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密关系 | 如何让两座“冰山”和谐共舞?

认识萨提亚

维吉尼亚·萨提亚(1916-1988)是举世知名的心理治疗师和家庭治疗师,她是第一代的家庭治疗师,从五十年代起已居于领导地位。

作为一种治疗模式的代名词,萨提亚模式的最大特点是注重提高个人的自尊、改善沟通及帮助人活得更“人性化”,治疗的最终目标是个人达致“身心整合,内外一致”(Congruece)。

萨提亚冰山理论

这实际上是一个隐喻,它指一个人的“自我”就像一座漂浮在水面上的巨大冰山,能够被外界看到的行为表现或应对方式,只是露在水面上很小的一部分,而暗涌在水面之下更大的山体,则是长期压抑并被我们忽略的“内在”。揭开冰山的秘密,我们会看到生命中的渴望、期待、观点和感受,看到真正的自我。

这个冰山模型让我感到很震惊,日常的沟通之中,我们将很大的精力花费在“行为”和“应对方式”两个层面上,恰如搏击中的双方,敌对、敏感、僵硬、紧张、用力,最后双方都疲惫不堪。越来越注重感受,能量开始由脑中心延伸到心中心,体验到内在的喜悦和平和;同时也觉察到“信念”的双刃性,很多时候,真的是成也信念,败也信念.

萨提亚指出:“每个人都有能力找到内心的宝藏,它让我们有能力获得成功,并且成长。”李世庆老师说:“内在冰山是一份藏宝图,引导每个人找到自己生命能量的源头。”

例子:出门走在路上,被一辆迎面骑过来的自行车撞到了,受了轻伤,这时候你的情绪是什么?你的反应会是什么?你这一天的心情都被这早上的瞬间破坏了。

被撞后,你的情绪反应是什么?

我的情绪是愤怒的,我的反应是把他拉回来骂他一顿,问他为什么这么没有礼貌。

我的情绪是平静的,因为我以前也像他一样急急忙忙的赶路,他一定是有急事吧。尽管我受了点小伤,但这并不会影响我的情绪。

我开始有些愤怒,但是看到这个年轻人的表情凝重,我知道他一定碰到了什么急事,真想问问他是什么事,我可以帮助他吗?这时候我的情绪是,为他担心。

冰山隐喻的内容萨提亚冰山原理如何运用? 

内在冰山,这是一个隐喻的说法,是萨提亚实用心理学里面一个标志性的心理分析模型。简单的说,就是告诉我们:一个人的行为后面,其深层的东西是什么!

个人内在冰山共分成六个层次,依次是:行为,感受,想法,期待,渴望,自我/我是。逐步深入!当我们看待一个人的行为时,就不再仅仅停留在表面,而同时看到导演这一切后面的心理需求与成因。我们来看看每层的意思:

1、行为----行动、故事内容

2、应对方式-----姿态

(包括讨好、指责、超理智、打岔和表里一致)

3、感受

(喜悦、兴奋、着迷、愤怒、伤害、恐惧、忧伤、悲伤等等)

  感受的感受----为什么有这种感受

(关于感受的决定)

4、观点---信念,假设,主观现实,思考,想法,价值观

(信念、假设、预设立场、主观现实、认知)

5、期待---对自己,对别人,来自他人的期待

(对自己的、对他人的,来自他人的)

6、渴望----爱,接纳,归属,创意,连结,自由等等

(人类共有的:被爱、被认可、被接纳、被认可、有目的的、意义、自由)

7、自己:我是谁---------灵性,灵魂,生命能量,精髓,核心,存在

(生命力、精神、灵性、核心、本质)

行为

就是我们五官所直接接收到的,来自他人和环境的信息。如一个人在愤怒地叫骂,一个人在开心地数钱,一个人在静静地读书等等。

感受

就是行为带给我们的内心感受,是一种内在的心理反应,它看不见摸不着,但在我们内在实实在在地发生着。如抬头看到一群大雁飞过,我们心底可能会泛起一种怅然若失的淡淡忧愁,或许是首次看到大雁心理的惊喜,或许是漂泊异乡有家难回的深切悲痛……

想法

就是制造感受后面的那个脚本,是我们的信念价值观系统。看到大雁,我感到悲痛,可能内在的想法是:我应该属于祖国!人老了,就应该回到故土。看到大雁开心,其内在想法可能是:大雁原来是这么美丽的啊,大雁真是好团队的典范啊!

