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节,我们提到曹家为了康熙南巡支付账单,挪用江南制造府上的公帐,最终造成的亏空,这一节,我们就来在说一说。
首先要提到关键的两个人,孙文成和李煦。
清朝康熙年间“江南三织造”中的杭州织造,就是由江宁织造曹寅培养并推荐给康熙皇帝的,而这个人就是孙文成。
他和曹家是培养、提携之恩,也是姻亲关系。
这个李煦就不多说了,他是曹寅的大舅哥,一家人,一口碗里吃饭的人。
这二人皆与曹家连络有亲。
曹寅和李煦且兼任两淮盐政(治所在扬州,曹雪芹祖父曹寅生前也曾兼任此职),并且是在康熙的默许下,二人轮流兼任,而这个两淮巡盐御史比江宁织造还肥,还有圈,那到底这个权利有多大呢?
我们来看一组数据,两淮每年征收盐税就多达200多万两,占当时整个清朝国家参政收入的6%。200多万两的收入,康熙想,怎么也够你二人,将我吃喝玩乐花的烂摊子,摆平不是难事了吧?
可让康熙万万没想到的是,(虽然有一点,这位圣人是提前有了预判)但是自古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呀。
曹寅是个文艺青年,诗书琴画、谈笑风生那都不在话下,可是你让他去管账,这不是赶鸭子上架,狗屁不通么。
二一个,南巡开支巨大,曹家自己人,在中间也没少捞油水,这些亏空一直就没平掉。
还有一点康熙没想到,就是这大富大贵的人家,总是一代不如一代,搁现在就是“富不过三”。
曹寅死了,康熙就安排他儿子接班继续干江宁织造,可他儿子就干了三年不到又死了,而他又是曹寅的独子,按说到这代就该完了
当曹寅、曹顒去世后,曹寅一支只遗老母孤孀,家业无以为继。
康熙五十四年二月,在康熙皇帝的亲自过问下,从曹寅的子侄里面挑了曹頫过继为曹寅遗孀李氏嗣子,并补放江宁织造。
看到这里,大家就奇怪了,原本三年一换的“高危江宁织造”,硬是让曹家人干成了,世袭罔替。
二十多岁的曹頫虽然有读书的天分,却没有管理织造事务的才能,而江宁织造的账是越来越不能看了,曹寅死的时候,据说欠五十多万两。
老子死了,大舅哥还在,姻亲李煦硬着头皮是拆东墙补西墙的,把亏空补上了,但在曹顒死后,亏空竟然高达81万两。
雍正皇帝一上台即严加催逼欠款,曹頫痛苦不堪。而他拖欠公款已经让雍正十分不满,并交由怡亲王胤祥督查
前面说,康熙在曹家会翻车的这件事情上早有预见,据记载,康熙在给曹寅的奏折批示上,曾今批示他:让留心、留心,留心、留心、留心,一连五个留心。还说道:任内无事方好,不可疏忽,千万小心、小心、小心,小心,又是四个小心。这话啥意思呢,趁我还在,赶紧把亏空填平了,别等那天我不在了,后面的人可是要找你算账。
不巧的是康熙一语成谶。
雍正一继位,一开始他并没有把曹家与李煦一起治罪,而是允许他将亏空分三年还完。曹頫自身的亏空尚未补完,又增加了曹寅遗留的亏空,只好多方求人托人。
雍正为防止有人吓唬敲诈曹頫,特地向曹頫下达指示:乱跑门路,交结他人,只能拖累自己,瞎费心思力气买祸受;主意要拿定,安分守己,不要乱来,否则坏朕名声,就要重重处分,怡亲王也救不了你!
雍正皇帝的这个朱批特谕,就是让曹頫,你老老实实的,该干嘛干嘛,不要乱打听,找人托关系,管好你自己。说明他对曹頫还是出于好意的,算是给曹家人留了余地。
但是他四处托情跑门路以求减轻罪责的做法更加深了雍正的猜疑和憎恶,这就加剧了贾家走向衰落和灭亡。
对于李煦雍正可就没有那么心慈手软了,先是抄了李煦的家,将他发配到吉林,最后死在了那里,五年以后才对曹家下的手,抄家的时候,还给他们家在北京留下了十几间的房子,家仆一些。
就这样年仅13岁的曹雪芹跟着家人,迁回了北京,那么问题又来了,而曹家落到这田地,仅仅只是单纯的经济上有问题吗?
自然不是,权利的交替伴随着皇权的争夺,而曹家早早的就失了先机。
曹寅家族共有四人担任过江宁织造一职,其实就是为宫廷供应丝织品并采办各种御用物品的皇商,曹寅还以包衣家臣的身份领取内务府帑银行商。
曹家也不可避免的被卷入了康熙晚期皇子争储的斗争中,曹家曾多次保举八阿哥担任太子,惹怒了当时的四阿哥雍正,而曹寅的长女,是平郡王讷尔苏的王妃,而他又是皇十四子的亲信,西北用兵,赴军前佐理抚远大将军允禵军务,这样的关系,不说也一目了然了。
所以在雍正上台之后,马上就收拾了曹家,曾繁盛一时的曹家这才彻底的土崩瓦解。
有道是,终究是大梦一场空,难得最是心从容,不过是大梦一场空,不过是孤影照惊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