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家会伤人》读书笔记(下)

图片发自App

C 别把焦虑转嫁给孩子

1.父母的压力远超过教师,是孩子们学习压力的主要来源。

很多父母自己的成长停滞下来,对自己能否适应社会产生巨大的焦虑,但他们不是通过自己的成长去解决问题,而是将希望更多的寄托在孩子身上,结果让孩子承受了双倍的压力。

很多父母其实都在不自觉中把自己当成债主,甚至逼孩子还债,从而站到了孩子的对立面上,亲情关系也变得像债主和债务人是紧张,这样的家庭环境非常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2.学生与教师的关系核心是学习,而亲子关系的核心是爱。

相对于成年父母孩子们更像是一个敏感的心理学家,父母只考虑他们的生存,他们却特别在乎父母的情绪,对父母的心理变化非常敏感,他们很容易围绕着父母的情绪,转而父母也有意无意的利用自己的情绪去控制孩子。

3.小时候孩子太在乎父母的评价,长大后就容易在乎同学老师,老板同事等人的评价,整日活在别人的评价中,做事情不是为了自己内心的需求,而是为了得到别人好的评价,这样的生活太累。

4.心理学家说,如果只是孩子的成长问题,其实很容易解决,但如果孩子问题的背后是父母的问题,那就很难解决,除非父母先做改变,他还断言,如果家长只是一味的寻求怎么解决孩子的问题,而不是在自身寻找原因的话,孩子的问题就无法解决,所以家长应该与孩子一起成长,这是最好的办法。

5.以前物质匮乏,生存很容易出问题,所以父母之爱的集中表现方式就是牺牲自己的物质,保证孩子的物质生存条件,但现在物质匮乏已居于次要地位,父母应该进化爱的方式,从以前关注物质的方式中解脱出来,更多的考虑孩子的人格成长和心理需求。

所以心理学家再次强调,希望父母在着急的时候反省一下,这到底是谁的心理需求,到底是谁在焦虑?

6.父母必须明白孩子的乖张行为,常是因为缺乏安全感,要恢复安全感,就必须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

7.孩子取得了好成绩,可以和他一起分享快乐,但不必非得给予他很高的奖励,因为外部奖励太频繁,会夺走孩子内在的喜悦,对孩子来讲,考试成绩好本身就是一种奖励。频繁的给予物质奖励,这种内在的喜悦就会被外在的奖励所取代,孩子的学习动机就会变得不再单纯。

8.好的沟通,是健康家庭的一个标志,在这样的家庭中,孩子可以直接对父母表达自己的情绪和不满。否则孩子就会给你被动攻击也叫做隐形攻击。

9.生命的价值在于选择,做父母的常常忘记这一点,他们不让孩子去做选择,总是忍不住要替孩子做选择。

所以最好的方式是适当放手,即父母给孩子制定一个基本的底线,认真生活不做坏事,然后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选择,只有在非常必要的时候再去帮孩子。

10.学习中的几个小技巧。

自我实现的预言。意思是如果相信自己行,你最后就能行,如果你怀疑自己不行,你就会退步。

整体大于局部之和。把高中三年的学习作为一个整体来对待,不要以局部的得失而过于得意或苦恼。

要珍惜一些学习上的挫折,要知道一些考试挫折不仅暴露了我们学习上的弱点,让我们查漏补缺也可以培养我们的挫折商,这是一种很重要的心理财富。

换一个角度,比如说站考官,出题人的角度去思考学习。

11.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模式是孩子与其他人建立关系的基础,也是孩子的人格和情商的基石,这比知识更重要。

12.自我评价是什么?就是心中的客体关系中“内在的父母”对“”内在的我的评价,其基础就是我们童年时父母对我们的评价。

13.性格是一种关系,即一个人的内在小孩与内在父母的关系:

所谓自信,就是一个人的内在小孩对获得父母内在的爱有信心。

所谓倔强,就是一个人的内在小孩对内在父母说,凭什么?

