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可以让父母努力的书

好久都没有分享啦~

今天给大家分享一本最近看的书,个人觉得这是一本看了后能够促使父母们也不断去努力的书,书名叫《我们的孩子》。

图片来自网络

全书核心内容大概就是:

书中的穷孩子和富孩子并不是一字之差的区别,而是从家庭到学校再到工作中的天壤之别。

代际传递就特别明显地诠释了穷孩子和富孩子之间的区别,就像大家常见的家庭背景好的孩子,可以直接通过关系和权力达到某一目的,而穷人家的孩子可能努力半辈子都不一定能达到。

很现实的一句话叫:条条大路通罗马,但有的人就出生在罗马,大家可以自行脑补一下两者之间的差别。

其实!

我个人是不认同“寒门再难出贵子”这一观点的,因为如果所有人都这样认为而放弃了努力,那这个社会得多消极呀。

而且不是还有那么多活生生的案例都在说明“寒门其实是可以出贵子的”吗!当然你肯定得付出比别人多十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努力。

但现实的另一面确实很残酷,贫富之间的差距、不公平也实际存在,可我们不需要美化社会自我欺骗,该面对的还是得面对,只有看清楚自己的状况,才能找准方法继续朝前走不是吗?

一起来看看书中富家庭和穷家庭的区别,然后找到不断努力下去的动力。

在生活方面富家庭中父母对孩子采取的是精心栽培的方案,由于这些父母受过高等教育,处于社会上层,他们所承受的生活压力较小,能把更多的时间、精力、金钱等投入到孩子的身上,他们更倾向于培养孩子的各种能力、兴趣,培养孩子独立自主、自信自尊、阳光向上的个性,他们经常与孩子共进晚餐,谈天说地给孩子讲故事,陪孩子做游戏,也更加关注孩子的健康成长,不论身体上的还是心理上的。

当孩子犯错或者面临困境时,他们通常也能耐心地讲道理,或者安排孩子去接受专业指导。

穷家庭的父母们由于处于社会底层,他们平时忙于挣钱糊口,所以常常无暇照顾孩子,更不用说陪伴孩子了,而且很多孩子都是留守儿童,在毫不注重教育的隔代抚养下长大

有些孩子即便是父母带着,也因父母自身受教育有限,通常采取的是自然放养或者粗暴管教的打骂式教养方式。

穷家庭里对于孩子多数只有养没有育,这也很大程度上说明为什么富家庭孩子的成才率要高于穷家庭孩子。

在学习方面,富孩子能从还未出生起就接受着最好的教育,从胎教到早教再到学校教育,他们就已经领先很大一部分人了,贫富孩子在学校之间最大的差别不仅是师资配置和物质设施的不同,还有同学生之间带来的家庭资源共享与学习氛围的不同。

孩子的眼界、格局、谈吐会因见过的大千世界和接受过的教育变得不一样 。

为了孩子能上更好的学校,接受更系统的课内外教育,富家庭的父母有更好的学校资源和经济支持,他们也能够为孩子提供陪伴时间、潜移默化的家庭氛围,他们会指导孩子摸索学习方法,制订学习计划,人生规划等。这些孩子很小就有较广的知识面,自身各方面能力也较强。

像大家熟知的黄多多(黄磊女儿)钢琴弹得很好,绘画也可以,是全方位发展的学生类型。11岁走上国际舞台,12岁就能自己设计礼服,不仅能翻译英文原著,还能全英介绍自己设计的作品,还和何炅等人一起参演话剧。

还有大提琴拉得很好的欧阳娜娜

这些优秀的孩子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家庭有条件在他们身上投资,家庭的经济能够支持他们接受更好的教育。

穷孩子可能只能找个一般的学校 (有些甚至会因为交不起学费而辍学),他们的父母很少或者不会去考虑一个学校里的人文环境,师资力量,孩子能学到什么,大多数的父母都是觉得只要孩子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他们的任务就算完成了,至于以后怎么样,全凭孩子自己的造化。

富家庭会把大量的金钱、时间、精力投入到孩子身上。

或许不能说是贫穷家庭的父母不注重这些。

可能更多的是因为父母们受教育的水平有限,他们没有科学教育孩子的意识,不懂怎样去培养一个孩子。

又或许是生活中的压力和琐碎的事物就已经让他们焦头烂额了,他们根本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来教育好孩子,也没有能帮助孩子的社会资源。

