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建议字字珠玑,吸纳远行答疑解惑-《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截止8月3日,第三本书共读结束,仔细看看电脑屏幕,写的读书札记的字数已经达到18065字,我欣慰于这种收获,当自己在努力做一件事的时候,那份成就感会自然而然地涌上心头。假期读书会的活动不知不觉接近尾声了,读于永正老师的《我怎样教语文》,我参与了读后分享,也领略了诸位积极分享的老师的风采。所以这一本书我也想再尝试继续分享,与大家共同交流,通过分享和交流再一次夯实自己读书的效果。

        在电子产品盛行的今天,安心坐下来读书已经成为一种奢望了。确实,动态的视频,实时的信息,朋友圈的动态都在吸引着我们,一看就停不下来。可是,停下来之后,却觉得内心空空的,眼睛涩涩的。那一刻总能发现,自己的精力应该更多的投入到什么地方,该做什么事情。在这样一个奋斗的空档,我们就应该在书中行走,充实自己的能力,丰富自己的知识,在启程时,我们可以一鼓作气,奔向期待的未来。

        一本书,一个人翻开第一页,也许会有一些孤单;一本书,一群人一起翻开第一页,一定会觉得很充实;一本书,打开之前都是憧憬和希望,一本书,读完之后都是收获和满足。每天坐下来认真读书、认真写读后感,仿佛已经成为一种仪式,每日里若是缺少这个环节心里就会感觉很失落,这就是读书的力量吧,我庆幸,能够始终给自己足够的时间和机会,坐下来,静静地读书,默默地感悟,悄悄地实践,生命因此也是一树一树的花开,仿佛艳阳高照,白云悠悠,流水潺潺,鱼儿踊跃,鸟儿高歌一般的情境,这也一定是我们每个人内心最由衷的期待。

网图侵删

        接下来,我就书中的部分内容谈一谈我个人的感悟,如有不当,还请大家不吝赐教和指正。    我们知道每个儿童就是一个完整的世界,没有重复,各有特色。所以我们应该在很长的时期用心灵来认识儿童,认识学生,控制自己内心的情绪,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教与学的关系,不断成长。   

      教学工作过程中,我们总会遇到各种突如其来的情况,会因此激动、生气、恼怒,心情久久无法恢复平静。在这样激动的情绪下,我们又没有办法安下心来去做其他的事情,包括备课、批改作业,如此又会积压我们的工作,导致我们的工作效率下降,工作积压,后面的路就越来越难走,慢慢的,这份太阳底下最光荣的事业也将会变得暗淡无光。所以我们要学会适时地调整地自己,保护自己,善于掌握自己,克制自己,了解自己的身体,学会幽默。因为如果教师缺乏幽默感,就会筑起一道师生互不理解的高墙,老师不理解学生,学生也不理解教师。意识到学生不理解,我们不由自主地就会生气,生气就会毒害我们的身体。所以我们要正确地休息,做好身体调节,能够尽快地从消极的情绪中走出来,鼓励自己多到看学生优秀的方面,多加鼓励,在这个过程中受益的不仅仅是学生,还有我们自己。

        那教师究竟能不能使自己有空闲时间呢?其实是可以有的。这就需要我们去做准备。也就是阅读。要天天看书,终生以书籍为友。这是一天也不断流的潺潺小溪,它充实着思想江河,阅读不是为了明天上课,而是出自本性的需要,出自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想使备课不成为单调的坐着看教科书,那就请读科学作品,要使你所教的那门科学原理课的教科书成为你看来是最浅显的课本。要使教科书成为你的科学知识的海洋中的一滴水,而你教给学生的只是这门知识的基本原理,到这个时间,备课就无须花几个小时了。归根到底,还是说我们要想教给学生一滴水,而我们自身就要有一桶水,或者是更多,只有这样,我们在教学工作中才能够得心应手,应用自如。

        如果语言不作为一种创造手段占据学生的心灵,如果他们只会熟背别人的思想,而不创造自己的思想并通过语言来表达这种思想,他们就会对语言冷淡,漠不关心,麻木不仁。不可忽视这种冷漠态度,不可忽视学生没精打采的神情,要教会他们积极热情地对待语言!其实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我们也总是会遇到一些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对激励方法没有兴趣,对书本没有兴趣,我们的着眼点不仅仅是了解他们为什么没有兴趣,而是要想办法激发他学习的兴趣,从他自己的世界里走出来,跟大家一起去感受知识的力量。诚如《觉醒年代》里的青年们一样,用眼睛去探索,用语言去辩论,用心去感悟,在知识中找到力量,用知识的力量去改变世界。

