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爱绑架,我们的心理罪

长久以来,我们被各种各样的爱困扰。

父母的“怕你冷”,兄弟姐妹的怕你多走弯路,老师家人的所谓“惇惇教导”。这些围绕在我们身边的不由自主的关心爱护在中国的伦理道德里,似乎一切都显得理所当然。

为我们好,为什么还会觉得困扰?

“不识好歹”的道德绑架成了新一轮的父母子女,亲人朋友之间的对抗。

“我反应过激,敏感脆弱。父母怎么会害了孩子”。

有时候,连我们自己,也开始怀疑自己身边真实存在的一切矛盾。不断自我怀疑,自我否决,同时又不断重新建构自己,重新找回自己。我们看似在这些矛盾中不断成熟,不断长大到能够真实的理解他人。就像菲茨杰拉德所说,“一个成熟的人能够同时在两种矛盾中正常生活”。

但问题在于,矛盾一直存在。我们自己真的已经能把这些矛盾妥善安置了吗?

随着电影《小丑》的热映,这些矛盾似乎再次摊开在我们眼前。你看,矛盾一直都在,那个定时炸弹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爆炸。我们处理不了!就像小丑是这个社会的边缘人一样,大多数时候,我们只是选择成为自己情绪的边缘人。我们对自己的情绪漠不关心,学着哄骗自己的心,学着说没事儿。

而哄不了的时候,我们对自己的自欺欺人再也无法忍受的时候,情绪就变成了一把利刃。毫无预兆的崩溃,深夜的痛哭,乃至,抑郁症得不到救赎的自我了结。

我们再也骗不了自己了。

其实一个敏感的成年人的可悲之处就在于,他能清醒的感知自己的情绪变化,却对此毫无办法。

想要救赎自己的人开始试着让自己相信一些神秘的东西,比如“命该如此”,比如宗教,或者是大量阅读心理学方面的书籍,试图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情绪,并去控制它。

我们相信,身为万物之长的我们一定能妥善安置自己。一定能找到与父母家人朋友和解的办法。

但无数次的努力再次毫不留情的让我们意识到,除了长胖不受控制,我们周边的关系网也由不得我们自己。生活在当代,联不联系,早已不是一件我们能说了算的事。50岁的李姓博士后与父母断绝关系二十多年最终被媒体找到,卷入“孝道”的漩涡中,北大男生12年不回家,拉黑父母六年再被找到,引起舆论热议。凡此种种,在当代的人际关系网或者说社会网络里,那些得不到救赎选择逃避的人再次被剥光放在大众面前—我们,只好再次被绑架。

我们脱离不了世俗的控制,这个努力过后毫无起色的认知让我们陷入深深的怀疑和痛苦之中。这个世界冷漠到那些人不问青红皂白就可以肆意攻击,父母打着爱的旗号让我们宛若处于五指山下。上帝给了我们属于人的头脑和独立,却把我们囿于这方寸之间不得解脱。人生种种磨难,方由此始。

面临情绪的崩溃和不受控制,背后的根深蒂固的恶臭的起因让我们的内心腐烂。人终于越活越痛苦。

沟通没有用,放弃又不甘。以爱之名的互相绑架成了父母之女之间难解的矛盾。离不得,舍不得,恨不得,爱不得。

明明双方都没有错,我们却让对方心里犯了一场恶罪。

人如何与自己相处,终于成为我们一生的课题。

以爱之名的道德绑架,也终于成了我们一生都要挣脱的牢笼。

人生之艰难险阻,莫过于此。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被爱绑架,我们的心理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