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219赵林【二】古希腊哲学的辉煌时代 下

三、诡辩论者-对真理价值的颠覆

而且巴门尼德还有一个弟子,这个弟子是奇葩。那么这个弟子就运用这种诡辩的方法,来为他老师的观点做论证。

那么,这个地方的我顺便就要插一句,古希腊的哲学和我们今天的哲学是不一样的。古希腊哲学可以说一直到亚里士多德的时候,可能才开始出现学生们老老实实跟在后面听,或者坐在下面听。

古希腊哲学不这样,古希腊哲学是讨论的。它是通过辩论,大家非常自由地、率性地在广场上一边散步一边聊天、一边谈,或者是在宴饮中,喝酒、吃饭的时候,大家高谈阔论、思想交锋,所以它一直要通过一个对话叫dialogic,所以从dialogic就发展出一种方法叫Dialectic,我们叫辩证法。

辩证法就是这么来的。辩证法最早是辩证的,它一定在互相启发、互相辩论中间产生的,所以这种哲学才是充满生机的哲学, 所以,从赫拉克利特开始到巴门尼德的学生,包括巴门尼德的老师、本人,他们都擅长于辩论,擅长于通过这种思想的碰撞来表述自己的观点。

而且,刚好这个时候,希腊的城邦制度达到了鼎盛。以雅典为代表的民主政治开始出现,而民主政治有一个特点,就是大家一定要在广场上去各抒己见。这样辩论就蔚然成风。

于是就激发了一批人的产生,这批人就专门教你怎么辩论,那么这一些人叫智者。而在他们出现之前巴门尼德有一个学生,就开启了这种辩论,或者诡辩这样一种形式,因为辩论当然可以辩出真理,但也很容易导致诡辩。

比如说,在巴门尼德之前,我们提到的赫拉克利特,他提出来,"人不能两次走进同一条河流。"结果他的思想被他的弟子叫克拉底鲁进一步发展,就推向了诡辩。他的弟子把他推的更极端说,"人连一次都走不进同一条河流。"因为当你走进的那一瞬间,河流已经流了,所以说你连一次都不能走进同一河流,这就走向了一个诡辩了。

但是这种辩论的东西固然可能导致诡辩,但它极大的启发了思维,它会得出很多真理性的东西。后来的逻辑学就是在这个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所以辩证法在古希腊就是一种辩论的技巧。

巴门尼德有个学生叫芝诺,这个人就率先开创了诡辩之风,而且这种诡辩之风,说的你一头雾水,你觉得它真是无法反驳的。

芝诺就要对他老师的非存在进行颠覆。他告诉你非存在是虚假的,你不要停留在这之中。你如果沉溺在非存在世界之中,你会面临一大堆矛盾,弄的你最后没法适应。他搞了很多诡辩,而且这些诡辩听起来很有道理。

比如说,著名的诡辩阿喀琉斯和乌龟赛跑。阿喀琉斯是谁?古希腊最伟大的勇士。

《荷马史诗》里面,把他称为捷足的阿喀琉斯。捷足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跑的很快。

那么,乌龟爬的很慢。但是芝诺通过理论,他告诉你阿喀琉斯追不上乌龟。他这个诡辩很迷惑人的。他告诉你比如说阿喀琉斯站在这,乌龟在前面10米的地方。阿喀琉斯就开始追乌龟,他就从逻辑上给你证明,阿喀琉斯要追上乌龟在某一瞬间,他必须首先到达乌龟刚才起跑的那一点。

而当他到达那一点的瞬间,乌龟在这一段时间又往前爬了一段,于是他又得到达乌龟现在所到的那一点,那在他到达的那一点的瞬间,乌龟又往前了一段,那么他还再到那一点,乌龟又往前,因此阿喀琉斯是永远追不上乌龟。

这个诡辩在古代是很具有迷惑性的。因为,那个时候没有极限理论。这个从理论上,时间是可以无限地分割,空间也是无限分割,但在现实中它是一瞬间就过去了。

你不能把时间分割成很多小块,时间是均匀的流,所以大家可以反过来,反驳芝诺的观点,就说阿喀琉斯明明一步跨过去就能追上乌龟,有眼的人都可以看到,有目共睹。

芝诺反驳就说,难道我没有眼睛吗?难道我是瞎子、傻子、骗子吗?如果你把这三个否定,我为什么提出论证,我告诉你,看到的很可能是假的。因为我从理论上给你证明,阿喀琉斯是永远追不上乌龟的,你要从理论上来反驳才有意义,因为眼见的东西是靠不住的。

老百姓只能停留在阿喀琉斯能一步就追上乌龟,但是思想的精英可以告诉你,这都是假想。因为我从理论上说,阿喀琉斯永远追不上乌龟。

因此我前面讲到,在西方,在希腊哲学就开创了一个眼见为虚、思想为实。也就是说,如果你看到的东西和你用理论、逻辑推出的东西是矛盾的,你毋宁相信逻辑推出的东西,你不要相信、不要沉迷于眼见的感官世界。这就是导致西方唯心主义非常发达的原因。