        作为教师的一项固定工作那就是批改作业,批改作业占去了全部业务时间,几乎很多老师都有这样的感受。那怎么办呢?第一,在每堂课上抽出一定时间,让学生书写和记住那些容易出错的字词,第二,为家庭作业的完成做细致、周密的准备工作,以防出错。第三,定期抽查。作业是学生学习运用的一个基本体现,如果作业没有很好地完成,知识便没有办法扎实地掌握,那何谈有效的运用呢?我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所经历的作业之痛,也是很明显的,每次检查作业,总是有一部分同学不能够很好地完成,有个别同学不能完成,对于这件事,也一直很犯愁,跟学生单独沟通,同家长一起寻找办法。也常常审视自己布置作业的合理性。我想首先我们布置作业一定要令学生有兴趣,另外要控制作业的量,让学生在兴趣的长度之内高效地完成作业,这样,学生收获了,我们的进度也保证了,课与课之前也能够很好的衔接了,所以说,重要的还是我们自己,若想不受作业批改之苦,那就要在布置作业上多投入一些经历和智慧,让作业成为教师与学生沟通的纽带。

        在教学中,我们要教学生观察,教学生细看。教学工作的水平,在许多方面取决于观察在学生的智力发展上占什么地位。从观察中不仅可以吸取知识,而且知识在观察时活跃起来,由于观察,知识可以说是进入了流通领域,作为一种工具在劳动中获得运用。如果说,复习是学习之母,那么,观察就是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之母。观察力强的学生,不会成绩不良或文字不通。善于帮助学生利用已掌握的知识不断进行新的观察的教师,能达到这样一种效果:学生的知识越“老”,就越巩固的到位。所要我们要教学生观察和细看周围世界的现象。在大自然的急剧转变时期,要领学生到大自然去;这时,大自然正在发生猛烈、急速的变化-生命在苏醒,生物的内在活力在更新,强大的生命冲动能量在聚积。这时,我们就能感觉到大自然带给学生的直观的影响和力量。这也正是我们在现在的教学中所缺乏的,常因为担心学生的安全而很少进行这种与自然的对话。还记得那场雪,我临时将课程地点改成室外,为安全起见,约班主任一起,带着学生来到操场上,一起嬉戏,一起奔跑,一起近距离地感受雪带来的快乐和温暖,我想那终将是我们最美好的回忆之一。

        每位教师都渴望使自己课堂上的学习令学生感兴趣。怎样把课上得令人感兴趣呢?是否每节课都令人感兴趣?兴趣的源泉何在?课上得令人感兴趣,意味着学生在学习和思考的同时,还感到兴奋和激动,对发现的真理不仅诧异,有时甚至惊讶,意识到和感觉到自己的智力,体会到创造的愉快,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自豪。认知本身是一种最令人惊讶、诧异和感到神奇的过程,能激起高昂而持久的兴趣。如果只指望靠表面看得见的刺激来激发字生对学习、对课程的兴趣,那就永远培养不出学生对脑力劳动的真正热爱。要使学生亲自发现兴趣的源泉,使他们在这种发现中感到自己付出劳动并进步,这本身就是一个最重要的兴趣源泉。没有积极的脑力劳动,学生的任何兴趣、任何注意力都是不可思议的。对于读过很多课处书籍的学生来说,课堂上所学的任何新概念、新现象,都装入了他得之于书籍的知识体系中,于是,课堂所讲的科学知识便具有特殊的吸引力:这种知识被视为必不可少的东西,有助于弄清楚“头脑中已有”的知识。