14.“一切为了孩子”这个口号,有时候想想真的很可笑,到底是为了谁呢?真的是为了孩子吗?

15.父母对孩子的要求一般会很高,但是假设突然间孩子生了重病,无论身体上还是精神上,父母的意愿一下子又回到了原处,希望他们健康快乐就好。

16.并非在这个世界上,一边是优秀而高压力,另一边是平庸而轻松。实际上真正的轻松总是伴随着能力的解放,那会带来真正的优秀。

17.毫无条件的生活,就是接受自己是个可能犯错的血肉凡躯,并迎接改变死亡和受苦,无论舒服还是痛苦,我们都欣然接受,我们不执着于结果,而能享受和体验充实的人生,我们对于沿途的幸福安适与种种经验充满了感恩之心,而能心平气和的对待他人和自己!这就是无条件的快乐,而这种快乐想要获取,我们都需要自己去学习。去修行!

18.最初,我们我们都是极其自恋的,于是,周围发生好的事情,我们认为是自己导致的,发生坏的事情,也往自己身上揽。

好的父母会用爱和耐心帮我们理解,什么是我们该负责的,什么事不该我们负责的,由此我们慢慢走出这种自恋。

19.一个人的心里就是由其所有的体验组成的。

20.很多优秀女性就是因为不愿意承认真相。同时总怀着要改造男人的梦想,结果会莫名其妙的爱上坏男人。因为只有坏男人才需要改造,而好男人不需要改造,所以她们只对坏男人感兴趣。

所以父母你无法改变,但你可以改变自己,你越不期望改变爸爸和妈妈,就越有可能改变你自己,你的力量会变得更强,改变自己也更容易。



D 中国式家庭

1.存在等于被感知。

我的感受被你感知到,我才发现自己原来是这般存在着,简单的来说,一个人的存在感是来自于他的感受被另一个人看到。

一些人有清晰的自我,不在乎别人的评价,另一些人没有清晰的自我,很在意别人的评价。

实际上我们都很在乎别人的评价,仅仅区别在于,有清晰自我的人是投胎好,有好的父母,特别是好的妈妈,你的感受被妈妈感知到了,于是就有存在感,并在这个基础上形成了所谓的自我,没有清晰自我的人没有实现这一步,所以他毕生都在用直接或扭曲的方式希求被别人看到。

看到必须是心对心感受,对感受是心灵的呼应,不是头脑对心,更不是药物对心。

而常见的错误有三种,忽视(即忽视孩子的感受)、双重矛盾(你既不能做A也不能做-A)、僵尸化(意思是父母希望你一动也不要动,活力仅体现在父母的意志上)。

2.人生有几百几千乃至几万个大大小小的选择构成,等你老了,回顾一生的时候,你会发现最亏待的,恰恰是你自己,那你这一生就白活了!

我选择,我自有,我存在。

3.任何一种带有心灵感应的爱,都可以让阻断生命之水重归流动,特别是爱情。

4.父母能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爱与自由。

孩子至少让妈妈带到9个月,才能保证这个孩子有一个最低的心理健康基础。

5.父爱和母爱是伟大的,这是整个人类不断繁衍并传递爱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渠道,但是这远不是说一个人有了孩子就会自动成为好父母。

6.很多人认为剩女的择偶标准是太高,其实是她们害怕去害怕,渴望得不到满足后的痛苦,不让情感升起就不存在失望了,

真正的爱是活出来的,幸福不在于找对一个人。

7.一对相爱的男女通常会经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1=1,你跟我想象的完全一样,这其实是激情期,这是情结与情结对上了,其实你看不见我,我也看不见你,但是你和我头脑中想象的一模一样,彼此都活在幻觉中;

第2个阶段1+1=0,我的一切人生痛苦都是因为你,婚姻战争中最常见的问题就是试图改造对方,当筋疲力尽,发现对方完全是另外一个人时,你还愿意接受那个真实的他,才是爱

也就进入了第3阶段,就是1+1=2,你是你,我是我,但是我们,在一起。

你可能感兴趣的:(《为何家会伤人》读书笔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