后来基督教告诉你,这个世界是充满着罪念和苦难的,不值得留恋,而我心中的世界才是真实的,那是天国,那是充满着幸福和荣耀。居然有成千上万人相信这个理论,曾经一路成为西方绝对的宗教,所有人从生到死都是基督教徒。为什么相信这个呢?就是告诉你眼见的东西是假的。

芝诺还提出了很多其他理论,比如说飞箭不动。一个飞箭从A点飞到B点,他认为A点飞到B点的中间有若干个点,还有E点、C点、F点等等。那么,当我们飞箭在某一瞬间,正好在某一点上的时候,我们今天用高速的摄像机、照相机给它啪的一下给固定、定格了,其实电影胶片就这样搞成的嘛。电影胶片都是静态的,但是它快速在电影机里面转,你看的就是一个动态了,实际上你把它分解,是静态的。

当然那个时候没有电影,但是今天的电影胶片能完全证明他的观点。就是飞箭在某一瞬间,比如它正好路过C点,我们说这一瞬间它在C点,那就意味着这一瞬间在C点上不动的,我们才能说这一瞬间它在C点,下一瞬间它在D点上,下一瞬间它在F点上。

那么,从A点到B点中间,是由若个点构成的,而每一瞬间飞箭都在每一点上,它都没有动,而不动加不动,还是不动,0+0还是0,所以飞箭根本没有动,这也是诡辩。

我们听了哑然失笑,因为我们比较接受常识性的观点。因为飞箭明显在飞,其实我说了,今天也许这个世界有一个摄影师,正在放胶片。这个电影师就是上帝,实际上在他眼里,世界就是一个胶片上静止的东西,但他让我们看的好像是运动的,这完全是可能的。

这怎么不可能呢?你在电影院里面看的是动的。人在说话,手舞足蹈,实际上你到后台去看,放的胶片每一个胶片全部都是一张一张静止的。

因此,芝诺他实际上就告诉你,你看到的东西可能是假的。所以正是由于他开创这样一种诡辩,但是这种诡辩里面带有很多很难以驳斥的一种真理片段这样一种东西。所以,当时人们觉得他的观点是不能反驳的。正是这样,所以他就很快启发另外一批人,这一批人就成了职业的诡辩家。

他们其实也不是诡辩,他们也表现了很多真理。这一批人自视甚高,认为我们是有智慧的,所以他们就自称为叫智者。智者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我有智慧的,所以叫sophist。后头+ist,sophist,我是有智慧的。这个sophist后来就成为一个贬义词,为什么呢?

因为,后来比智者们大概晚一辈的苏格拉底开始崛起。苏格拉底很讨厌智者,因为苏格拉底认为智者们是一种用似是而非的知识来赚钱的这样一些精神掮客。

他教你的不是真正的内容,而是教你的一种形式。他不是教你说什么,而是教你怎么说。而苏格拉底认为重要是说什么,而不是怎么说的问题,但智者们教你辩论的技巧,辩论技巧就是怎么说,这后来极大的影响了形式逻辑。大家知道形式逻辑只注重形式,不注重内容。

所以,后来苏格拉底由于他不喜欢智者,然后苏格拉底学生柏拉图跟苏格拉底一样,苏格拉底的徒孙亚里士多德,也跟他的师爷、师傅一样,都不喜欢智者。所以,从此智者这个词,就成为贬义词,今天叫诡辩家,叫sophist。

而苏格拉底针对智者就提出了另外一个概念叫哲学家,智者叫sophist,就我是有智慧的,而苏格拉底说,我不说我是有智慧的,我只敢说我是爱智慧的,表现得很谦虚,所以叫philosophy,爱智者。

智者和爱智者是两个完全不同内涵的概念,所以这就是今天哲学家这个词的来源。所以我们讲了哲学这个词,是毕达哥拉斯最早提出来的,爱智慧这是一门学科,或者成为一种知识的思想训练,对智慧的热爱,然后就出现了智者,而后才出现了哲学家,这是依次渐进的。

那么,这些智者们是什么观点呢?这个智者的观点很有意思,他们的观点其实是极高的,

我这个地方跟大家说一个总的观点,

哲学基本问题是什么呢?首先,就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我们分两个部分:

第一,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到底是思想决定存在,还是存在决定思维,或者物质决定精神,还是精神决定物质,由此就区分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凡是认为物质决定精神,存在决定思维的,我们把它叫做唯物主义。

凡是认为精神决定物质,思想决定存在的,我们就把它叫唯心主义。这是第一个问题。

第二,它们有没有同一性,这个问题我们就不多讲了。

还有一个他们共同的邪恶敌人,叫怀疑论。怀疑论是从根本上既颠覆唯物主义,又颠覆唯心主义。因为在怀疑主义看来,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是一种独断论,他们都断定了这个世界要么本根是物质的,要么本根是精神的。