        使学生认为你所教的课程最有趣味,使尽可能多的学生如渴望幸福一样渴望在我们向他们讲基础知识的这门科学领域里有所创造,我们要把这件事看作自己的光荣。要赢得学生的思想和心灵,要跟我们的同事即其他课程的教师展开竞赛。如果学校不展开教师之间赢得学生思想和心灵的竞争,学生中许多人就永远也显露不出对任何课程的兴趣。学校里对学习、对知识抱冷淡态度,对任何课程都不感兴趣的青少年越多,就越有可能是教师那里没有学生可对他们倾心地传授求兴趣的火种。在学生对待知识的态度上最令人苦恼不快的,是漠不关心,学生在这门或那门课程上落后和成绩不良并不可怕,可怕得多的倒是冷漠态度。要唤醒漠不关心者的意识。不可能一个人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克服智力冷淡的最正确途径就是思维。只有通过思维才能唤起思维。每个教师对漠不关心知识和脑力劳动的学生,应当试用自己的一切智力手段。借用尽可能多的手段和方法去唤起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并为之而努力,凡是奋斗后的结果都可以提振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兴趣,进而对知识掌握的更加扎实和牢固。

      说学生只有不把全部时间用于学习,而留出许多自由活动时间,才能学习好,这乍一看来,似乎自相矛盾。但这不是自相矛盾,而是符合教学过程的逻辑。学生的工作日越为学校的课业所填满,用于思考与学习无直接联系的事情的时间留得越小,就越有可能造成负担过重和落后。学生需要自由活动时间,就像健康需要空气一样。之所以需要这种时间,是为了使学生可以学习得好,不经常感到有落后的危险。自由活动时间是学生智力生活丰富的首要条件,能使他们生活中不仅有学习,而且意味道着使学习富有成效。犹记得期末考试前的一个月,每天紧张的上课,完成一张又一张的试卷,做一点自己的事情几乎成了孩子们的奢望,看到孩子们的努力,很心疼。但有些事情是无法改变的,比如说考试。所以现实与理想之间都要有一些距离需要我们去填补,在这个过程中,如果身为教师能够意识到孩子的自由活动时间可以使学习富有成效,那就让孩子在体育课上散发自己的活力,在美术课上放飞自己的想象,在音乐课上亮出最响亮的歌喉,在午休的时候睡上美美的一觉,不用担心有作业做不完。我想我们在学生的心里种下的那粒种子,一定可以长的茂盛的。写在这里,我想我的心里有了,我也期待着每一位在讲台上发光发热的教师们都有,让我们的想法惠及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紧张而努力的学习之路上伴着轻松和愉快,相比我们精心准备的那一堂优质课更重要。

        掌握学生的注意力,是教师工作当中最细致且研究得还很不充分的领域之一。要掌握注意力,就应该深刻地了解儿童的心理和他们的年龄特点。只有当学生边听讲边思考时,才会出现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相结合。而这种结合才会让学生不会感到疲劳和倦怠。如果教师只是传授知识,那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冻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如今再去想一想,课堂上打瞌睡的同学,注意力不集体中的同学,没有办法容入课堂的同学,课堂上布置的作业记不下来的同学,其实存在的原因,还是我们不自觉地把课堂变成了只是传授知识的课堂。常想起同学们问我:“老师,下节课是你的课吗?”,我说:“是啊!”学生们就说:“太好了,太好了!”我问:“为什么呀?”学生说:“有趣!”那一刻内心总是会很开心,因为自己与学生是同频的,我们共同体会了课堂中的那份独有的快乐!所以每每看到孩子们的照片,内心总是特别多的牵挂和思念。

      学校里有很多的老教师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那如果眉毛胡子一把抓,可能我们也没有办法快速地提升自己,那怎么办呢?我们可以先去看看低年级各位教师的学生练习本。如果你看到绝大多数学生练习本的字写得漂亮、清秀、正确,这就是直接的标志,说明在这个班里能学到许多东西,因为练习本反映了整个教学过程的成果。我们就可以通过观察和了解去学习优秀教师的思想和经验,反复探索,努力实践。同时要想提高教育技巧,我们也要坚持自修,自我观察,自我分析,自我修养和自我教育,产生自己的教学思想,全心去播种,也一定能够收获整个秋天。

        每位教师都应该写教育日记。教育日记并不是在形式上有某些要求的正式文件,而是一种个人的随笔和札记。这种记载对日常工作颇有用处,它是进行思考和创造的源泉。每位善于思考的教师都有自己的体系,自己的教学素养。此处的教育日记,我想应该比教学反思的内容更详实,内容更丰富,感受更强烈。在我们的教育日记里,可以记录学生的进步,可以记录学生的思想波动,可以记录学生家里有哪些书,家长受过何种程度的教育,父母用多少时间教育学生,后进生的情况以及对他们进行提升的过程,还可以是对某件事的深入思考,在工作中则根据日记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和总结。其实记录日记的过程也能够教会我们思考问题。所以写教育日记应该成为每一位教师的必修课,利用教育日记成长自己,关注学生。