期待

是一种个人的具体需求。包括我对自己的期待;别人对我的期待;我认为的别人对我的期待。

渴望

这是一种深层的共性需求与期待。如需要被爱,接纳,理解,安全,赞美,肯定,尊重、重视等等。是人类成长过程中,所渴求的共同的心理营养。重点来自于小时候来自我们父母的给予。

自我/我是

一种生命的真实状态。我们在情感上完全活在当下;能完整地兼顾我、他、情境中;能让生命力根据自然状态下不断成长。内心充满了喜乐与意义感。同时,有能很顺畅地和任何人链接。

下面展现两个例子, 帮助大家理解冰山模型:

1“《哦,my god,谁动了我的电脑(行为)!》”

一上班,发现自己的电脑被打开了,桌面上放着一些陌生的文件。顿时,我内心很愤怒(感受),然后大声地说:谁动了我的电脑(行为)!

我认为,在没有经过我的许可,任何人都不得打开我的电脑操作。我个人必须对电脑中所有公司机密负责任(想法)。所以,有人如果要用我电脑,必须事先得到我的许可(期待)。这样,我才感觉到被尊重,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我才有一种安全感(渴望)。在我发现电脑被人打开那一刻,我是很低能量的。自我价值感在那一刻受到严厉地冲击(本性)。

这就是一座个人内在“冰山”!

2再举一例: 《让两座“冰山”和谐共舞》  下班了,丈夫回来,兴冲冲地告诉妻子:老婆,我告诉你一个好消息啊!我升职加薪了,怎么样?!

  作为妻子,您看到丈夫在呈现一座怎样的“内在冰山”呢?丈夫兴冲冲地的行为言语后面,其感受是兴奋和开心。其想法是:升职意味着我事业的进步,我能力的体现。其期待是:我要和家人分享这一喜悦,让他们也高兴。其渴望是:渴望得到家人的认可和赞美。那一刻丈夫呈现了一种高能量的生命状态。自我价值迅速提升!   相信不学任何心理学课程,仅凭一点生活经验就知道对方在期待妻子怎么说!   丈夫无非期待妻子说:你真棒!你是我的骄傲!看到你取得的成绩,我们全家都感到高兴!   如果能这样,关系一定甜蜜蜜!

  只是,每个妻子都能说出口吗?都愿意这样说吗?如果不能:妻子的内在冰山又是怎样的?如果不愿说,您内在的想法是什么?或许是:大老爷们,这点成绩就把你高兴成这样,都不看看您多大年纪了,老王老赵比你年轻五岁,做处长都三年了……

  你以前不肯定我,我为什么要肯定你呢!再肯定你,你就翘到天上去了!

  您的期待是什么?或许是:丈夫你快点发达!老公我也需要你肯定,需要您主动肯定我!

  作为妻子,您的渴望也是需要丈夫的赞美和认同。但以前没有得到满足,于是表现出来的行为,就是爱理不理,或者毫无反应,或者冷嘲热讽。

  只是这样,会有好的关系吗?

  如果您对老公的冰山视而不见,对自己冰山懵然不知。关系就渐行渐远了……

  任何冲突都是两座“冰山”剧烈撞击的结果;

  所有的亲密都是两座“冰山”和谐共舞的杰作。

从萨提亚一致性沟通理论中,我们该如何共舞呢?

  “老公,当我听到你告诉我们这样好的消息时,我真的很为你高兴!也为你能够第一时间和我们分享而欣慰,相信爸爸妈妈听到你事业的进步也会为你而骄傲。同时,我还希望您能多肯定我,因为您是我生命中非常重要的人,您的肯定会让我觉得自己是有价值的。如果能够这样,我们的关系会比现在更好,我们会更幸福。”

分析这个“一致性沟通”,是兼顾到“我,你,环境”三者的整体平衡。兼顾到感受、想法、期待和渴望,一种让双方都能感觉到友好,接纳和滋养的沟通方式,一种能让大家都能感受到爱和尊重的沟通方式。萨提亚一致性沟通,帮助

无数人化解了无数的冲突,维持了无数值得维系的关系,或许这也是萨提亚粉丝越来越多的原因之一。

这个图是萨提亚派沟通模型总图。后面解释那五种沟通模式,都从这个图生发而来。但是前四种都各有缺陷,只有在第五种那里,自我、他人、情境三者才得统一,三者元素都有表达和展现,哪个都没有被压抑或无视。现在看看,你是哪种吧。