但是,怀疑主义告诉你这种断定本身都是有问题的,它是把你整个根基全部挖掉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怀疑论面前,都面临着极大的尴尬,因为它挖的是你的根。而你们两个人是各自站在不同的角度上,至少你们俩都有根基。你站在这个立场上,他站在那个立场上,你站在物质第一性上,他站在精神第一性上来辩论。

而怀疑论告诉你,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一性的假设本身是有问题的,它颠覆的是整个根基,而智者们就是这样的人。

普罗泰戈拉作为第一位智者,他做了一个最重要的表述。就是前面有四大学派,有的认为水、火、土、气、自然物质是万物的本原,有的人认为数、逻各斯、存在是万物的本原。那么,普罗泰戈拉就告诉你,这恰恰说明什么呢?他就告诉你,这些人都是伟大的哲学家,都是有智慧的。但是,居然他们的观点都是见仁见智。

这恰恰说明什么呢?说明也许根本就不存在客观的本原,见仁见智。所以,他就提出了一个颠覆性的观点,叫人是万物的本原,这样就把客观的争议、客观的差异,最后归结到主观了。

每个人才是万物最根本的思路,这个就达到了大彻大悟的境界。这就已经上升到慧能那个高度了,关键就是你心动的问题。他说风动,他说旗幡动,见仁见智。其实还是说明没有客观的本原,没有客观统一的东西。

人是万物的本原,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本原,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本原。风冷不冷?普罗泰戈拉告诉你,风本身谈不上冷不冷,风对感觉到它冷的人来说,它是冷的;对感觉到它不冷的人来说,它是不冷的。不存在风本身冷不冷的问题,一切都是因人而异。这个观点从根本上颠覆了四派的观点。

这样一来,确实是极高的观点,但这个观点同时也就埋下了自己的陷阱。

所以,普罗泰戈拉紧接着就说了一个观点叫理论的相对性,他说一切理论都是相对的,就是一切理论都有相反的说法。这个观点很高明,但是这个观点马上就导致了一个自我矛盾。

所以,后来柏拉图就评价这个观点,说这个观点是一个奇怪的观点。它总是既伤害了敌人,又伤害了自己,既伤害了对手,又伤害了自己。因为一切理论都有相反的说法,这个本身是不是个理论。如果,这是个理论,这个理论有没有相反的说法?这就导致了一个悖论。因此,在普罗泰戈拉一切理论都有相反的说法里面,就已经蕴含着他自己的陷阱。

有个故事跟这件事相关。就是普罗泰戈拉教人辩论,因为那时候没有职业的律师,希腊人经常会有利益关系,要对簿公堂、诉讼法庭,那么普罗泰戈拉就教人辩论,辩论学成了以后,你就可以帮人去代讼,这个可以赚钱的。

普罗泰戈拉教人辩论是要收钱的,他跟苏格拉底不一样,苏格拉底教学是一分钱不收的,普罗泰戈拉是要收钱的。所以普罗泰戈拉教学就说,你跟我学,进门的时候,你先交一半的学费,然后学成以后,你再把剩下的一半学费交给我,怎么能够表示你学有所成呢?

就是你出师以后,你去打一场官司,你胜诉了,表示你学有所成,你就把剩下的一部分交给我。结果,他有个学生一直不把剩下的一半学费交给普罗泰戈拉,普罗泰戈拉就着急了,就问他要,他不给,普罗泰戈拉没办法,只好把他告到法庭上,两个人对簿公堂,两人辩论。

普罗泰戈拉说,今天无论是你胜诉,还是我胜诉,你都要把钱给我。为什么呢?因为那个学生说,我还没有打赢一场官司,所以我当然不把最后一笔钱给你,那现在我们对簿公堂了,如果我胜诉了,法庭判你把钱给我,你就得把钱给我。

但如果要是我败诉了,你胜诉了,按照我们俩的约定,你打胜第一场官司,你应该把钱给我,所以不管是我胜诉还是你的胜诉,你都应该把钱给我,结果这个学生青出于蓝胜于蓝。

他说今天不论是你胜诉还是我胜诉,我都不会把钱给你。为什么呢?因为你要钱,我不给钱,如果法庭判我胜诉了,我当然根据法庭的判决,我不给你钱。如果我败诉了,你胜诉了,我们俩的约定,我只有打胜第一场官司,我才给钱,而我败诉,我还是不给你钱。

这恰恰说明什么呢?一切理论都有相反的说法,本身就有相反的说法。

那么,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个理论它既砍向所有的对手,但它同时也砍向自己。它就像打了一场没有球门的足球,它可以攻向所有的对手,但由于它没有球门,它实际上自己就把自己悬起来了,它没有根基。

普罗泰戈拉实际上就告诉你,一切皆真。一切皆真叫什么呢?叫相对主义,每个都对。

那么,一切皆真很容易在逻辑上就导致它的对立面,就是一切皆假。如果,一切都是真的,那么一切都是假的,就没有什么客观的标准,一切是主观的,那一切都是假的。因此高尔吉亚,后面一个智者,他就立刻表述了一个相反的观点,就告诉你,一切东西都是非存在的。所有理论都可能是可以颠覆的,都是虚幻的。

