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作家:如何写一个好故事?

记得小时候,物质匮乏,没有电脑,没有手机,甚至连电视都是稀罕物件。那时,我最喜欢拉着外婆给我讲故事,外婆的爹是地主,外婆是那个年代少有的会识字的女人。

最享受的就是,夏日的夜晚,漫天繁星之下,在院坝里铺上一层凉席,伴随着蛙声虫鸣声,听外婆讲故事。

外婆是讲故事的好能手,我总是很惊叹外婆的脑中为什么会有那么多曲折有趣、荡气回肠、引人入胜的好故事。什么小白菜杨乃武,孟姜女哭长城,牛郎织女,白毛女黄世仁,后羿射日,嫦娥奔月,西游记大闹天空、三打白骨精等等民间神话故事。

记得讲白毛女黄世仁的时候,听到喜儿和大春要结婚,我开心得直鼓掌;听到恶霸地主黄世仁与走狗管家穆仁智设计喜儿爹杨白劳,便大骂二人不得好死,恨不得自己去救可怜的喜儿;听到喜儿在佣人的帮助下逃离虎口,我又高兴得想唱歌……

我总是很容易跟着故事里人的情绪带动,一起欢喜,一起忧愁,一起哭闹,可外婆却总是笑,讲完后,还给我说,她的爹也是地主,却不是黄世仁这种,人都有好坏,就算地主这个阶层有很多坏人,比如周扒皮、黄世仁、南霸天、刘文彩一类,但也会有好人,比如她爹,不要一概而论。

因为外婆的原因,我对故事情有独钟,惊叹于作家们才思敏捷,字里行间,人间百态,嬉笑怒骂,无不牵引着读者的心扉。

近日看了葛红兵《成为作家:编剧创作五讲》,我对好故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严格来说这不算是一本书,只是作者葛红兵的编剧课程讲座,只有2万多字,1小时左右就读完了。

本书短小精悍,只有5章,根据作者的写作经验,以电影为案例,从什么是好故事,到如何写好故事的开头、中间、结尾,一步步告诉我们讲故事的秘诀。

可能很多人不熟悉葛红兵,他是中国新生代作家,批评家,文学博士,文艺学教授,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理事,中国当代中篇小说经典文库主编,20世纪中国文化散文精选编委。2001年出版了国内第一部文学史学专著《文学史学》,著有《未来集团》、《财道》、《沙床》等数十部作品。

通常我们把写得好的文章称为“虎头豹肚凤尾”,我们也可以将它用在写故事上,通过本书《成为作家》,我们来看看如何写出一个好故事。

一是:虎头——开场要有吸引力,引发情感驱动。

什么是好故事?作者定义,好故事是能引起人的情感反应,本质不是事件,而是事件下面引人大笑或者引人大哭的情感内涵。

我们以电影《姐姐的守护者》为例,故事的开头:11岁的女主安娜,是个试管婴儿,她是为挽救白血病的姐姐“凯特”的命而生,从出生起就开始给姐姐移植脐带血、白细胞、骨髓。终于在她11岁时,她去请了个律师,控告自己的父母夺走了她身体的使用权。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几个尖锐的矛盾:女主是如何对待自己的父母?是爱是恨?如何对待自己病入膏肓的姐姐?是爱还是恨?她如何背叛亲人之爱,做出拒绝捐赠的决定?又最终如何与父母、姐姐相处?

这些都引发大家继续看下去。

二是:豹肚——内容要丰富,情节要饱满且棘手。

故事的中间部分,要让你的人物面对的难题越来越严重,要让难题变成困境,困境变成绝境,绝境变成死穴。

《姐姐的守护者》中,表面上是主人公在处理是否继续捐献骨髓的问题,实际上是主人公在处理情感问题。

女主姐姐病情恶化,需要安娜捐肾,饭桌上安娜据理力争:如果只有一个肾,便意味着我不能怀孕、不能喝酒、不能运动、一生都要很小心。这些都得不得妈妈的谅解,而姐姐的病又不能拖。

这时安娜把母亲告上了法庭……

三是:凤尾——结尾要耐人寻味,峰回路转。

故事的结尾,法庭开审了,医生等人都建议安娜:应该给姐姐捐肾只有亚利山大律师站在小女主这边,认为小安娜为了姐姐的生命延续忍受了常人所不能忍受的折磨、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从很小就一直吸骨髓、捐献淋巴细胞、粒性白细胞。

法官将安娜请到了庭上,身为律师的老妈步步紧逼抨击二女儿不顾亲人的死活。

眼看着小安娜的境地越来越艰难,旁听的大哥杰西说出了实情:其实事件事都是凯特的主意,是她请妹妹这么做的,她自知命不久矣,想早点脱离苦海。

《姐姐的守护者》是一部有关爱的电影,里边对于生命的探讨值得我们思考,集中体现在如何去爱,用什么方式去爱。

本书《成为作家》还提到个重要观点:要想写出好故事,首先我们要成为一个人生情感生活的体验者、观察者、记录者,最后还要成为一个思考着,超越者。若能把道理融入故事中,引发别人设身处地的共鸣,给人感同身受的震撼和发人深省的感悟,这就不失为一个好故事。

你可能感兴趣的:(成为作家:如何写一个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