沟通中的五种模式

萨提亚曾描述过这样一个现象,在人群中,无论人们的真实感受和想法如何,总有50%的人回答“是”(讨好型);30%的人回答“不是”(指责型),15%的人既不回答“是”,也不回答“不是”,也不会给出他们真实感受的任何线索(超理智型);还有0.5%的人会表现得若无其事、毫无知觉(打岔型)。最后只有4.5%的人是真实的,他们是一致型的。

从人们习惯性的行为表现很容易识别不同的沟通类型:

[if !supportLists](1)[endif]讨好型的人往往倾向于让步、取悦于人、依赖、道歉;

[if !supportLists](2)[endif]指责型的人惯于攻击、批判、愤怒;

[if !supportLists](3)[endif]超理智型的人顽固、僵硬、刻板,一丝不苟;

[if !supportLists](4)[endif]

打岔型的人不安定,插嘴、打扰,活力过多或不足。

这些表现都可以归结为与自我的不一致。

[if !supportLists]1. [endif]讨好型——忽略自己

占人群50%。讨好别人,只有他人和环境,没有自己。试图远离对自己产生压力的人或减轻自己因某些人所带来的压力。

常说的话:“都是我的错”、“我不值得”、“你喜欢怎么样?”“没事没事”。“我真没用,真失败,总是做错事。”“我答应使你快乐。”

比较典型时——

情感:祈求:"我很渺小","我很无助" ,恳求的表情与声音,软弱的身体姿势。

行为:举动:过分的和善,道歉,请求宽恕、谅解,哀求与乞怜,让步。

内心感受:"我一无是处" "我觉得自己毫无价值"。

可能造成的身心反应——心理反应:神经质、抑郁、自杀倾向。

躯体反应:消化道不适、胃疾、恶心呕吐。糖尿病,偏头痛,便秘等。

2.指责型——忽略他人

占人群30%。攻击别人,只有自己和环境,没有他人。试图表明不是自己的过错,让自己远离压力的威胁。

常说的话:“都是你的错”、“你到底在搞什么?”、“你到底怎么搞的” “你从来都没做对过”、“要是你….那就….”、“我完全没有错”。“你总是不动脑子”

比较典型时——

情感:指责:"在这里我是权威。"

行为:攻击:独裁、批评、吹毛求疵。

身体姿势:很有权力的样子,僵直。  内心感受:隔绝:"我很孤单和失败"。

可能引起的身心反应——

心理反应:报复、捉弄、欺侮。

躯体反应:肌肉紧张、背部酸痛。循环系统障碍、高血压、关节炎、便秘、气喘等等。

[if !supportLists]3. [endif]

超理智型——忽略自己和他人

人数较少,15% 。压抑感觉,逃避感受。只有情境,没有自己和他人。逃避现实的任何感受,也回避因压力所产生的困扰和痛苦。

常说的话:总是客观的、引述规条和抽象的想法,使用冗长的解释、复杂的术语,避开个人的或情绪上的话题,很少涉及与人有关的感受,常说:“人一定是要讲逻辑的”, “一切都应该是有科学依据的” ,“人需要冷静”。“做错事应该自己承担,不应该怨天尤人。”、“洗手是讲卫生的表现,不洗手会生病,对身体不好,身体健康很重要。”

比较典型时——

情绪:顽固、疏离:"不论代价,人一定要保持冷静、沉着、决不慌乱。"

行为:威权十足:顽固、不愿变更、举止合理化、操作固执刻板。

身体姿势:僵硬。表情很优越(若有表情的话)。

内心感受:"我感到空虚与隔绝。""我不能露出任何感觉。"

可能的身心反应——心理反应:强迫心理,社会性病态、社交退缩、固步自封。

躯体反应:内分泌疾病,癌症、血液病、心脏病、胸背痛。

4.打岔型——忽略自己、他人和情境

更少,占人群0.5%。避重就轻,习惯闪躲。自己、环境和他人都没有。经常改变话题来分散注意力,不能专注在一件事上,避开个人的或情绪上的话题、讲笑话、打断话题、辞不达意、不愿意真正去面对。让别人在与自己的交往时分散注意力,也减轻自己对压力的关注,想让压力因素与自己保持距离。

