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杉讲透王阳明传习录》理学和心学,本质没有区别,只是角度的不同

侃问:“专涵养而不务讲求,将认欲作理。则如之何”?

先生曰:“人须是知学讲求,亦只是涵养。不讲求,只是涵养之志不切”。

曰:“何谓知学”?

曰:“且道为何而学?学个甚”?

曰:“尝闻先生教。学是学存天理。心之本体,即是天理。体认天理,只要自心地无私意”。

曰:“如此则只须克去私意便是。又愁甚理欲不明”?

曰:“正恐这些私意认不真”?

曰:“总是志未切。志切,目视耳听皆在此。安有认不真的道理?是非之心,人皆有之。不假外求。讲求亦只是体当自心所见。不成去心外别有个见”。

先生问在坐之友,此来工夫何似?一友举虚明意思。先生曰:“此是说光景”。一友叙今昔异同。先生曰:“此是说效验”。二友惘然。请是。先生曰:“吾辈今日用功,只是要为善之心真切。此心真切,见善即迁,有过即改,方是真切工夫。如此则人欲日消,天理日明。若只管求光景,说效验,却是助长外驰病痛,不是工夫”。

华杉详解

这个怎么体会呢?放到我们今天的工作上,无私就是始终站在客户的立场,服务于客户的利益,这颗为客户服务的心真切了,在自然就知道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越做越好,价值创新不断。无私无我,不需要去操心自己的利益得失,也不需要担心这客户会不会丢,他走了是他自己的损失,我只需要服务愿意选择我的客户就行了。如此,何等洒脱!

你可能感兴趣的:(《华杉讲透王阳明传习录》理学和心学,本质没有区别,只是角度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