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也篇》6.18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6.18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注释】

▲质:本质,质朴。可以理解为“仁义道德”。

▲文:指(礼乐射御书数)文化,文采;也指文饰,礼节仪式。

▲野:本意是郊外。这里指粗野,不文雅。《论语·子路篇》13.3章,孔子说子路:“野哉,由也。”

▲史:历史,史书,史官。史书就是记录得非常的精彩,或者是对某人可能有很多的渲染,但是流于不真实,这个属于史。“史”有文辞浮夸,不切实际的意思。

▲文质彬彬:“彬彬”指融合,配合谐调,相杂适中的样子。“文质彬彬”指既要学习六艺(礼乐射御书数),还要提升自身德行(温良恭俭让,仁义礼智信)。

【译文】

孔子说:“有好的本质,但是欠缺文艺的修饰,就显得朴素无华,甚至看起来比较粗俗。有很好的文采,却不修德行,就会显得虚伪,不真诚。文采和德行要均衡发展,做到既文雅又真诚,这才能成为君子。”

【学而思】

质胜文如同“有德无才”,文胜质如同“有才无德”,文质彬彬如同“德才兼备”。为人首要的是本质,有质而无文,至少不会显得虚伪。

朱熹《论语集注》杨氏曰:“文质不可以相胜。然质之胜文,犹之甘可以受和,白可以受采也。文胜而至于灭质,则其本亡矣。虽有文,将安施乎?然则与其史也,宁野。”

《先进篇》11.1子曰:“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

李泽厚《论语今读》:“文”也可以是某种“形式主义”、“文本主义”、条条框框、华丽装饰一大堆,似乎周全好看,其实空腐不堪。

你可能感兴趣的:(《雍也篇》6.18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