        我们开始教育和培养儿童,就好比一块大理石,几个雕塑家要把它雕塑成一座雕像,使它具有灵性,体现出人类的理想。那这些雕塑家都是谁呢?他们就是母亲,教师,集体,自我,书籍以及其他可能影响儿童成长的任何人。如果这些雕塑家能够在行动中始终像一个组织的很好的交响乐队,那么教育问题一定会非常容易地得到解决。但这毕竟是我们的理想状态,我们的期待和憧憬。事实却还需要我们不断地为之努力才能够实现,或是接近实现!而之于儿童,我想劳动其实很重要。劳动是有神奇力量的国民教育学,给我们开辟了教育智慧的新源泉,它是书本教育理论所不知道的。我们深信,只有通过汗水、有老茧和有疲劳的劳动,人的心灵才会变得敏感、温柔。通过劳动,人才具有用心灵去认识周围世界的能力。劳动儿童和劳动少年对人们的看法, 和没有真正劳动过的人是完全不同的。我赞成这样的观点。而且现在我们的教育也意识到了劳动的作用,开始增设劳动课。其实这样的课程原本就是存在的,只是走着走着,不知道什么时候劳动课就慢慢的遗忘了。还能够清晰地记得读初中的时候,冬天下雪了,校完里布满了一层厚厚的雪,于是那个下午,学生从家里拿来了铁锹、扫帚等工具,按班级分组大干起来,转眼间满校园的雪就集中到校园四周的树从里了,雪后的阳光温暖地照耀在学生和老师们的身上,这一次集体的师生劳动总是让人难忘。而平时的打扫卫生,大家也干的热火朝天,扫地,擦玻璃也都各有技巧,大家都格外关注教学楼门口的那块大黑板上,属于自己的班级后面的数字前带的是加号还是减号,当然,大家期待的就是努力后的加分,那份集体荣誉感不仅体现在那满足的笑容里,还凝结在努力的汗水里。所以劳动所带来的收获是我们无法想象的,而劳动的过程中带给学生的成长也是我们无法预料的。现在对于儿童的劳动,也有较为清晰而明确的划分,哪个年龄段需要会做哪些事情,学校也在有意识在引导学生进行家务劳动,社区劳动,借此提升学生的劳动能力和社会意识。想法是好的,关键在于行动。对家长而言,就是要放手让孩子去做,给孩子创造条件去做,这样我们才能够培养一个能够自强自立的孩子,对于学校而言,也应该给予学生对于劳动的认知和尝试,让劳动中的力量与收获促使孩子快速独立和成长,我觉得势在必行。如今生活条件得到了有效的改善,绝大部分父母总想给孩子最好的条件,不舍得让孩子去做任何事情,凡事父母长辈能替代的,孩子几乎没有动手的机会。与其说这是爱,不如说这是真正的害啊,所以家庭教育在教育活动中也成为至关重要的一项任务。这就是我想要谈的怎样培养母亲和父亲做好学校和家庭的协同教育工作。

        我们都知道不关心家长的教育修养,任何教育和教学任务都是不可能完成的。家长教育学,是整个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基础。而对子女进行教育前,作为教育者的父母要行动统一,以明智的母爱和父爱能够达到善严柔刚的和谐统一。所以家庭教育必须避免出现溺爱,暴君式的爱,只管花钱的爱,那会给儿童带来巨大的伤害的。我们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常会遇到这样的家长:我的孩子送到学校,就是学校和老师的事了,跟我没有任何关系;当老师跟家长沟通孩子的问题,家长会说我们是快乐教育,只要孩子开心就行,成绩怎样不重要;或者是我工作太忙了,我实在没有时间去关注孩子;还有平时不关注,考试只看成绩的家长也令以担心不已。总而言之,就是家庭教育的缺失,在这个过程中还有父亲这个角色的缺失,都是造成孩子成长不尽如人意的因素。所以我呼吁,当们我选择走上父母这条道路开始,我们肩膀上的责任便日益重了起来,我们就需要将家庭教育当做一门必修的学问去努力钻研,与其他父母交流,与老师沟通,自学相关的教育书籍,不要在家庭教育的岗位上失职,配合教师和学校共同去关注孩子的成长,只有家校形成真正的合力,我们期待中的别人家的孩子才能够成长我们自己家的孩子。这么长的篇幅去论述儿童的劳动和家庭的教育,其实还有许多言之不尽的想法,而这相关的智慧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去总结,在总结中提升,在提升中进步,在进步中成长,在成长中去收获。这个过程其实是快乐的过程,若是我们恰好开辟出这样一条道路,能够在未来对于孩子的成长和家庭的教育有所帮助的话,我想我们的探索也是值得的。

