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一直在提,这么多年过去了,感觉还是停留在概念上,没感觉到有多么大的变化。
不管教育将来如何改革,一个现实的问题摆着我们面前,竞争激励,为什么竞争激烈?人多。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不管什么教育已不重要,因为没有哪种教育能让你有条不紊,舒舒服服实现你的人生价值,这才是关键。
我不认为这是负能量,看清现实才能更好的有所行动,站在理智的角度去看这个问题,教育存在的目的对个人而言是让你拥有能面对未来的学习的能力,对于国家而言就是通过公认的选拔标准选拔人才,科不科学暂放一遍,但是标准一致,所以人们认可,意味着公平。
在看清中国人多的现实下,就意味着中国不会缺乏人才,就意味着在众多人才中脱颖而出就相当困难,你觉得你优秀,但是优秀的人太多,所以普通的优秀也就不称之为优秀,只有惊艳才行,这是一个相对概念,打个比方,在班里哪怕你考了99分,但是班里考100分的有40个,请问这个99分属于属于优秀还是不优秀,同样哪怕你考了90分,全班考90分的只有一个人就是你,你依然第一。
什么意思呢?你考的好,别人也有可能考的更好,你肯定努力了,但是在别人更努力的时候,你的努力有时候就不值一提甚至忽略,这就是自己觉得努力了为什么没有达到自己预期的原因吧。
所以在这样的现状下,我们再讨论应试还是素质意义不大。冷静下来,反而觉得应试教育未必不好,而素质教育未必就合适,我们很多时候讨厌应试教育,实际上内心是想偷懒,想找个好的教育方式不累还能学好,你不是讨厌应试,你是讨厌这么枯燥的学习。
可是刚才我已分析,在当下人多竞争激烈的现状下,你觉得素质教育,你就可以轻松吗?应试学会就能体现出来,虽有各种弊端,但终究便于操作,你只要学会了就能考个好成绩,但是如果素质,有可能出现暗操作,有很多时候就会变成说你优秀你就优秀,不优秀也优秀;说你不优秀就不优秀,你优秀也白优秀,不服不行,那就更有失公允了。
应试虽有各种弊端,但是好在你认真学会了你就能在成绩上体现出来,这个是谁也无法掩盖。相对反而公平。
等将来大学毕业,找工作不好找,毕业有时等于失业,你想不明白,其实很好明白。教育就是选拔人才,在现在大学生泛滥的情况下,你还抱有大学学历走天下,那叫不开眼。中国人这么多,以前你只要是本科,这种人少,所以物以稀为贵,就容易找,现在符合这条件的太多了,就要加码,是不是研究生、是不是多才多艺、是不是长得美,你会说这和工作有关吗?他管你有关没关,花一样的钱找个多才多艺的不赔,二来用上用不上反正不损失,便于选拔。所以毕业就失业不是你的错,是国情所致,这是关键。不过我想说考就考个好的大学,先不说在大学氛围,在大学能学到什么,最起码按照选拔的原则,最起码是按照优秀排序来给予不同机会的。
学习很像锻炼身体,期初锻炼身体的时候很累,真的不如舒舒服服的躺着,所以锻炼坚持下来不容易,但是一旦坚持下来,会让你明白什么叫痛并快乐着,当累的要死的时候,你再坚持一下,奇迹发生了,你会突然觉得充满力量,从来没有的自信和舒服感,学习也是这样,一开始学你不愿意受约束,就是学不进去,等你学的越多,学的越广,突然一天。灵光一闪,你发现知识活了,学什么都有一种一览众山小的感觉,学什么都会轻松很多,那个时候学习不会成为你的负担,当学习不再成为负担的时候你学习起来就不会太抵触,反而时间长了你会发现你不怎么讨厌了,反而有了一种说不出的成就喜悦感。
生命在于运动,在于不停的折腾,越是痛苦的事情说不定背后也蕴藏这更多的好处,你先坚持下来,随意放弃你怎么有机会可能看到未知的东西,反正你现在别的也干不了,一个未成年人你不学习,你告诉我你干什么,只能白白浪费时间,既然这么多时间让你用,干嘛不试试。
知识之所以无趣,就是因为你知识面太窄,老师叫什么就学什么,你要知道老师不是万能的,他只是按照教学大纲完成任务,而你是对自己负责,你多看,才能形成必要的知识对比,才会发现有趣的东西,你都没有知识储备,怎么在知识中寻找乐趣呢?
现在你锻炼的是记忆力、理解力,当记东西的时候,你看看自己最短用多长时间能记住,哪怕我现在记得东西没用,但是我在记这东西的时候锻炼了我的记忆,这个过程不会白付出,有了这种能力,将来碰到有用的时候就不用担心记不住,理解也是建立在记忆的基础上,注重细节不断思考提出疑问,你就会看问题更透,所以对于做题还不是轻松加愉快吗?所以不是知识枯燥,而是你没弄懂,没跨过让你产生愉悦的槛。
既然应试教育有他的不足:死板僵化或者题材有限,如果不能满足你可以去找新的对你有用知识去弥补,那就是大量看书,看得过程中你实际是模拟了一下别人的经历,而这里面有些东西对你眼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真的很重要。每本书中都有可能隐藏着对你有用的东西,每本书一点,看得书多了,一点一点积少成多,你就越来越明白读书的意义,更明白努力的意义。
所以请不要拿应试教育怎么不好当做你不想努力的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