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拔五千米的登山体验!

图片发自App

下文是在营销航班社群做的分享,简化了部分文字。其实主题是讲产品系统能力和确定性的,哈哈

大家晚上好,因为工作原因此刻正在去往深圳的高速公路上。所以请助教团长代为分享,感谢大家和助教团长的支持!

熟悉我的同学都知道我是户外登山运动的爱好者,获得了中国登山协会等机构的资格认证。五千米海拔以上的雪山已经登顶四座,最高登顶过非洲的乞力马扎罗山。目前正规划继续攀登几座六千米和七千米海拔的山峰。

通过常年的登山/徒步,确实找到了观照内心的契机和心智成长的能量。去年国庆期间,登顶了云南的哈巴雪山,发生了一些很有趣的故事,分享给大家。在群里学习了同学们各种专业的营销分享,就当吃个小菜换换口味。

哈巴雪山位于云南香格里拉县东南部,海拔5397米。登顶成功率为30%,是国内户外商业俱乐部的爆款产品,每年11-12月份风力较小,是最佳的登山季节。一个常规的登山行程是:

第一天,从丽江经虎跳峡,到达哈巴村。

第二天,从哈巴村出发,到达海拔4100米的大本营,全天徒步7小时。

第三天,凌晨2点出发,到达5396米顶峰。当天下撤至哈巴村,全天徒步16小时左右。

为了省去预约登山向导/住宿等时间,选择了跟商业俱乐部出发。队友共五人,构成如下:

1-一对小两口,东北银。GG高壮MM小巧,GG有参加过户外培训,MM无户外经验。

2-香港工作的北京大哥,有徒步经历无高海拔登山经验。

3-我和一位队友MM,中登协户外指导员培训班的同学,户外经验相对丰富。

其实吧,户外这个圈子也是存在鄙视链的。登顶14座海拔8000米以上雪山的--瞧不上登珠峰的,登珠峰的—瞧不上在七千米海拔兜圈子上不去的,玩重装徒步自虐的—瞧不上轻装徒步住客栈的,玩长距离徒步的—瞧不上只走一两天路线的。

So,自从丽江集合出发,我跟中登的同学妹纸(后文统称:学妹)就开始暗自嘀咕,盘算队友里谁谁有戏,谁谁肯定走不动,哈哈。

第一天,几个队友都选择了骑马上山去大本营,好保持体力。我估算了一下强度,就和学妹跟着驼运物资的马帮一起徒步上山。过程略过不表,到达大本营后的傍晚,在简单的教学了防坠自救和装备使用后,几个向导组队把队伍小两口中的MM单独留了下来,一堆人苦口婆心了半天,核心思想就是“你明天一定看着办啊,觉得不行了就下来,硬走会出事故的”。

原来,几个高山向导从俱乐部里接到我们这群登山客后,也一直没停止过盘算。。。。。。。。

第二天凌晨一点不到起床,两点开始正式冲顶。周遭一片漆黑,只能看见队伍前后的头灯,像火蛇般蜿蜒向上。登顶的路况很复杂,从大石板岩壁,到碎石坡,到石雪混合段,到号称“绝望坡”的60°大雪坡。

过程继续略过不表,最终的结果令人非常意外,全队两人登顶。除我之外,居然那个出发前被向导和队友一致不看好的娇小MM成功登顶了。

一个户外经验为零,从来没有上过高原的妹纸咋就这么上来了?其他队友又是因为什么原因,在我们都很看好的情况下,冲顶失败了呢?

根据事后闲聊的结果,几位队友冲顶失败原因大致如下:

1-第一个下撤,小情侣中的高壮GG。在翻越大石板岩壁时节奏没控制好,体能消耗太多,失败。

2-第二个下撤,香港工作的北京大哥。冲顶前夜过于兴奋,受凉感冒,在碎石坡开始出现呼吸障碍,失败。

3-第三个下撤,最可惜的我的学妹。对个人体能评估不准,从哈巴村徒步到大本营消耗了部分体能,冲顶当天又追赶前队失败,失败。

那么娇小MM又是如何成功登顶的呢?

在下山途中,很是好奇一个户外经验为零,从来没有上过高原的妹纸咋就这么上来了。于是便找那位MM闲聊,得知她是个专业的瑜伽教练。长期的瑜伽训练,令到她呼吸节奏的控制力极强,在登山过程中不徐不疾,一直保持持续稳定的状态,直至登顶成功。

大家注意,下面要开始急转弯--------------------------------------------------------

当你说你要做一个产品,其实你需要的是建设一套系统能力。当你说你要去登顶一座雪山,其实你需要的也是建设一套系统能力。

登山的确定性:

登山的确定性,就是安全完成登顶。围绕登山系统能力的设计和建设,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了保证这个确定性。

几个影响登顶成功的因素:

1-环境因素

包括历史天气情况、当天预报,风速,路线有无新增重大安全隐患等等

2-支持因素

包括向导个人体能、路线熟悉程度、协作登山经验、高山救援能力等等

3-个人因素

包括高海拔适应能力、体能稳定程度、高海拔攀登装备使用经验、自救等等

要能保证登顶成功,提供完整的系统能力大致需要十二个关键因素。为什么海拔越高的雪山,登顶难度越大? 就是因为登顶的周期时间长,普通人长期在高海拔地区活动的稳定性差。持续地提供在高海拔地区活动的确定性,就成为登顶成功的关键。

当我们对本次登山活动进行复盘的时候就会发现,几位下撤的队友分别是在个人体能、高海拔适应能力,体能稳定程度三个因素上受挫,而成功登顶的娇小MM则是因为长期的瑜伽练习,在登山过程中维持了稳定的体能输出而成功。

其实,在前几次五千米海拔山峰攀登过程中,所遇到未能成功登顶的队友失败原因惊人一致。所以你想要成为一个登山者,就必须建设一套系统能力来去满足一个确定性,完成最终的任务。

以上,就是自己一些高海拔登山的个人体验,最终还是扯到了梁宁大神的产品课。这个弯转得有点猛,希望没翻车。

你可能感兴趣的:(海拔五千米的登山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