常说的话:漫无主题:毫无道理,抓不到重点,随心所欲,随口表示,东拉西扯:"我自己也搞不清"。谈无关的事情。缺乏健康完整的沟通。

比较典型时——

情绪:波动混乱,满不在乎,"我心不在焉。"身体姿势特征是不停地在动。

行为:转移注意力:不恰当的举动、多动、忙碌、插嘴、打扰。

内心感受:"没有人当真在意。" "这里根本没有我说话的地方。"

可能造成的身心反应——心理反应:不适当、不合情理、心态混乱。

躯体反应:神经系统症状、胃疾、眩晕、恶心、糖尿病、偏头痛、便秘。

5、一致型——兼顾自己、他人和情境

一致型4.5%。重视自我、他人和情境,具有高自尊,内在和谐。语言上带有感受、思维,可以表达自己的期待、愿望、不喜欢,是开放的,愿意聆听别人,相互分享,尊重自己、他人,也能顾及到环境。认可压力的存在,正视自己处于压力之中,承担起自己在压力中的责任,为有效地应对压力而作出努力。

言语:尊重现实、尊重自己、尊重别人。一致性一致行表达,既顾及自己,也会考虑到他人和情景。

情绪:稳定、乐观、开朗、自信  行为:接纳压力和困难、应对投入、顾全大局、乐于助人。

内心感受:虽有时惶恐,但仍充满勇气和信心,有坚强的毅力,当时和事后心灵充满了坦然和安稳。

心理反应:合情合理、心平气和、泰然处之。

躯体反应:全身放松、精神抖擞、健康、充满活力。

现以具体的家庭关系为情境,并列五种沟通模式,以期读者获得更感性的认知:前面四种沟通模式,不论表现形式如何,内在的自我价值是都偏低的。只有一致型的沟通模式,才是真正高自我价值,是欣赏他人,也悦纳自己的表现。

如何改变?

  其实每种姿态都有各自有利的一面:指责姿态的人很自信;讨好姿态的人很善良;超理智的人理性强;打岔的人很灵活。所以,要改变它们,并不需要全盘否定,而需要针对每种姿态加一些东西。要想做到沟通的一致,首先做到自己的身心一致,内外在一致。

图示,解释了我们从不一致迈向一致的真相。当我们在和应对外面的世界,在和别人沟通的时候,因为触动了我们在最早的关系模式中固化了、并可能已经沉入潜意识的情感、情绪,比如恐惧、不安全、不被认可、不被重视、破坏了关系等等,我们的身体不假思索地选择了我们熟悉的防卫方式来保护我们自己,所以我们采用了指责、讨好、讲道理、打岔(有时逃避)这些不一致的沟通方式。

我们从我防卫到自我觉察,我们才有可能开放自己,开放所有的感官,自由地听、看、感、想、说,我们带着高的自我价值,能够活在当下,直接表达我们的想法,情绪和感受,表达我们的期待,同时带着好奇和同理心关心对方的内心世界,自己和他人的能量才可以自由的流动。

1. 觉察自己、他人和情境

2. 当与他人接触时,全神贯注

3. 觉察自己和他人的身体讯息,呼吸、肌肉、表情等等

4. 觉察他们的防卫

比如习惯于指责的朋友,在原先的模式中只关注自己,那么尝试着放下“自己指责的手指”,平息呼吸,用好奇和关心看看和你沟通的人有什么样的观点、感受和期望。然后用一致的方式反馈给对方,通过不断的练习你会慢慢学会一致性的沟通。对于指责的方式来说最重要的是练习关注、了解他人。

再看习惯讨好的朋友,关键是不要急着取悦他人,而是首先关注自己,关注自己的感受,倾听自己内在的声音,拿出勇气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令人惊奇的是我们往往发现习惯讨好的朋友当尝试和自己的感受接触,他们已经感觉呼吸急促,浑身颤抖;更别说直接表达自己的感受,好像积压多年的火山突然间快要爆发。还未开口,已被强烈的情绪感受淹没…… 因为多少年来他们从来觉得自己是不重要的,而压抑忽略自己的感受。所以对于讨好的沟通方式关键是觉察和表达自己的感受。虽然可能是困难的,可以从简单和信任的对象开始练习。

而超理智的方式呢,需要先后练习关注自己、关注别人的感受。这也相当不容易,因为超理智是那么聪明,他们一不留神又开始讲道理,或罗列一大堆的数据、信息。首先需要练习的是和自己的接触,再练习如何关注到别人的感受。超理智,最要注意的是不要一直用脑袋,要多多用心,多用其他的感官,去听,去看,去感觉。