所以,高尔吉亚做了一些论证,他这个论证很高明。首先他告诉你,因为芝诺就已经告诉你非存在是不存在的,现在高尔吉亚进一步证明,不仅非存在不存在,连存在也不存在。他怎么证明的?这个无法展开讲,我只能讲结论,然后他告诉你三步:

第一步:无物存在,不仅非存在不存在,连存在也不存在。

第二步:即使有物存在,我们也无法认识。

第三步:即使我们认识了,也无法言说。这样一来他首先否定了存在,然后否定了存在和思维之间的同一性,然后又否定了存在思维和语言之间的同一性,把这三个全部给你截断了,那你这个世界就什么都没有了,也没有存在,也不能认识,也不能言说。

我们说高尔吉亚不是存在吗?高尔吉亚说,我给你讲的是理论,我们有知识的人,有教养的人,不谈现实的感觉事物,我们谈的是理论本身。实际上高尔吉亚他活了105岁,古希腊哲学家活得都长,现代哲学家据我所知活得也都长,你看伽达默尔前不久刚去世,这些人都是90多岁,将近100岁,哲学家他比较长寿,这可能是他唯一的好处了。所以,这些人你不要看他给你导致的思想上的混乱,但他活得很快乐,因为他自由自在、无忧无虑在思维嘛。

所以,高尔吉亚当他说无物存在的时候,这个不存在不涉及他自己不存在,那是另外一个事情。你用逻辑来证明非存在不存在,我现在用逻辑来证明存在也不存在。我以其人之矛,攻陷其人之盾。你用逻辑证明你观点,我也可以有逻辑证明跟你相反的观点,这就叫辩证法。

你说这里面是不是有很多的诡辩的东西,其实我说与其把它叫诡辩,毋宁把它叫游戏。希腊人整个都是过着一种游戏的生活态度,同样思想也是一种游戏。

所以,哲学绝不是一种学问,或者一种科学、一种技术,哲学是一种人生的游戏。

这样哲学才是自由的哲学, 所以,正是这样,到了智者们以后,我们说实际上希腊哲学现在就面临着一个危机,他把你所有的哲学观点全部给你颠覆了,首先告诉所有都是对的,后来告诉你所有都是错的。首先告诉你人是万物的尺度,人才能真正的存在,现在告诉你一切东西都可以颠覆,无物存在,即使有物存在也无法认识,即使存在也无法告诉别人。

我举个例子,第三个观点,他认为即使认识来也无法言说,比如说我现在跟大家在讲课,外面有一朵花,一朵玫瑰花正在含苞待放,怎么美怎么美,我怎么讲你能够明白?固然我讲的所有的概念,所有的词你都懂,但你能够真正像你看到那朵玫瑰花那样美吗?

这是不可言传的,但是我们人类只能用概念来传达思想。所以我们的概念的好处是什么?它给你提供了便捷性,我说花是红的,你就明白我说的是什么意思。但是花是红的,是什么花?每一朵花的红那是千差百异的。

所以,概念获得了便捷性,却丧失了丰富性。但是我们又不可能像动物一样,只能通过感官去接触、认识这个世界,我们人不同于动物,就是我们可以用概念来传达思想,来表达我们对事物的认识。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概念本身确实带来了极大的好处,但是它带来了极大的弊端,就是它不能真实的把信息传给你,所以经常会导致歧义。

正是这样,即使我认识到了,我也无法告诉你,我跟你讲的和我自己看到是两码事的东西。差异太大了,失真太大了。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20世纪有一种哲学存在主义,海德格尔他就认为,这个世界应该回到巴门尼德以前的,我们更多地应该存在在这个不断地生长,像一个泉水一样涌现的存在中,而不应该用这个概念来把一个个存在的东西把它固定化。但是你不要用概念,你用什么来表达呢?你没有办法,人只能这样。

所以,如果说西方哲学是自巴门尼德以后走上了一条歧途,我认为这也是必然的歧途,你非走这条歧途不可。你不可能永远像动物一样永远沉溺在感觉世界之中,一定要用抽象的思想来表达,然后这最后就在西方导致了颠覆,就是把这个抽象的东西反过来看的比这个感觉的更加真实、更加重要了。这个颠覆是没有办法避免的,是必然的。


四、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

我们说现在我们到了一个新时代,就是现在面临新的背景,现在这些智者把前面四大学派,见仁见智建立起来的对本原各种不同的观点全部给颠覆了,现在面临的就是一片废墟了。于是就有一个人物要出来,这个人叫苏格拉底。

当然,还有一些人物是接着自然哲学说的,像恩培多克勒等等,他们要干一个新的工作,干的什么工作?就是在智者们拆成一片废墟的基础上,重新建立起某种独断论或者实战论的大厦,就是他要重新建立起东西,这一批人当然不包括苏格拉底,但这一批也影响很大,我们先看看。

这些人叫什么呢?这些人就出现了一位德谟克利特,当然他前面还有两位,一位叫恩培多克勒,一位叫阿那克萨戈拉,他们提出什么观点呢?