        对于怎样培养对妇女的尊重,特别是对母亲的尊重也是我想跟大家分享的话题。母亲是生命的缔造者。她给我们以生命,将我们养育成人,此间她对于我们以及我们的命运倾注了全部心血、关怀和焦虑。那么我们的心地和行为如果善良,那带给母亲的就是幸福,相反,就是母亲的痛苦。每个女孩将来都是母亲,所以我们要用母性使得世界变得更加美好。而做为教师的我们,要在学习的过程中慢慢地引导孩子们关注到母亲,体会到母亲的辛苦,了解母亲的用心良苦,感受到博大的母爱,在体味母爱的温暖的同时,能够懂得感恩与感谢,并在内心里建立起对母亲尊重的礼仪,时时记得,永不忘记。这样一代一代传递下去,母爱终将温暖着一个又一个孩子健康而快乐的成长。还记得我组织的第一个家长会,恰好在母亲节后,所以我专门告诉孩子们这个节日的由来,然后请孩子们对自己的妈妈说一段祝福的话,我一一为孩子们录制下来在家长会上进行了播放。每每跟家长聊起来,她们对那个瞬间记忆都格外深刻,我相信孩子们也在不知不觉间学到了关于“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真正感悟,对母亲的爱心怀感恩。其实并不需要专门的课堂,只要在恰当的时机适时地引导,润物于无声,铭刻于心底。

        其实写到这里,大家也应该都能够明白,作为教师你并不是单纯的知识的传递者,而是身兼传递知识和教授做人的道理的双重责任,站在那三尺讲台上。如此想来,我们肩头的担子还是很沉重的。这就需要作为教育者的老师要具备良好的品质,才能够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上成为航标灯,成为灯塔,成为夜幕下的星光。所以作为教师我们要热爱自己所教的学科,丰富我们所掌握的知识,让学们感受到我们对于这门学科的爱和热情,同时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如果把课堂上传授给学生的知识看到是种子,那我们希望种子能生出茁壮的思想幼芽,让学生能够茁壮成长,让学生在课后能够燃起无数热烈求知思想的火花,那我们的教育目的也就达到了。所以,作为教师应以让学生深深地爱上自己所教的科目为目标,不断地充实和完善自己,如此方能够承担起作为教师的一份责任。

        学习本身就是脑力劳动,那如何在脑力劳动中培养自觉的纪律呢?在学校里,教师集体要有浓厚的文化知识兴趣;要使课堂教学以多方面的智力生活为基础;教师的知识要远远超过教学的需要;要使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智力爱好。如果做到这一切,学生就很容易能够接受有关脑力劳动自觉纪律的教导。而这些教导中,还有一些是非常要紧的。第一,如果想有足够的时间,必须每天读书,读得书越多,储备的时间就越多;第二,要善于听教师讲课,学会在摘要笔记;第三,要在早晨六点钟就开始一天的学习;第四,要关于安排自己的脑力劳动,分清主次;第五,要善于给自己创造内在的动力,把不那么有趣的工作放在开始,悉心钻研,把有趣的部分留在工作收尾时去做;第六,严格选择打算要阅读的书籍和杂志;第七,要善于约束自己。要干的事情很多,要当机立断,高年级学生可以以下象棋和阅读文艺书籍作为休息;第八,不要把时间花在琐碎的事情上,不要闲扯,不要游手好闲地虚度时光;第九,要学会减轻自己将来的脑力劳动,为将来储备时间。习惯去做笔记,把最有趣的知识记录下来以备将来用;第十,做任何一件事情,都要寻找脑力劳动最合理的方法,避免老一套和刻板公式;第十一,在受到打扰的情况下进行脑力劳动是不会有效果的,所以要集中精力去做一件事情;第十二,脑力劳动要求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绪交替进行。要穿插阅读科学书籍和小说;第十三,要克服不良习惯;第十四,任何时候都不要把今天应完成的工作留一部分拖到明天去做,要养成今日事今日毕的习惯;第十五,任何时候都不要停止脑力劳动,任何时候都不要丢掉书本。你知道的东西越多,你就越容易掌握新的知识。十五条教导都是我们在进行脑力劳动中必备的武器,任何一条都缺失不得,其实不仅学习,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这些要求又何尝不是我们成功道路上的动力呢?