低收入的父母们基本都是靠劳力赚钱,劳力劳动会消耗他们大量的精力与时间,疲惫不堪的他们根本无暇顾及其他。

他们收入与精力、时间不成正比,这就好像陷入了一个收入越低越没有精力和时间来培养孩子的恶性循环里走不出来。


明显的贫困会影响孩子的大脑发育,可能导致他们的大脑受到不可逆的损伤,使他们出现学习能力低下,自控力低下等影响他们终身的不良现象。

而身体成长所需营养没有得到满足时,也会影响他们身体发育。

贫困对孩子心理和生理的健康都有极大的负面影响。

书中的案例虽都是国外的,但我们国内也差不多,就像富家庭在考虑送孩子去哪所好的贵族学校,穷家庭在苦恼下学期的学费去哪里挣。

富家庭在研究怎样吃既营养又健康,穷家庭在担忧下一餐吃才什么能填饱肚子。

富家庭追求保健养生,穷家庭生病了不敢去医院。

富家庭的孩子创业失败最多少用点零花钱,穷家庭的孩子创业失败,一贫如洗不说还欠了一屁股的债……


以前网上有个梗,说王思聪真可怜,破产了就得回去继承他爸的产业。

虽然是梗,但也从另一面可以看出,富家庭的孩子有更多的试错资本,就算失败了也有其他选择,不会有太大的压力。

《我们的孩子》一书让我们知道贫富孩子之间的差距,可怕的“马太效应”也告诉我们强者将更强,弱者会更弱。

父母们必须需要不断努力才能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

分享这本书是希望父母们找到努力的动力,而不是希望父母们就走上只顾赚钱而不管孩子的极端。

我指的努力绝对不是局限于努力赚钱

但在上述的例子中富家庭对孩子的投入肯定不仅仅只有金钱,还有父母正确的育儿观,对孩子受教育的重视,花在孩子身上的精力,时间,以及他们也不断自我提升,与孩子一起成长等其他原因。


穷家庭父母们即使不能让孩子享受到很好的社会资源,不能给他们提供充足的经济支持,但也要学会通过学习让自己有一个良好的教育理念与方法,给孩子提供一个相对好的发展空间,优秀父母教出的孩子肯定也不会差。

我遇到过很多不懂教育也不愿学习的父母,他们用的最多的教育方式就是简单粗暴的打骂,甚至会把自己不满的情绪发泄到孩子身上。

有数据表明,如果孩子在年幼时遭受了过多的恶性压力,尤其是在家庭暴力模式下长大的孩子会形成性格缺陷(严重的会性格分裂)、心理疾病、长大以后很大可能也会成为一名施暴者。

再退一步说,给不了孩子物质支持,父母们至少要让孩子精神上是富足的,而精神上富足的孩子不会差到哪里。

还是以前和大家分享过的理念,教育孩子的本质应该回归到人本身上,成才先成人,如果只注重物质的喂养,而忽视孩子精神世界的培养,社会中那些钱有势的家庭却养出一个没有情感的“社会败类”、养出心理不健康,不知怎么面对社会、承受社会压力而选择自杀的孩子的案例也不在少数。

精神和物质都富足是皆大欢喜,因为孩子会有更好的成长环境,更大的发展空间,更多的尝试机会,更开阔的视野格局,更充足的社会资源……

可如果二者只能选一的话,我希望父母们选精神富足!

很多固定性思维的父母总是觉得自己年纪大了,没有学习的必要,但不管选者精神富足还是物质富足,都需要父母们不断自我提升,不断努力。

在书中有提出一些改善这贫富差距的方法,比如提高工人阶级的家庭收入,为差学校招聘更加优秀的老师,结束付费的课外活动等,但都是出于对社会的建议,相对于父母自身而言较难落实,在这里给父母们分享几个能够做到的小方法,希望对你们有帮。

一、让孩子学会基本的为人处世之道

比如能做到我国核心价值观中: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4点个人准则就已经很厉害了。

能做到这几点即使不遇到贵人相助,也能成为自己的贵人。

二、培养孩子积极健康的心态

所有人都会遇到困难挫折,而当孩子拥有积极健康的心态时,即使失败了也不会对造成对自己太大的打击,他也依然有从头开始的勇气,知道应该以怎样的方式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压力,逆境。

三、拥有学习能力

让孩子拥有学习的能力,就算在没有专门人士指导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自学能力学习知识,很多知识盲区都是可以通过书本得知的,也可以让孩子多向身边的人多请教,永远保持空杯心态,不断吸收有用知识,发展自己长板,弥补自己短板,让自己变得有内涵,有知识,有本领。

一、提高自己的能力

一般情况下你的工作能力是与你的工资相关,能力越大收入越高。

在你不知道怎样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时,把你会的学精也可以成为你赚钱的工具。

除了赚钱的能力还有科学养育孩子的能力,父母们只有自身不断努力进步才能给自己的孩子多一些帮助,父母和孩子一起成长,才能让孩子能够更好的成长。

这里的能力肯定也不是只有这两种,任何对自己有帮助的能力都可以去学习,告诉父母一个好消息,“能力”这种东西,不是天生的,只要你想,找对方法,就能学会。

二、学会理财

合理规划好自己的现有资金,把一部分钱拿出来做理财,学会让钱生钱。

在没有第一笔理财存款时,父母们可以通过增加收入和减少支出的方法来提高自己的现有资金。

学会理财真的是一个能让你有睡后收入的技能,现在理财门槛也不高,根据自己的能力和财力选择自己能够承受的不同风险,就可以让你多一笔养孩子的费用。

三、让欲望成为自己的动力

比如: 让自己有强烈的赚钱欲望,当你想要有钱,你才会去想,去学方法赚钱,在不违法,不违背道德准则的前提下赚钱的方式也有很多,只要你想赚钱肯定是能够赚到钱的。

让自己有能把孩子教育好的欲望,只要不走极端,这个欲望会促使父母们去学习更多的科学育儿知识,了解更多的正确培养孩子的方法,只要欲望合理,就会成为你不断努力下来的动力。

总结就是——树立终身学习的目标。不论贫富,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学习能让一个人由贫变富,富人实现自己的价值。学习是回报率最大的投资,学习是改变现状最好的方法。

最后送给父母们一句话:

“虽物质缺乏但可一夜逆袭,精神缺乏却永难翻身。”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本可以让父母努力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