最困难的是打岔的方式,因为习惯了“活在别处”,这样回避了很多痛苦和不愉快。要做到关注情境、自己、他人是何等不易,萨提亚的建议是从关注情境开始,学会观察所在的情境,也就是环境、气氛,当学会活在当下,才可能进入合自己接触, 和他人联结。所以对于打岔最重要的是“活在当下”。 当然有些极端的打岔可能到了分裂的边缘,需要接受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

“不一致”的危害

然而世界是一面镜子,我们看到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这就涉及到一个极为重要的个人成长概念:自我价值。一个自我价值低落的人会很在意别人对他的看法,任何人只要不同意他们的观点或行为,他们都觉得此人对他充满敌意,否定他的价值。他们害怕犯错误,不敢创新,只希望墨守成规,因为只有这样才让他们感到安全,这样就不会有任何人反对他们了。他们总是觉得自己会受骗,会被人羞辱鄙视。正是这样他们把自己推向了受害者的深渊。

以上四种典型的“不一致”沟通的问题在于,我们都在掩饰、压抑或扭曲自己的情感,不愿担露自己的感受,而是用自以为高明的办法去掩饰它。例如,当一个做了一件让你愤怒的事,你无法直接说“你这种做法让我感到愤怒”,却要转成一个指责者说:“你怎么什么事都做不好。”

这种不一致的沟通让人很压抑,长期下来甚至会造成严重的疾病,头痛、胃溃疡...因为许多人已经如此习惯于不一致的沟通,以致于他们甚至察觉不到有任何问题,例如一个超理智者认为自己就是“毫无情感”的,甚至以此自豪。

恋爱过的人可能都有过“爱屋及乌”的想法,我们装作喜欢实际上不喜欢的歌手,只为了博取对方的欢心。然而这只是一时和表层的,激情之后的不久就会露出“庐山真面目”,让对方感受到“你变了”或者“原来你还在那里”。不一致的沟通事实上伤害了我们和别人建立情感连结的能力,我们试图掩盖真相,我们装作对不喜欢的事情若无其事,将情绪累积在心中,然而不幸的是,这种累积迟早会爆发。

一致性沟通

一致性的沟通意味着承认自己所有的情感,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时顾及他人的感受,且考虑到情境。在表里一致的行为和关系中,我们可以不带任何评判地接纳并拥有自己的感受,并且以一种积极、开放的态度来处理它们。

举例:想像你刚刚碰伤了别人的手臂,你会怎么道歉?

讨好型:请原谅我吧,我真的很笨!

指责型:天哪,我怎么会碰了你的胳膊!下次你把胳膊收好,这样我就不会碰到了!

超理智:我希望能向你道歉。我经过的时候无意中碰了你的胳膊,如果你的手臂受伤了,请联系我的律师。

打岔型:咦,有人发狂了,一定是撞上了。

一致型:我不小心撞伤了你,非常抱歉,你这里很痛吧?

一致性沟通这不意味着你不可以有隐私,恰恰相反,你不用扭扭捏捏地岔开话题,只需一致地说:“这个话题我现在还没有准备好谈。”最终,一致的沟通让人感觉到你是可以信任的,人们愿意向你敞开心扉。

我邀请你做一个一致性沟通的人,说出心里的想法和感受。你会发现许多之前的不安根本是不存在的,当你愿意表现得一致的时候,别人也感到安全和解放。

亲子关系方面:换个说法让孩子听进你的话---用萨提亚模式改善亲子沟通

孩子真的进入叛逆期了吗?心理学流派中有一种叫萨亚模式模式的沟通方法,我们来看看亲子沟通中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萨提亚模式将人际沟通分为五种:讨好型、指责型、超理智型、打岔型、一致型沟通。

在面对熊孩子时,父母经常使用的是前四种,导致沟通越来越困难。

“ 孩子太调皮了!就是不听话!你说东他偏要往西...... ”, 面对家里的熊孩子,这是许多家长的烦恼和心声。

用孩子能够理解的语言,用孩子喜欢的沟通方式,用孩子愿意接受的语言,注意孩子的感受,注意孩子的非语言反应,父母要学会做孩子的朋友。

比如,当你要求孩子放学后不要在外面玩耍,要按时回家时,你应该说:“放学后你不按时回家,妈妈会担心的!”这样孩子就会感受到父母的关心,比较容易接受父母的意见。如果你说:“放学后不准在外面玩,给我立即回家!” 孩子则会感觉到你在限制他,必然产生逆反心理。

