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的误区

  在这个时代,我们都曾一个人走出去过,不管是为追求理想,还是暂时逃避压力,旅行一旦开始就应了多数人的那句话,旅行不是救世良药,非万不得已,不要食用。也有人说,旅行不能帮你找回信仰,更不是一个人的救赎之道。凡此种种都是要面对最终的结果,面对生活和工作。

  我是2010年开始独自旅行的,骑自行车、徒步,数年时间里相继走了一万余公里。朋友间总是流行着一句话,在路上、再次出发等等,看起来,这是对一个人的勇气和恒心的夸奖,但是认真思考就会发现,这种夸奖是蒙昧的,至少在我们弄清一个前提之前——旅行与时代。

  过去的十多年里,计划经济淘汰了无数人的理想和抱负,年轻人把梦想转化为荒野,旅行热就是在这个空当里崛起的。年轻人的梦想之旅,阔佬的腐败之旅一刹间风起云涌。这里我们的讨论抛开土豪游、自我标榜的装B游,把重点放在那些为追求理想,拿出勇气和执着的单纯的人中间。我想只有真诚的人,才值得我们讨论。

  我有几个朋友,他们通过旅行充实自己,他们有着自由和公正的精神理念,敢于和不平等作斗争。当然,这种斗争是异乎寻常和微乎其微的。比如他们辞职追求自由,进入落后地区进行支教,尽自己能力为贫困儿童募捐善款……一个人的努力如此,也尽了一个人的力量,然而现实残酷,生存问题是旅行者的最大问题。无论这个圈子兜了多大,现实几乎把他们全部打回原形,重新工作。继而再进行下一次循环。

  一次次走出去、走回来,一个完整的理想体系就这样支离破碎。在这样的旅行形态面前不少人开始发出质疑,开始怀疑自我的旅途并形成一种初步的批判思维:旅行不是解药。这种认识存在片面成分,然而面向这个时代的旅行大军,更多的人仍是在旅行之路上前仆后继,在追求激情和梦想的同时尚未意识到这个片面的、浅显的道理。

  旅行不是解药,但旅行却能给生命带来足够的慰藉。如果一个慰藉能够鼓舞人再次上路的话,那么说旅行能拯救一个人,也不为过。可是一个更残酷的事实是,旅行能够给人带来慰藉,现实却承担不起你的梦想。不能承受生命之重非于精神中,而在我们这个时代里。当一个人为理想鼓起勇气再次重整旗鼓的时候却陡然发现,这里无风无浪却暗礁遍布。梦想与现实不成等号,人们一下子从精神上掉下来,谁的梦想高,谁就摔得最厉害。

  戏谑地讲,勇者终归是勇者,摔倒了再次爬起来,从世俗的平庸中站起来,又一次打破一成不变的生存规律,毅然走进未知的旅途。面对这样的勇气,我们只能给予鼓励和感叹。可是,如前所述的一系列问题在未得到解决前,旅行这一过程多半是无意义的。它顶多带你瞧瞧窗里酥脆的烧鹅,还要告诉那不是属于你的。

  其实,在这个时代来讲,你不需要屡次反复地印证你的承诺,有些时候,一次刻骨铭心就已经体现了你的与众不同。一个旅行者在困难中发现自我和世界,守卫这一成果则会更重要。

  当人群充斥庸碌无为和平淡蒙昧者,当时代被物质左右丢失信念时,你需要做的是守卫一份初心,把曾经的收获深埋在泥土中,让真诚、善意、勇敢生根萌芽。无须在一片无望的荒蛮之地枉去光阴。

  2015-5-21 拉萨

你可能感兴趣的:(旅行的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