这两个人的观点其实很简单。

那么,前面有人说水是万物的本原,有人说火是万物的本原,有人说气,

但是我们发现,那真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那水确实可以解释万物,那土也可以解释万物啊,火也可以,万物周而复始的燃烧熄灭,好像也可以,自成一统,所以各种认为某种自然物质来解释万物的本原的说法好像都有道理。

于是,到恩培多克勒,他就提出万物本原有四个,这四个都是最基本的,四个本原分别叫水、火、土、气,这样就形成了一个中和。也就是说,万物是有四种,这跟我们中国的五行说金、木、水、火、土一样,而他说的是四种自然物质,水、火、土、气,有它们不同的排列组合构成万物。

然后,紧接着一个叫阿那克萨戈拉的人来进一步把这个观点往上推,既然有四个东西成为万物本原,那我何不用,有多少种事物就有多少种本原呢?所以他就提出了一个概念叫"种子",就是开花结果那个种子。

他认为种子就叫同类的部分,就是任何事物把它分解,分解到最后一定分解出最小的细胞,最小的微粒,而这个东西就是这一类的事物的本原。这个种子,我们今天学了自然科学,我们很容易理解,种子是相当于我们今天所说的分子。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土是由土分子构成的,任何东西可以把它还原为分子。

但是,种子固然可以更有力地解释万物的本原。但种子有个极大的问题,因为种子和种子是不一样的,比如说水的种子和火的种子是不一样的,面包的种子和头发的种子不一样的。恩培多克勒、阿那克萨戈拉当时就面临着置疑,他就提出一个观点,为什么我们吃的面包长出来的是头发和骨头,而不是长出了面包?因为面包是由面包种子构成的,那他就很难解释这个转换。

所以,他最后只好牵强地说,说由于这个面包虽然是以面包的种子为主,但是面包的这个种子里面多少也包含了一点头发的种子,也包含了一点骨头的种子,也包含了一点肉的种子,所以你吃了面包以后长出了骨头、肉和头发。

但是你如果进一步反驳他,那面包主要还是面包种子为主,那为什么为主的东西没有在你身上长出来,那不重要的东西反过来在你身上长出来?那他就没办法解释了,所以这个解释就很牵强,为什么?因为种子和种子是异质的,就是不同质。

进一步,再往下就到了德谟克利特,那就提出了一个最伟大的观点,叫原子论,就万物的本原是分解到最小的一个,没有任何的质的差别的,世界最小微粒叫原子(atom)。atom这个词在古希腊语里面什么意思呢?是不可分的意思,不能再分了,分解到最后就是atom。

今天我们物理学有个概念也叫atom,但是我们今天物理学这个atom和古希腊哲学的atom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古希腊atom这个词是指不可分的意思,因为那个时候德谟克利特是没有任何实验室的,没有任何实验条件,他说的原子是思想想出来的,它没有质的差别,它只有大小、形状、排列组合的差别。

那么,分到这样一个同质,最后不可再分的就叫atom。我们中文翻译的也叫很好,中文把它翻译为原子。

因此,德谟克利特这个词就是指世界最后的单位,它按照不同的排列组合,就构成了万世万物。原子构成世界,就像我们今天的小孩玩那个拼图一样,所有的拼片是一样的,但是你拼出来图形是完全不一样的,原子就是这样的,它构成了世界。

所以,这个自然哲学发展到这一步,达到了登峰造极。

这个思想其实很高明的,他还认为原子可以动,原子互相碰撞,融合,分裂组合最后就构成了万世万物。

德谟克利特生活的时代距今2500年了,德谟克利特是公元前5到4世纪的人,但是德谟克利特描述的世界跟我们现在宇宙大爆炸理论是完全一样的。他说最初就是一个混沌状况,然后各种各样的原子在空中自由地碰撞、组合,最后就聚合在一块就构成了不同的事物和物质。

这一套观点深深地影响了今天我们的唯物主义观点。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所以就构成了整个我们看到的千姿百态的世界,就是这么构成的。

所以,这一派构成了后来了唯物主义最重要的古希腊时代的奠基石,但是这一派非常倒霉,因为德谟克利特的时代,正好就是苏格拉底、柏拉图那派的思想开始崛起的时候,而他们那个思想后来很快在西方成为主流,因为他们是唯心主义观点。

苏格拉底、柏拉图跟德谟克利特是同时代的,所以后来苏格拉底柏拉图的哲学成为显学,德谟克利特思想就被打入冷宫,就被西方人遗忘了2000年。

一直到了十七、十八世纪,西方开始发展自然科学了。西方近代自然科学就是我们大家所熟悉的,它是实验科学,它是直接对自然界进行观察,然后经过实验,最后得出各种各样自然科学的规律。

那么,就要把自然界作为实验对象。他们开始研究自然界,把它分解,最后就分解出了一个东西,当时就把它叫分子,但是科学家们很快发现分子是不稳定的,我们学过物理学都知道的,分子是不同的原子构成的,水是H2O。

