务,在特定的时间范围内(10-24月),进行市场评估、原型开发、客户发现等,证明市场可行性。
概念验证中心从起根本讲,不是基金计划项目,不是“许可”,不是“创业项目”
不是基金计划项目,支持的对象是“早期项目”,但是绝对不支持基础研究。
不是“许可”或者“创业项目”,已经获得任何赞助、投资的项目,也不能支持。
一个目标:有能力,吸引外部配套资金;
小额经费解决当下的关键问题,确定市场价值,并开发商业化路径;
提升其获得进一步关注、评估和支持的机会;
这里的本质是,借助外部视角,进行资产开发,使其“可转化”。
三个关键:创业教育、商业化网络、潜在的合作伙伴的早期介入。
借助外部资源,
潜在的合作伙伴的早期介入:概念验证中心关键在于商业发现、市场验证,需要的是市场敏感性和商业嗅觉。因此,尽早的把投资人、商业导师请进实验室,让他们尽早参与到市场价值评估、商业方案的策划中,帮助完成客户发现,市场调查,商业画布等,共同参与资源开发——这才是关键环节之一。
商业化网络和创业教育:概念验证中心提供服务和支持,不同于TTO办公室,也不同与孵化器、众创空间,不是提供销售、法律和融资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而是,提供一个商业网络,使教授、科研成果,与产业界、投资界建立联系;而是,提供创业教育,培育创新团队;升级发明人的“想法”,使其为后面的转化、创业等做好准备。
总结:
对于市场前景还不确定、直接创业可能存在风险大、市场和投资人暂时不感兴趣,但很可能有巨大市场前景的科研成果往往无人问津。而这样的创新成果,往往是颠覆式创新,或者相对复杂的科研成果。概念验证中心对于解决问题,提供更多可转化项目,提供转化率有中亚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