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迟迟不立太子之原因揭秘

秦始皇,即嬴政,秦庄襄王嬴异人之子,首位完成华夏一统的政治人物。他建立了以汉族为主体统一中央集权的强大国家——秦朝,奠定了中国两千余年基本政治制度格局 ,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帝”称号的君主,自称“始皇帝”,被誉为“千古一帝”。

据史书记载秦始皇有10个女儿,23个儿子,其中比较有名的儿子有四个,即长子扶苏公子高 、公子将闾、秦二世胡亥(秦始皇第十八子)。自古干大事找替手为第一要务,历代封建统治者大多非常重视太子(储君)的确立。

然而秦始皇至死也没有正式确立帝国继承人——皇太子的人选。至少那么多儿子中,他比较亲睐大公子扶苏和幼子胡亥,按理可以择一人立为合法继承人,但是他一直迟迟未立,直到第五次出外巡游将死前,才语焉不详地下诏让扶苏主持丧事,言外之意是扶苏继位。我们认为秦始皇迟迟不立太子有以下原因:

首先,以秦嬴政对外横扫六国,对内清理了树大根深、尾大不掉的仲父吕不韦、所谓的“假父”嫪毐及母后赵姬等集团来看,他是一个杀伐决绝的强人。这种人一般都是ZHUANQUAN到极点,在世时很难容忍任何人来分他的权,即便儿子、母亲和其他关系密切的人也不例外。

其他对手威胁到秦始皇的集权,他处理起来相对简单,从肉体上消灭、诛灭九族便是。然而虎毒不食子,对儿子不早早确定其为继承人,就避免了另外一个权力中心分权的可能,最好的办法就是尽可能晚一点确立继承人!

其次,秦始皇特殊的成长和处世经历让他成为一个对他人信任感极低的人。他父亲嬴异人当初就是其祖父秦孝文王不受待见的儿子,扔到赵国做人质。当时秦、赵两国关系恶化,异人倍受冷遇,生活困窘,可以想象那种环境下嬴异人的儿子即早年的嬴政也一定饱受歧视和窘境。

回国后,他那短命的爹在位三年多就去世了,13岁的嬴政在秦国国内虎视眈眈的各种势力夹缝中站稳脚跟谈何容易?他的“仲父”吕不韦一方面揽权,另一方面与其母后私通;他最亲近的人——母后赵姬甚至和一个不男不女的门客出身的下人嫪毐私通,还给他生下两个“弟弟”,最后嫪毐居然胆大包天地带领叛军来攻打他……

这些都是对他的羞辱和背叛,让秦始皇内心体会到什么人都可以背叛他、糊弄他、欺骗他,事情穿帮时甚至起来造反反对他!这些特殊的经历无疑让他萌生加倍的报复、暴虐念头,强化了他敏感、多疑、不信任任何人的心理。

这里有一个旁证:就是他长期不立皇后,也是差不多类似的心理。秦始皇的母亲赵姬以母后至尊,行为失谨,秽乱后宫,并下人厮混生了两个儿子。这是秦始皇终生难忘的耻辱和伤痛。因此,他把母后赶出了首都咸阳,至死未让她再住回咸阳。由怨母而迁移到仇视一女人的心理阴影和障碍,使秦始皇仅仅通过宫中的众多女人来满足他的生理需要,而迟迟不考虑立后。

这种心理反过来又投射到他两儿子身上,他既不信任他们会对他自己这个老子兼皇上的忠贞不二,更不信任他们的能力能接替他自己。在秦始皇心中,他认为自己的功绩已经超越“三皇五帝”,所以必须找一个完美的人来继承他的大位。很遗憾,哪怕相对出色的扶苏和胡亥儿也并没有人完全符合他的要求。 

史载,秦始皇曾有询问过群臣,如果自己的儿子中没有合适的继任者,那么效仿古人,实行“禅让制”可否?这一问,恰恰说明了他对自己的儿子都不不是完全满意,所以储君之事迟迟定不下来。

最后,秦始皇病死时才49岁。他在世时横扫六合,当时的王翦、李信、内史腾、蒙恬、王贲等这些能指挥千军万马的时代雄杰见了他都战战兢兢;统一六国后他多次长途巡游,这些都证明他是一个看上去体格强健、精力充沛的人。同时它还到处有求仙访道,遍寻“不死之药”,服后便可“长生不老”。

才40的多岁秦始皇威望正如日中天,立太子,对于他而言就等于是在提醒他终究有一天会死亡的。他一直估摸自己可以万世万岁,试问谁敢在他的面前提起死亡呢?哪里用得着这么早考虑立储君?

公元前210年,在位将近三十七年的秦始皇最后一次巡行天下,车驾行至沙丘(今河北邢台市广宗县)时病重,秦始皇命太监总管赵高写遗诏给扶苏,回咸阳主持丧事并继承帝位。赵高和丞相李斯等人与胡亥阴谋篡改了秦始皇的遗诏,立胡亥为太子,同时伪造一封遗诏赐迫使扶苏和蒙恬自杀。

正因为秦始皇确立储君之事迟迟定不下来,他最后终于被自己所误。本来是不错的继承人大公子扶苏没有得到好好的作为继承人的培养和谋划;幼子胡亥篡位了,却无能力又不成器,让他想二世皇帝、三世皇帝,以至万世、“传之无穷”的大秦帝国很快土崩瓦解了!

欢迎交流、分享       敬请关注“山色归读”!

你可能感兴趣的:(秦始皇迟迟不立太子之原因揭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