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二模下水作文,情与法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张女士无偿给邻居杜某接送孩子2年半,但因为一次意外,杜某的小孩掉下电动车挫伤。杜某以张某载行两个孩子,违反交规,致自己孩子受伤为由,将张某告上法庭,索要六千元赔偿。最新《民法典》判定张某虽存在违规行为,但不存在故意和重大过失,不承担任何责任。

    人情社会是人与人之间在感情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关系社会。大家知礼敬,懂感恩,互相照顾彼此的利益、情感。但有人说,现在早已不是人情社会,遇事要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也有人说,法律是道德的底线,法理不外乎人情。

    高三(1)班计划组织以“法理与人情”为主题的讨论会。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发言稿,谈谈自己的感受与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情暖法自明

河北涿州中学 于宁老师

老师同学们好:

康德说:“比大地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心灵。”如果人人都能以博大的胸怀,关注他人、包容他人,互相关爱与体贴,又怎会上演农夫与蛇的闹剧?状告帮助自己邻居,这不就是恩将仇报么?

法律不应该是谋划私利的算筹,而应该是温暖善良的保护伞。

愿法与情都能是善良的花朵!

少一些自私自利,多一点善意和理解,就更能接近法的公正、明达。

被邻居帮助2年半,不告邻居骑车违规;一旦出事,马上依法索赔。拿起法律武器的杜某到底知不知道骑电动车载两个孩子的危险性、违法性?为什么以前不告、出事告,态度前后变化的原因在哪里?不出意外,贪图的是孩子有人接送的方便;一出事,马上又要依法索赔:法律在自私的杜某眼里可无可有,完全取决于是否与她个人的利益一致与否。她既知法犯法,又依法维权,她心中可有法律的严明公正和效力呢?还是时刻总把个人利益放在最上,丝毫不想邻居之情、丝毫不顾法律之明呢?

对于自私自利的“狼”、糊涂善良的东郭先生,法处在惩恶扬善的尴尬地带。

不做尴尬的超人,心中有善的温情,更应有法的明智。张女士为啥被反咬一口?苍蝇不叮无缝蛋,张女士如果严格守法,不违规载人,又怎会以身犯险,跌伤孩子吃官司?帮助别人的善良应该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知法守法,以法的明正照亮自己、护卫自己。

一时一事的善只是小善,而力求达到更明智通达境界的善才是大善。作为法,我们可以探求什么才是更好更温暖的善良,并以法的铁律,有力引导人们更好处理好人际关系。

传说孔子的弟子子贡赎买奴隶而拒收奖金,反被孔子责备,这就是小善与大善之别。子贡做好事不收钱,表面上看是充满善意的帮助,而从实际效果上则树立反面榜样:社会树立自掏腰包做好事的典型,对人们提出了过高的道德要求,有些人反而会顾虑个人私利躲过做好事的机会,不利于见义勇为风气的树立。

由此,法应基于引导大众向善的人情本心,不是高蹈尘世之外的道德高标。法律越切合人情人性、社会现实,才越有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执行力和灵活性。

如果人心是善良的,人情与法都将是善良的花朵。如果交通规则立足于司机的安全而不是天价罚款金额,每次被罚款都会是充满温情的提醒;如果经济贸易法立足的是公平竞争、透明的规则,而不是地方保护主义或自私的垄断,每次贸易纠纷都将是惩恶扬善,稳定经济秩序、发展民生;如果教育法立足的是师生的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孩子们健康成长、立德树人,阳光下,人们会绽放出怎样的公正、明达、快乐的笑脸!

愿人心充满温暖的善良,愿法理全出于人心的善、对光明、温暖、幸福的追求。愿如康德所说:有两样东西值得我们仰望终生——头顶上璀璨的星空和我们心中的道德律令!


出题方的答案解析:

23.【材料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第一则材料需要学生有正确的是非判断。

从法律角度来看,虽然张女士有违反交通管理规定的行为,但未曾收取任何报酬,不存在伤害孩子的主观意愿和实际行为。而杜某在明知道张女士骑行载两名未成年人存在风险的情况下依旧把孩子交给张女士,在发生意外后不应该迁怒于张女士,张女士不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

从人情角度看,张某是助人为乐的行为,法院的判决是符合人性的。张某两年多无偿帮助杜某,杜某应心存感激,索赔行为不符合《民法典》“不得违背公共秩序和善良习俗”的精神,不应该被支持。

第二则材料需要判断“人情社会”精神与《民法典》并不矛盾。中国传统人情文化依然有其现实意义和顽强的生命力。

【参考立意】

(1)明是非,知感恩。

(2)法律是道德的底线,人情是交往的原则。法理不外乎人情。良好有序的社会发展需要法律的规范,更需要人情、诚信的约束与支持。

(3)中国传统人情文化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和延续性,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4)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情社会规范也需要法律补充完善,与时俱进。

你可能感兴趣的:(保定二模下水作文,情与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