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9世纪50年代,巴菲特遇到他的伯乐,研究生导师——本杰明格雷厄姆。格雷厄姆采取的是苏格拉底式的双向交流授课方式,在学生回答后不做对错的评判。
巴菲特非常推崇导师的投资理论:注意力不仅要放在大盘上,还要关注股票背后企业自身的成长性。方法是阅读公司资产负债表,判断其“内在价值”。
按照格雷厄姆的说法,股市投资的秘诀在于当股市远低于股票内在价值的时候坚决买进,并坚信股价会有补涨的那一天。股票的未来价值应当与整个企业的价值吻合。在导师的言传身教下,巴菲特茅塞顿开,逐渐掌握选择股票的系统方法。
他通过阅读财务报表评判股价,并且熟悉纽约证券交易所中每家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他喜欢琢磨,追求事实,操练买卖股票;他喜欢翻阅《穆迪手册》,寻找导师口中的“烟蒂”股票。
2
研究生学习生涯结束后,他到父亲公司工作,值得一提的是,他参加了卡耐基演讲艺术课,为了是克服恐惧心理,提升公众演讲技能。他懂得克服自己的弱点,为未来职业生涯奠定基础。
不久在接到导师的工作邀请后奋不顾身地加入公司。他的战绩斐然,曾通过买卖股票、咖啡豆,成功套利;同时暗中投资,其投资回报比公司更高。
这段时间的格雷厄姆采取保守态度,也许是对1929年股灾心有余悸,他严格执行价值投资理论,避免公司遭受损失,因此,公司的基金规模一直很小。
巴菲特感觉自己被束缚着。
1956年,当导师离开公司后,他也回到家乡奥马哈;并且召集亲朋好友筹集10.5万美元,创立了巴菲特联合有限公司。
他继承了导师的投资理念:将资金分散在那些“烟蒂型”股票、套利交易和处于清算等波动时期的企业;也学了导师的一些缺点:对高技术公司股票嗤之以鼻。
他具备内在的自信、思维缜密严谨;对股市有着清晰的理解。他想要大展拳脚,唯一需要外界供应的就是充足资金!
鉴于目前他还是小人物,因此,他主动去寻找潜在的投资者。
有趣的是,他不仅仅想要自由运作客户资金,还想要绝对的控制权!他需要合伙人绝对信任他,他也很坦诚,告诉股东自己的投资规则——每年只有一次了解自己资金的投资去向。
一方面,他不想走漏风声导致买进股票成本升高;另一方面,他不希望其他人干扰自己的决策。为了吸引有价值的投资者,他将自己的利益与股东利益绑在一起,并以出色的业绩说服他们。
渐渐地,他的资金总额不断壮大,在1962年总资产高达720万,就连导师的妻子也成了巴菲特最虔诚的投资者。随着生意变大,他将几个合伙公司合并为——巴菲特合伙有限公司。
事实上,巴菲特已经不甘心制作一个被动的投资者,他买入登普斯特尔机械制造厂70%的股份(占合伙人1/5的总资产),成为股东;进入管理层,调整对策,改善管理,为股东带来利润。
随着巴菲特在股市实践和经验越来越丰富,他不仅从量化角度考虑问题,也从品质角度评价企业。股票不再是精致的资产负债表,而是具有独特动力和潜能的鲜活企业。
美国通运拥有近5亿元的票据在市面流通,却在1963年陷入色拉油诈骗案,损失高达1.5亿元,当时首席执行官认为公众信任是立命之本,并要对本次问题负责,当即美国运通的股价下跌。巴菲特当即前往牛排屋走了一趟,他通过观察断定:美国运通没有衰败,依然是通畅无阻的品牌。这种品牌特许权拥有重大价值,保护着公司的市场地位。当市场开始抛售运通股票时,巴菲特买进股票,成为股东,并出庭作证支持运通公司。公司股价回升后,他继续加仓,到了1965年股价拉升到最低价的两倍,当年其公司收益率超过道琼斯指数33个百分点。
他不像一般的基金经理人,买入一堆名头响亮的股票形成传统的投资组合,而是将资金注入到成长型最好的股票,从业十年年期投资收益率均领跑道琼斯指数。他依旧遵行这格雷厄姆的信条,只是他将公司的“内在价值”的价值范围延展了。
这段期间,巴菲特遇到了他生命中重要的两个人。生命的挚爱——苏珊,是他事业坚实的后盾,也是心灵依赖的港湾。他无时不刻不在工作,其他范围的事情都是苏珊为他搭理。他的挚友——查理芒格,拥有相似的机智、想法、和独立,共同分析迪士尼公司;推荐哈里博特帮助他搭理登普斯特尔机械制造厂,重振其业,挤出现金供巴菲特投资股票证券。
巴菲特早期的投资经历告诉我们:你要不断去研究你所要从事的行业,熟悉他们,将所有的知识转化为你的能力。你要有严密的逻辑思维,还有有十足的自信。
作为投资者,你需要股东给予资金支持;同样地,你要对他们忠诚,忠诚于他们的金钱和信任。将自己的利益与股东利益放在一起,用业绩说话。
当然,我们也会学到价值投资的核心:重视企业的品质,“内在价值”,关注股票背后企业自身的成长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