比如,当你交代孩子一件事情,孩子爽快地回答:“行!”大部分的父母还是会追加一句:“千万别忘记了!”于是,孩子不是吐吐舌头,就是皱皱眉头来表示自己的厌烦。  

学会表里一致的沟通模式,改善亲子沟通,让孩子更愿意听进父母的话。

在工作中,在人际关系中,这种表达也能让我们赢得同事、合作伙伴的心,让大家能够求同存异,凝聚一起做成一番事业,这是现代经营者最重要的才能之一。

  比如:兄弟,我们一起创业这么多年。现在企业发展到一个相对比较稳定的阶段,我注意到你现在开始用更多的时间花在打麻将上,用在学习和业务上的时间越来越少。我内心有一种担心,担心企业的发展会受到影响。也有一种害怕,害怕我们之间的关系会越走越远!你是我人生中很重要的人,是一起打拼的生死弟兄。我很在乎和您的关系,我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我哪些地方没有做好令到你这样。我无法想象没有你的日子,我会怎么带领这个企业往前走!希望您能够告诉我发生什么,我能为你做点什么……

  想象一下:如果您的拍档能够如此和你说话,坦诚地谈论你们之间的关系,你听了会有什么感受?您是否有一种深深的感动从内心升起?您是否感受到一份温暖而有力内在支持!?您是否感觉到一份真诚的尊重和认可?您愿意打开心扉来深入地交流吗?

注意:这个方法并不复杂,我们或许同样面临那个问题:我愿意吗?我说得出口吗?我内心的反对的声音为何那么强烈?!我又该如何去除?!这里就涉及到我们个人内在的自我价值,涉及到我们在成长过程中,积压的无数的伤痛和情绪是否得到处理。我们的自我价值是否让我们有力量去面对自己内心的脆弱和害怕!

  如果不够,我们自己要扮演自己的“理想父母”,去满足童年未能满足的“心理营养”,心灵的强大才让我们无所畏惧,坦然面对才能让我们一次一次超越。

一致性的三个层次

第一层接纳感受。“我们可以意识到自己的感受,能够理解和接纳他们”;“愿意在不带任何否定或是投射成分的基础上加工和处理他们。”具体来说就是,一致性时,个体的言语和非言语信息(尤其是身体的反应)传递了相同的信息;反之,则传递出两种不同的、矛盾的信息。例如:我们说自己不紧张,但是身体却感到紧绷和僵硬,就表明我们没有进行一致性的表达。因而,觉察身体的反应,并了解身体所传达信息的意义,是建立一致性的重要基础。

常常听到这样的误解:一致性沟通,就是有什么感觉就说什么,“我很生气”,“我很烦”。不是不可以说,而是在什么状态下说,用发泄的方式说,还是用平和的方式说。

此处,“5A心灵之旅”会很有帮助,5A包括:觉察aware,承认admit,接受accept,行动(改变)action,欣赏和感谢acknowledgement。

具体运用就是:我们首先觉察到自己的身体反应和情绪的变化,并且承担起对自己情绪的责任,而不归咎于别人,我们为自己的情绪、为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切事情负责,;然后接纳自己会紧张、会生气、会恐惧,并且看看可以做些什么让自己的身体舒服些、情绪平缓些,最终欣赏自己的所做的这一切。

完成了这个过程,就算做到第一层的一致性了。此时,也许才能不带抱怨的、真诚一致的表达自己的感受。

其实只要用到2A:觉察和接纳,就已经很有效果了。比如:当遇到孩子没有按要求完成作业时,你可能会很愤怒,惯常的做法或许是火冒三丈地大吼:你怎么回事,不好好做作业,是不是想挨揍?现在,在吼出这些如“小李飞刀”一般的话之前,意识到自己的愤怒,并且在心里对自己说“我现在很愤怒,我接纳我的愤怒”,试试看,接下来你的做法会有什么不同?