        其实在教育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要注重的主要是无痕教育,既使教育发生,又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接受教育,没有任何刻意的痕迹,我们都知道,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教师在教学准备中下苦功夫,凭借努力和智慧带动学生们成长。单纯地说教不起任何作用,当然如果有作用,也只是反作用。所以我们需要带领学生们去实践。比如让学生尽力为那些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和鳏寡孤独者带来愉快,可以让学生为老人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让学生在老人们的笑容里感受到陪伴和帮助的意义。这种对老年人表示关心的高尚的活动会触动学生心灵深处所埋藏着的对老年的思虑不安,关心老人,是最令人感动的对人之爱,而对老人冷漠无情,会让人们的心变得冷酷无情。如此,行动与美德的结合才能够形成对学生的良好教育,而不是一味地批评与指责。

      当一个孩子跨进学校的大门成为我们的学生时,他们无限信任我们,我们的每句话对他们来说都是神圣的真理,在他们看来, 我们就是智慧、理智与道德的典范。我们要珍惜这种信任。只有在我们理解和体会到儿童对我们的无限信任,以及由此而必然产生的无力自卫状态,并在这种信任与无力自卫状态的基础上建立起自己对孩子的权威时,我们才有资格做一名导师与教育者。所以我们应当做一个有智慧的、热爱儿童的、保护儿童的人,懂得儿童的语言,使自己保持一点儿童的气质,但同时又不把自己与儿童等同起来,妥善处理好自己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教育教学才能够真实地发生。在这个过程中,作者也曾多次提到要用书籍、智慧与信念控制学生的心灵。其实要想影响学生的头脑。再没有比左右学生的思想更为有力的手段来左右学生的意志了。然而,只有当你在书的世界里享有丰富而充实的生活时,你才能影响学生的思想。只要办法得当,最敏感的、个性最独特的、固执任性的和桀骜不驯的学生,也能变成书迷。书将是智慧与沟通的纽带,只要我们善于利用书籍,这是我们培养学生成长的一个非常有利的措施。

        说到底,教育意图就是要隐蔽在友好和无拘束的相互关系气氛中。教师针对学生的理智与心灵所说的每一句话,都能激起他们在内在的精神力量,促使他们的头脑和心灵产生内在的话动,从而进行自我认识与自我完善。马卡连柯曾谈到不向学生表明他们在经受某种专门的教育程序,这对于教师是非常重要的,苏霍姆林斯基为此学习了一辈子,而我们,做为讲台上的一员,也应该做好这样的准备,使教育儿童、热爱和尊重儿童、严格要求他们、同他们交朋友这一切做为我们精神生活的实质。在未来,我们也可以光荣的地说:我是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所以教育学生的路,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用一生的时间去努力和实践。教师这个行业确实需要我们有足够的责任心和爱心的支撑然后一步一步向前走下去。每一个脚窝里都埋藏着一个动人的教育故事,让我们也用我们的智慧书写我们的教育人生!行文至此,内心里涌动的是一种力量,“铮铮誓言,说一次就是一辈子;初心不改,胸膛里永远装着出发时的方向,拿起的是责任,放下的是名利-这就是英雄本色。”我想,做为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若能有如此胸怀,那如一轮轮初升的太阳的孩子们,就一定可以成长的更加优秀,我-愿为此而不懈努力!

        在学习中感悟,在感悟中实践,在实践中完成自己的梦想,我们就这样一步一步走来, 从未放弃过读书,而读书也以丰厚的回报给予我们,我们都是那一位受益者,也必将读书这件幸福的事情传递下去,让众多的人加入其中,感受书籍的力量,体会作者的智慧,明白人生的道理。如此有益之事,何乐而不为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教育建议字字珠玑,吸纳远行答疑解惑-《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