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佛塔公园的雪天
暴雪纷飞,在房里听北风呼啸,心里对白茫茫的世界就有了牵挂。好在有厚厚的冬衣,有“小棉袄”备下的冬靴,武装到眼睛的我,放下碗筷撑起雨伞踏雪而行……
下楼分分钟走到我工作的电视台门口,再往前走多两分钟,就是万佛塔公园东门了。万佛塔公园是把原东门公园、烈士陵园和万佛塔进行了资源整合,三个单位形成了一体,即现在的万佛塔公园。
重修后的万佛塔公园一排排垂柳、一波波清水、一座座假山,把古塔映衬得更加雄伟挺拔,直冲云霄。平常时候亭台楼阁里,林荫小道中,古朴石桥上,无不留下市民悠闲自在的身影。
万佛塔是蒙城的标志性建筑,小时候常听老人家讲关于塔的传说,还有人认为蒙城人民安居乐业,没啥大的自然灾害,亦仰仗塔上的万佛护佑。所以说,该塔是我们心目中名符其实的宝塔。
或许因为我把自己包裹的严严实实,真的没有被严寒冷到,白雪厚厚的积了一地,已埋没到脚踝处,走在雪上慢慢感受着白雪的柔软,有些许滑,趁路面没有结冰,踏雪是最好的时候。
进得公园东门,一眼看到了颐寿园后楼的小假山,愣愣的驻足观看,在那一方园林,拍过多少照?留下多少张相片?有过多少合影?往事历历在目!
向西而行,看到单位新闻中心的三位小帅哥在小桥上加班拍雪景的镜头,与悠闲观景的人们不同,他们中午不休息,是在为工作储备资料。
公园在静谧的冬雪中沉寂着,失去了夏日的喧嚣。偶有仨俩人在寻找留影的最佳位置,我看着环水而建的几座小桥亭台,在白雪的覆盖下透出素颜的样子,想起10号在陈老庄给父亲迁坟的地方,空旷的原野被厚厚的积雪覆盖,当时脑子里冒出一句红楼梦的语句:好一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元月8号,慈母与世长辞,根据老人的遗愿,我们于10号赶往老家把先父的遗骸取出,迁往离县城较近的公墓与慈母合葬。办完老人的后事,我一直蜗居在家,静静回想与父母相处的岁月。在这个多雪的冬日,悲凉的心境,让我更愿意看旷野的茫茫白雪,在城区的喧嚣中,唯有公园里有一方静谧、安祥!
临近公园的西南处,佛塔上的风铃随风发出稀落的声响;冒雪挺立的松柏威武站立;强风刮过,柳树枝上的白雪弥漫开来;水面上泛着淡淡的烟波,远远望去,像一幅清淡的水墨画,让人沉思、回想…
小时侯,父母工作繁忙,无暇带我们游玩,印象最深的是朝鲜的电影《卖花姑娘》,当时比较火爆,父母就带我们去看了那个人人泪奔的电影,还有就是去照像馆拍全家福,父亲张罗这些事情得心应手,可惜有些珍贵的老照片没有保存好。
万佛塔公园是过去拍照最爱欢迎的地方,因为临近单位,保存了很多同事、朋友、亲人在这边的合影。
万佛塔是国家级的重点保护文物,位于蒙城老城区内。因塔身内外镶嵌有八千尊佛像,因此得名万佛塔,也叫插花塔、宝塔。过去在塔西侧有慈氏寺,东侧有兴化寺。因此也曾叫慈氏寺塔、兴化寺塔。塔最早是起源于印度的。是为了埋葬佛祖释迦摩尼的舍利子而建成的,随着宗教的发展,塔传入我国之后,就成为了寺庙中最重要、最崇高的建筑形式,塔的结构和高层楼阁的结构结合起来便产生了楼阁式的砖塔。万佛塔即是楼阁式的砖塔。
此塔建于北宋崇宁元年(1102年),距现在将近1000年的历史。塔的总体高度42.6米,一共有十三层,游人可登至十层,登上塔顶,城貌尽收眼底,一览无余,让人看破生死、放下名利、宠辱皆忘、心旷神怡。这座千年古塔虽然历经了近千年的地震、风雨、炮火及战乱的洗礼,却还静静地矗立在蒙城大地上,见证着漆园古城千年的变迁和苍桑。
塔的外观是八角形,每层都有八个角,每个角都挂有风铃,微风吹来的时候,发出叮叮当当的声音,非常悦耳。塔体下面大,上面小,由下往上逐渐收缩。一层二层是穿心式,直上直下的,三层以上是壁内折上式和回廊式,也就是打着圈,盘旋着往上登的方式,像迷宫一样。二三层檐下都有仰莲相托,仰望塔身,像一朵莲花正在开放。这是一处典型的宋塔实物。
虽然此塔建筑体量比较小巧,但结构富于变化,保存的又很完整,而且又是佛塔里的最高级别十三层(代表功德圆满)。
家父、家母共有我们兄弟姐妹六人,含辛茹苦把我们拉扯成人,如今已是四世同堂几十口人的大家庭,功德圆满的二老,永远的离我们而去了。望着万佛宝塔,我祈求佛祖保佑二老在天堂安好!保佑家人平安顺遂!
像今天这样静静地走过每一个小桥、亭台,在这里回想、驻足,祈愿,还是第一次,下一次再有这样几十年一遇的暴雪不知何时,更不知会不会再踏雪而来……
陈浮2018年元月25号初稿、2019年元月慈母周年祭定稿于庄周故里蒙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