第二层深入觉察。这一层似乎很难脱开萨提亚的另一个重要概念“冰山隐喻”来阐述。简单来说,就是了解自己内心真正的渴望和期待,活出这份渴望。有的时候,我们不知道,也不去探索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并放纵自己沉溺于无聊、不满、抱怨中。还有些时候,我们的所言所行,跟我们的渴望背道而驰。明明渴望温暖、亲密,却用指责、索求把别人吓跑。

因而,此处,我们要做的就是找到自己的渴望,然后为这份的渴望负完全的责任。萨提亚说这层的要点就是“……放弃我们曾经投射在他人身上未满足的期待。”

第三层身心合一。萨提亚认为这一层是“与普遍存在的生命力保持和谐一致”。“存在于宇宙当中的我们,已经触及到了一种能量,它来自于地球中心,带给我们一种根基感;它来自于天堂,带给我们自身的直觉。它们在任何时刻都会静候在那里,等待我们去加以利用。”

这些话听起来有些玄妙,其实也就是“天人合一、顺应自然”的意思。如果朋友们觉得这部分太神乎,可以略掉,能做到以上两层已经是很不容易了!这第三层有一些很简单的做法,每天坚持早晚静坐十分钟,几个月后就可能会体验到“能量”了,这也是佛家所提到静能生慧的智慧。在这里呢,我提倡多练习正念冥想,提升专注力,觉知力,体会活在当下的幸福。

萨提亚模式借助冰山隐喻来探索人们不同层次的自我,倡导对所有的体验水平展开工作。鼓励人们将注意力转向他们的内在过程,而不是只关注内容,并把他们带入觉察中,并转化这些隐藏的观点、信念、感受和期待,成为正面的能量。

从上往下看冰山图,期待后是渴望,那么也可以理解为,期待的更深层就是你的内在渴望。从渴望开始就开始探索自身的内在了。

冰山的自我「自己Self」层的内涵其实非常丰富,用相对简单的方式可以理解为“自我价值感”即“我们是如何体验我们的自我价值/或生命力的”。

只要我们活着,我们就是有「生命力」和「自我价值的」,但是当遇到挫折我们感觉到受伤无助时,我们可能在那个时刻和自己的「生命力」「价值」失联。学习萨提亚模式自我成长的目标之一就是学习“提升自我价值感”的方法,常常和自己生命力的丰富资源在一起。

萨提亚将自我的组成划分为8个能量

生理能量:这由身体及其运动和功能组成。一个人如何接纳和评价自己的身体,如何帮助身体创造健康和力量,如何享受身体的物理能量和运动。

智力能量:这由头脑的能量、思考、相信、假设的能力、有意识地创建和赋予意义组成,包括一个人如何接纳和评价自己的认知智力能力,如何创造性地、积极正向地运用它,如何掌管自己的认知过程。

情绪能量:这包括一个人如何接纳和评价自己的情绪能量,倾听每个情绪之下的智慧,正向地运用它,掌管情绪的过程。

感官能量:这指身体通过尝、触、闻、看、听从环境中接收信息的能力,一个人能有觉察地知道什么信息在被接收,欣赏和接纳自己的感官体验。

灵性能量:这包含一个人和直觉联结的能量,和其他人、环境、宇宙智慧联结的能量。

互动能量:这由人与人之间相互联结的能量组成,包括允许自己开放以和他人联结,如何觉察自己联结的能量,如何评价和欣赏人与人之间的联结,如何以积极正向的方法决定运用自己的互动能量。

情境能量:这是指一个人与环境联结的能量。环境不仅包括一个人当下的物理环境,还包括在特定人群、特定文化背景下的角色和期待。

营养能量:这包含了一个人在某一时刻及时哺育和滋养自己以满足自己需要的能量。

智力的能量需要想法、信息、建设性的争辩来滋养;

生理的能量需要食物、睡眠、运动来滋养;

情绪的能量需要用接纳、共情、同情、希望来滋养;

感官的能量需要用可爱的声音和音乐、美丽的风景和艺术、可口的饮食、美好的气味、刺激的接触体验来滋养;

灵性的能量需要用静止、和平、爱、喜悦、联结来滋养;

互动的能量需要用心的联结、为他人奉献、获得支持、分享来滋养;

情境的能量需要用安全、舒适、美好、共享、激励来滋养;

营养的能量需要在允许的情况下,以它明白如何去滋养的方式给予。

萨提亚这门学问有一条预设前提:改变是有可能的,但并不意味改变是容易的!只是当我们坚持学习,改变就随时可能发生!愿你早日做到一致性表达,内心时常得到宁静、充盈的感觉!

你可能感兴趣的:(亲密关系 | 如何让两座“冰山”和谐共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