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磊:做一名有立场的引导师

01 引导师要有属于自己的立场

作为引导师,我们的专长是协助那些不知道如何处理复杂问题、带有情绪的团队,引导他们进行重要的对话。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引导师如果针对主题没有事先的立场,在现场遇到冲突或突发情况时,会出现无所适从的情况。最后往往会按习惯性反射采取行动,而这种行动很可能会与团队目标背道而驰。

如果项目经验丰富,你一定会遇到以下情境:

讨论管理者能力提升的主题,却变成了“倡导公司应该为管理层分配期权”;

为成就公司利润,策略之一是:拼命压榨合作伙伴利益,尽可能拖欠供应商款项,在会议室墙上却贴着“合作共赢”的价值观;

大会小会喊着“我们是一家人”,却在内部合作中,从不主动沟通,甚至鼓励内部相互之间争夺资源;

....

我个人认为基于要讨论的问题本身,引导师需要有一个相对独立的立场。这即体现引导师价值观,也会涉及到引导师对经营理念、伙伴关系、协同合作、客户观念、执行力,甚至科技发展等多个维度的理解与认知。

当引导师逐渐加强对这些领域的认知,形成系统框架的时候,会慢慢形成一个清晰的立场方向。它超越了理论和技术,成为引导师观察团队、引导项目的原则。它可以帮助我们在面对两难情境时,聚焦目标,做出合理选择。这样才能够在团队发生冲突或在讨论中迷失方向时,把团队带回到正常轨道。

02  我代表谁站立在场域之中?

项目设计的始终,我都会认真地问自己:这个工作坊中,你为谁服务?谁是关键的利益相关者?

绩效改善的引导项目上,高管们正在进行“如何达成业绩目标”的讨论。他们尝试寻找新思路、新方案,参与者状态积极,部门间也很配合。看上去这是一个积极、顺畅的工作坊。

休息回来后,会议发起人谈了他的担心,他觉得讨论深度不够。讨论出的很多想法并不新鲜,只是过去的翻版而已。发起人相信这些方案会对实现目标有所帮助,但并不认为它们是创新的,能起到决定性作用的。短暂沉寂后,有人开始竭力维护刚才的讨论成果,有人认同发起人的意见,有人表示失望,还有人开始不耐烦起来,空气中开始浮现焦躁的情绪。

我知道,这个时候团队需要我来表达自己的立场,否则会议可能不会产出有效成果。在我看来,这样的绩效提升会议,有一些关键利益相关者并没有参加,就是他们的客户。高管们讨论的重点,一直在围绕着“自己可以做什么”,却忽略了准客户的诉求所在。只有当团队认知到客户的存在,真正探询客户需求时,今天的讨论,才会变得更有意义和有效。

所以,我需要让团队理解,他们忽略了这个话题的最关键利益相关者--“客户”。虽然这个群体没有在现场,但只有真正关注他们的购买行为、心理动机与内在需求,这样的讨论才更有价值。而引导师,此时应该代表“客户”站在场域中。

引导师要理解,你服务的对象不只是在场的群体,还包括了那些不在场的利益相关者。讨论问题解决时,我们要考虑到价值链上下游的伙伴;关注营销活动,要考虑到客户的需求;NGO项目,要考虑到社会和受众的感受;人们往往更强调“我想要什么、我要做什么”,而忽略其它利益相关者的诉求。

引导师有责任找到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共同利益,才能够决定在工作坊现场,如何帮助大家去追求这些利益。

03  始终保持团队对目标认知一致

我们需要在场的团队成员们,呈现目标内在的一致性。当我们遣词造句、字斟句酌的引导团队时,也是为了帮助团队形成一致性。所以,我们从需求调研到工作坊实施过程中,都要不断提醒参会者:我们要实现的是什么?会议结束后可视化的成果是什么?这些成果将如何被应用?

当我们把不同的人,聚集在一条路上,协助他们去发现和调动智慧和能量。在讨论过程中,他们可能会分心、焦虑、担心,他们会偏离目标,也可能会背离原有的方向。做为引导师,我们需要坚定的在过程中,不断告诉团队,他们要追求的目标是什么,保持每个环节与目标的链接。

当引导师与内心的价值观做深入连接时,参与者会感受到引导师的力量。他们会体会到逻辑、格局、果断和聚焦。当人们不知不觉地遵循这些原则时,他们会对我们认可与信任,在引导过程中会更加放松,最终顺利达成目标。(全文完)

你可能感兴趣的:(赵磊:做一名有立场的引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