随着近代实验科学进一步发现,很快又把分子给分解了,就分解出一个更小的东西,而这个东西叫什么呢?科学家们讲,这不就是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说的原子嘛?所以就叫把它叫atom。

于是,从此就有了这么一个东西,这就不是哲学概念了,而是个物理学概念了,已经在实验室被验证了,西方得意洋洋。

那个时候正好到了18世纪,唯物主义开始崛起,唯物主义就很狂妄了,说我们现在找到了世界最后的堡垒了。因为原子它虽然小,但它也有长宽高,那不就证明世界是由原子堆积而成嘛,所以唯物主义的胜利是指日可待了。

但是没有想到,到了19世纪末,西方物理学发生了一次革命,居然把这个叫atom的东西又给分解了。这是始料未及的,没想到还可以分解,最后分解出原子核和电子。

然后,更要命的是,如果原子可以分为原子核和电子,那么是不是意味着原子核将来还可以进一步分解,后来果然分解成质子和中子了,到了今天已经到了基本粒子了,到了夸克了,因此这样一来就意味着你这个最后的堡垒不是最后的堡垒,那就意味着你可以无限地分。

我们现在的唯物主义哲学只能说世界是无限可分的,但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你这个原子本身就不是原子了,你没有资格叫原子了,今天什么东西能够叫原子呢?

至少到今天21世纪,科学、微观物理学确实已经得出了结论:夸克是不能分的,夸克一分解就湮没了,它不是一分成两个二分之一,而是一就变成了零了,直接就转化为能量。夸克只能转换。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今天认为夸克是不能分了。如果按照今天物理学发展水平,atom应该是什么?夸克才能叫atom,但是已经把它叫原子,不能改了,约定俗成了,就将错就错了,这就是原子这个概念来的。

但是我最后回到德谟克利特,我们说他确实了不起。他的观点在2500年以后得到了印证,即使我们说原子这个词用错了,但是可以用到夸克头上,果然世界就是由夸克构成。

也就是说,宏观世界千差百异、异彩纷呈的现象,还原到微观世界,却简单的一塌糊涂,就是一大堆枯燥乏味的夸克,按照它的一套规则,排列组合成万世万物。

但是问题是,今天大家可能关注现代物理自然科学发展,尤其是微观物理学的发展以后,大家都知道今天出现了量子问题,量子问题导致了更大的歧义,也许整个世界就是一个现象,是上帝玩的一个障眼法。我们只能停留在粒子状态,在上帝眼里,可能这一切都是一个波状态。

实际上,这个世界真实到底是什么样的?也许我们的智慧还达不到认识真实世界的水平,我们只能停留在假象中。就像狗眼里看这个世界,只有黑色、白色、灰色三种颜色。在蜜蜂眼里,这个世界是混沌一团的,在我们人眼里,还稍微清晰一点。那么在上帝眼里这个世界应该是什么样子的?那不是我们这种智慧可以把握到的。

所以,我们只能用我们的眼睛看世界。有一句话是带有贬义骂人的,叫"狗眼看人低"。那同样我们认为人眼看这个世界,到底看的是个什么样的?很可能和这个的本真是两码事情,因此,这是自然哲学。


五、苏格拉底的主要观点及其思想影响

然后我们再看看另一派--形而上学。形而上学从苏格拉底开始,那么苏格拉底这个人是个什么人呢?

他是一个像中国孔子一样的人,一辈子述而不作,从来没写过什么东西,至少没有留下过他的手稿。但是他讲了很多东西,他的东西就被他的弟子们记载,就像孔子有72弟子,把他的思想记载了一样。

苏格拉底的整个生活和他的思想是完全融为一体的,知行合一的。苏格拉底是一个土生土长的雅典人,那个时候雅典整个民主政治达到鼎盛,雅典的思想、哲学、文化也达到了最高峰,所以苏格拉底应运而生。

苏格拉底出生于平民家庭,他虽然是个平民,但是当时追随他的人中大多数都是贵族出身。说实话,有钱有势的人更容易接受新潮的思想。

苏格拉底是带有叛逆思想,是新潮的,是反传统的,所以他的思想尤其对那些贵族子弟非常有感召力。

苏格拉底活到70岁的时候,遭到了雅典人的指控,就是一个恢复了民主制的雅典法庭,有人控告苏格拉底两条罪,这两条罪名叫什么呢?

