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调作息

    上周学习《给忙碌者的大脑健康课》重温了一下关于睡眠的一个热知识,来指导我完成疫情之后的作息调整。

    我们知道,我们的睡眠分为4到6个周期,每个周期90分钟左右,包括了浅睡眠、深睡眠、回到浅睡眠、最后快速动眼睡眠四个阶段。

    这四个阶段里,深睡眠时,脑电波呈现最深最慢的δ波,人会完全丧失意识,心率减慢,体温降低,最难叫醒。而REM睡眠时,人的眼球会快速运动,肌肉完全松弛,但大脑却极为活跃。

    研究发现,深睡眠对体力的恢复作用最大,而REM睡眠对记忆的增强和情绪的恢复作用最大。

    比较有趣的是,科学家发现,在上半夜的周期里,深睡眠所占的比例比下半夜高;而REM睡眠则相反,在下半夜尤其是起床之前的那个周期比例比较高。

    也就是说,对体力劳动者,可以充分利用好上半夜的深睡眠,可以快速恢复体力。

    而对于脑力劳动者,下半夜的睡眠就非常关键,最好不用闹钟,能够自然醒,不打断REM睡眠。如果有事情不得不早起,专家建议尝试90分钟睡眠减少法。

    结合我这一周的实验结果,每天晚上十点半左右睡觉,闹钟是早上七点半,最大睡眠时长有整整9个小时,而事实证明,我确实不需要这么久的睡眠时长,因为最近一周我早上自然醒来的时间稳定在早上六点钟左右。

    可以说,疫情结束后这次作息调整是我执行的最轻松的一次,因为是真的一觉睡到自然醒,睡眠效率也是最高的。

    睡眠周期也许不是一个了冷知识,但是有可能很多人没有去深入思考这个问题,比如我自己。以前我会觉得,用闹钟,“按需”叫醒自己,即便早起很痛苦,但是这是“自律”,是“自强”,为了学习进步,是值得的!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我还记得18年下半年,我天天坚持早起,最早四点三刻起床晨跑,最晚五点半起床学习,半年坚持下来,我发现我的面部肌肉偶尔会出现抽搐的现象,去咨询医生,医生建议不要那么早起床,睡到自然醒比较好。我也被家人斥责,不可以矫枉过正,突然一下子这么上进,伤身体......因此,我的这个早起计划自然而然的夭折了。

    自律很好,但是我们的自律不可以苛刻睡眠,学习工作对大脑和身体是一种消耗,而睡眠则是最有效保养修复,苛刻睡眠的自律显然不是可持续发展战略。而且意志力作为我们自身的一种稀缺资源之一,我们也确实把她用在更有效率的事情上。

   

   


 

   

你可能感兴趣的:(科学调作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