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蔡国强的一点思考

“做成的作品像天上出现的焰火,没有实现的只是黑夜而已。这对于艺术家来讲都是作品,都是他的人生。问题是人们仰望夜空,为的是看到绚丽的焰火,而非黑夜。”      ——《蔡国强:其实我是这样想的》

蔡国强

在他的作品《天梯》中,我们能看到一个极浪漫的男人。纪录片《天梯》中提到,整个创作通过点燃一线光,直通到肉眼可见的天边,代表所有地球生命,代表整体的世界,向未知文明发起问候。在其中,我可以感受到他作为一个生命个体质朴的浪漫。一个人,要凭借一己之力隔空对话,凭什么呢?他的行为体现出的那种拙气,和万户飞天并无异,但反而是使人感动的缘由。他想要带来什么?人类为什么要凭借着一个中国春秋时代就出现的技术与未知文明对话?这也是我最尊崇的部分。蔡在《天梯》中体现出了一种反观。人类透过表象,需要反省的是自己的内心。爆破产生的美丽的景象仅是昙花一瞬,但是作为一个事件,它是人类文明发展至此时此刻的一次反思。

天梯-设计稿(截屏自《天梯》)
蔡国强与天梯

在蔡国强的艺术中,我们常常给予的固有印象是:火。这种虚无缥缈的火的意向其实非常容易给人一种错觉——它会使人将作品的关注点更多放在随机性上,这种随机性在许多无艺术经验的观者最直接的体现就是:“我也能做”。那么,我今天就从“火”的意向切入,谈一谈我所认为的蔡国强的艺术。火药是蔡国强艺术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蔡早年留学日本,受到了许多日本物派的影响。在这一个流派,他们的普遍特点是选取一些自然物的重塑来表达自己的观点。物质表达是为了超越物质,在蔡的艺术中,我们能过看到他对于自我的探索与对整体人类的关怀。

不同爆破的呈现形式
不同爆破的呈现形式
不同爆破的呈现形式

在他的传记《蔡国强:其实我是这样想的》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蔡国强对于“风水”的迷信。风水,其实在现在的解释就是人与环境的气场,或者说,人与宇宙的关系。这种风水观在在整体的蔡国强艺术制作过程中,我个人认为他是在构建一个戏剧化的艺术场域。蔡的艺术需要一种事件性的观赏方式,简单来说,有他明确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也可以用现在非常流行的宣传形式——直播,作为考察其艺术的出发点。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他会考虑到不同地点的文化,不同事件的艺术表现,不同的表达方式。同是焰火,他也有爆破、烟雾状、传递状等等多种实验形式。因此,在每一次事件中,虽然整体来看都是火这一个视觉元素,但是延展来看是蔡国强构建的整个艺术视觉语言体系。

《海市蜃楼》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焰火

但是,在这样的场域性的创作中,艺术家没有将所有的背后概念灌输给作品的每一个观者,不在于接触艺术的门槛,而是它将艺术的姿态放的很低,使得艺术能过处于晦涩与大众化之间。烟花,作为大众喜闻乐见的节日形式,消除了艺术人之间自然的隔阂。从纪录片《天梯》中,燃烧结束后,我们可以看到人群的欢呼,放的“漂亮”,有人这样说道。从蔡自身创作就能看出,陈丹青形容他是“在我所知道(且佩服)的中国同行中唯一一位自外于西方艺术庞大知识体系的当代艺术家”。事实上又何尝不是如此。蔡虽然早已定居美国,但表现的却还是一位泉州人。在当今,很多人打着“复兴中华文化”的名义,却还只是停留在筛取中国元素的表面,蔡国强不仅从意向的选取上,并且还有他的思考方式与表达形式,都是一种嵌入式的中国文化表达,甚至他并不主主观在意中国文化,而是从根源上生起的中国传承千年的隐喻与豪迈。就像他作为艺术家的同时也愿意退回一步,帮助中国奥运设计开幕式、设计70年国庆晚会一样。同时,他也是非常难得的立足于国际却会将自己的家乡放大的艺术家。创作《天梯》,他在日本、英国实验3次,最终却还是选择回到自己的家乡泉州,为他的奶奶,为他家乡的乡亲父老,进行他里程碑式的艺术创作。这对于中国艺术家来说,是一个非常自我坚持的例子,也是我需要坚持的方向。

天梯

总体而言,蔡国强带给我的最深刻的是一种本土的浪漫,一种内敛的奔放,和一种对于“家”的热爱。用自己的语言体系表达自己的观点,是我们需要不断求索的未来之路。

你可能感兴趣的:(关于蔡国强的一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