第一条,他喜欢探究天上底下各种稀奇古怪的知识,而且用一些知识来教导青年,蛊惑人心,就是传播异端学说,思想罪。

第二条,他不信旧神,企图引进新神,唆使青年不敬父母。

就这两条罪,最后他被处以死刑,

所以苏格拉底被控告了这两个罪名,他就被传唤到法庭,为自己辩护。

他为什么会被指控?苏格拉底在那个时候被看作是个很讨厌的人。因为他从来都是谦虚的姿态出现,他每次跟人讨论,他上来都说我向你请教什么,我不懂。比如说,我请问你什么叫美德?什么叫正义?什么叫善?但是你只要回答出来答案,他马上指出你这个答案是有矛盾的、是有问题的,然后就让你觉得他指责的很有道理,你就得修改你的答案,然后他再指责,然后就不断地修改、不断地修改,最后修改到令他满意为止。

他说,我这套方法是从我母亲那儿学的,这套方法叫什么?辩证法。这就叫辩证法,不断地寻找对方的矛盾,迫使对方、推动对方修改矛盾,走向正确。通过对话,达到dialectic这样一种辩证法。

所以,这样一种方法,他说我是从我母亲学的,为什么?因为他母亲是个助产婆,他父亲是个雕塑匠,他说我这套方法是从我母亲那里学的。因为我母亲助产,我也助产,只不过我母亲接生的是肉体,而我接生的是精神而已。

但是,这套方法很讨人嫌,他这样得罪很多人。但是苏格拉底在法庭上为自己辩护了,他就为自己这一行径,以及自己被指控的证明,作了一番辩护。

他说,我很年轻的时候,发生过一件事情。希腊的北部有一个叫德尔菲的地方,德尔菲有个阿波罗的神庙,而阿波罗在希腊是多功能的神,他有一个特殊的功能就是预言,发表神谕。希腊各城邦的社会精英、统治者们,碰到国家大事,或个人的重要事件,都会亲自或者派人到德尔菲去求神的指示,求德尔菲的神谕。

而德尔菲神庙有一批女祭司,她们代神发言。她们经常处在癫狂状态,然后在烟雾缭绕中,嘴里嚼着一种类似于大麻、鸦片致幻的这样一种植物的叶子,然后代神发表神谕,说的话都是扑朔迷离的、很难懂的,但是最后它一定会应验,所以这个地方香火很盛。

据说德尔菲神庙有两句名言,这是千真万确的。一句是我们讲的哲学之父泰勒斯的名言,"认识你自己"。还有一句是雅典重要的立法者、政治家梭伦的名言,"凡事无过度"。

那么苏格拉底的故事就从这儿开始讲。苏格拉底说,当年我还很年轻的时候,我一个朋友叫凯勒丰,他到德尔菲去求神谕,然后就问神一个问题,说这个世界有谁比苏格拉底更有智慧?结果神就通过女祭祀回答说,没有任何人比苏格拉底更有智慧。于是凯勒丰回来就告诉苏格拉底,苏格拉底说我那时候还很年轻,我听了以后就很奇怪,我觉得世界上比我有智慧的人多了,那为什么神会说我只有我是最有智慧的呢?神也不会说错。

他说,从此以后,我就所有的事情都不再干了,我也不从政,也不经商,我就一条心去寻找那些以智慧而著称的希腊人,来证明神这句话是错误的。他说结果我就遍访了希腊各种以智慧著称的各行各业那些人,包括政治家、艺术家、智者等。

但是,他说我每访问一个人,我就发现,我在神这句话上增加了一个佐证。我每访问一个人,我就发现这个人跟我一样也是没有智慧的,尽管大家都认为他很有智慧。我最后发现一个道理,虽然他们都跟我一样没智慧,但是他们还不知道自己没智慧,他们还以为自己很有智慧。所以,我终于恍然大悟,神这句话是这样的意思,神的话就是说,像智慧这种东西,绝不是人可以担当得起的,但是在人中间,像苏格拉底这样的知道自己是没有智慧的,这就是最有智慧的了。

这话非常辩证,叫自知其无知。即,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苏格拉底这句话恰恰就印证了德尔菲神庙那句话,"认识你自己"。前面的哲学家都是认识世界,眼光都是往外看,苏格拉底开始,往内看了。人最难认识的是自己,而不是世界。因为我们眼睛总是往外看的,而不是往里看的。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苏格拉底他做了一个重要工作就是,让哲学的眼光反观其内,把哲学从天上拉到了人间,把哲学关注的对象,从宇宙的本原转向人的本质,这是苏格拉底的伟大功劳。

虽然我们没有智慧,但是我们可以爱智慧。我们虽然没有智慧,我们可以追求智慧。我们不敢称自己是sophist(智者)的,但是我们称自己是philosopher(哲学家)。

所以,苏格拉底成为第一个哲学家。用哲学家这个概念,这个就表现了一种谦虚。所以他说正是因为这样,我访问了很多人,跟人家不断地交谈,跟人接触,所以我就得罪了很多人,于是我就被控告了这两条罪状,我今天就到了法庭上。你说我还探究天上地下各种稀奇古怪的知识,那说的不错,我就是喜欢探究,我就是以探究知识为生。我既不从商,也不从政,我既不发财,也不获得权利,我就是对探讨知识感兴趣,对智慧感兴趣,所以我因此得罪很多人。

同时,苏格拉底其实也承认了当时第二条罪名。因为当时希腊都信仰神,信仰的是多神教派的神奥林匹斯,宙斯为主的神,这是希腊主流的。如果你在希腊要颠覆这个宗教,可以说那是大逆不道的大罪,那是很严重的罪过。

但苏格拉底实际上骨子里面已经瞧不起这些神了,苏格拉底是最早反对奥林匹亚竞技会的。他认为有智慧的人不应该在竞技场上展现肉体,他说有智慧的人应该沉思冥想,让思想去运动,而不要让肉体运动。

正是因为这样,所以他跟希腊主流的社会风气是背道而驰的,

因此,苏格拉底的观点在当时看来,他其实是在骨子里面是不承认那些有血有肉的神的,他认为神是有思想的、是有精神的。他后来在法庭上含蓄地表述了这个观点。他说我在很小的时候,我耳朵就听到了一个灵异的声音,这个灵异声音总是叫我不要去干那些不应该做的事情,所以我一生都是秉承这个灵异的声音。

但是,希腊人不接受他的辩护,法庭认为他藐视法庭。最后把他处于死刑,所以最后把他收监,然后等待行刑,秋后问斩。

苏格拉底在收到监牢里面的时候,他的一帮朋友中,有一个叫克里同的来探监,就告诉他,苏格拉底我们已经为你做好了越狱的准备,我们来接应你,你只要逃离了雅典,雅典法律对你就无效了,你就可以度过余生了。苏格拉底断然拒绝说,我干嘛要越狱?因为苏格拉底当时被法庭判处死刑的时候,他发表了最后一个感言说,"以死为苦境的人们,你们想错了,我去死,你们去活,谁的去路好,唯有神知道。"

这种对待生死态度和当时希腊主流社会完全是背道而驰的,而和后来的基督教却不谋而合。也就是他认为,活着本身不如死的好。苏格拉底说了一句话叫,"人应该追求好的生活更甚于生活本身。"什么叫好的生活?就是他最后说的,"我去死,你们去活,谁的去路好,唯有神知道。"他认为,他要去死是一个好事情。

所以,克里同没有办法。后来,到了最后行刑的前一天晚上,苏格拉底的家人,他的学生、朋友全部来给他送行,苏格拉底跟这些人谈了一整夜,灵魂摆脱肉体到另外一个世界,过着怎么样自由、悠游的生活。

所以,苏格拉底是西方第一次明确表示,死后有另外一种更好的生活的哲学家。那个时候没有基督教,苏格拉底是死于公元前399年,基督耶稣是生于公元元年,中间隔400年。所以,苏格拉底等于是,早于基督耶稣400年预演了耶稣在十字架上的殉道。

耶稣最后在十字架上面说了一句话叫,"我的国不属这世界。我的国若属这世界,我的臣仆必要起刀兵。"所以,苏格拉底早于耶稣400年就表述了这种境界,认为这个生活不值得留恋。

而古希腊人不这样,古希腊人态度是好死不如赖活着,或者没有肉体、没有现实世界、没有人间烟火,那还有什么活头?所以希腊人是朴素的唯物主义者。

所以,苏格拉底在西方扮演了一个为了思想而殉道的这样一个先驱、一个楷模的典型。也就是说,他告诉你有另外一种生活,这种生活比现实生活更好,他这种观点跟当时希腊的主流思想完全是背道而驰的。

因此他成为一个怪物、成为一个奇葩。

也就是说,他是一个来错了时代的人,作为一种新文化、新思想、新哲学的先驱,他不属于他们所生活的时代。用20世纪奥地利有个著名的文学家--里尔克,他写了一个小说《掘墓人》,《掘墓人》最后就讲了一个掘墓人来到了一个村庄,这个村庄瘟疫横行,他不断地挖坟墓,不断地埋尸体。尸体永远挖不完,堆积如山,最后引起了大家的愤怒,大家都认为是他带来的瘟疫,最后他背着铁锹,悄悄地消失在夜幕之中。

里尔克最后加了一句评论,这句评论极其精彩,"他是一个战败者,一个来的太早太早的人。"他之所以是一个战败者,是因为他来的太早了,他不属于这个时代,他却是一个先驱,他呼唤着另外一个时代。

而苏格拉底有很多学生,苏格拉底死了以后,他的学生全部都作鸟兽散。因为苏格拉底遭到了雅典人的审判,被处以死刑,他的弟子们在雅典待不下去了,于是大家纷纷流亡。后来,他们就分别在北非、意大利、希腊其它的城邦开宗建派,创立了很多小苏格拉底学派。

而在这所有的弟子里面,有一位是最出类拔萃,这就是柏拉图,他是真正承袭了苏格拉底的衣钵。

所以,这样我们就说苏格拉底思想都是由柏拉图表述的。苏格拉底述而不作,用自己的身体力行表现了他的思想。但是,苏格拉底的思想被他的弟子柏拉图记载, 那么,我们就从柏拉图的著作里面,得以窥见苏格拉底到底是什么思想。当然,柏拉图也借题发挥,借苏格拉底之嘴,把自己的思想也融合进去了。所以,我们很难分析出哪些思想是柏拉图的,哪些思想是苏格拉底的。但是,有些基本的差异,还是可以看出来的。但是总的来说,他们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181219赵林【二】古希腊哲学的辉煌时代 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