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昨天傍晚6点多,我打了个视屏电话,之后,整宿无眠。
电话是打给母亲的,是今天第五次打给母亲(不同时间段都有拨出),这次,没有徒劳无功,总算接起来了。
接通的一刹那,我不分青红皂白,一通埋怨:“怎么回事?说你拿上手机,好歹接个电话,打死也不接,那你要手机有什么用?”
这套怨言已经不是第一次说了,这样的大吼大叫也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照例,母亲怯怯地辩解:“我没有听到手机响或者我要接起来,不知为什么一直接不起来,屏幕不动。”
我仍然不依不饶:“每天你说灵儿(我妹妹的孩子)玩手机你听不见,今天你在老家,可没孩子抢手机,怎么也听不见?”
母亲声音忽然细若游丝,卑微地说:“今天给你二姐打电话,你二姐可能忙玥玥(二姐的孩子)没接,早就想给你打电话,又担心你上班不能接,也不敢给你打”。
带着哭腔,母亲边说竟然边轻轻抽泣起来。
我顿时慌了手脚,语无伦次,又犹如万箭穿心。
这时,我才注意到视屏里一脸落寞的母亲,坐在空荡荡的老家房子里的一个角落里,对面墙上悬挂着32寸见方的18人的全家福,母亲一边注视着一边啜泣着……
曾经的热闹欢乐与此刻的孤寂静寞……
我挪开电话,狠狠地扇了自己一耳光。
薄薄的墙壁将世界隔开两部分,墙壁外万家灯火,喧嚣热闹,墙壁内,万籁俱寂,形单影只。
曾经18口的大家庭,父亲离世,各个小家分崩离析,不能常聚。
黯然神伤的母亲苦苦支撑,自己还没从痛失亲人的阴影里走出来,就得顾忌日夜操劳的大姐,于是专门回老家,只为等待大姐下班回来,陪大姐聊聊天,拾掇一些大姐的抱怨和牢骚,亲眼看着大姐吃下她亲手“改善”的伙食。
一辈子不识字的母亲,能为她50多岁的孩子做的,也就是“在她面前,孩子可以肆无忌惮地倾诉,一解胸中之闷”,而孤苦伶仃的母亲呢?她的苦往哪里诉?
02
年轻时的母亲,一身豪气。
下地干活:种锄割犁、耙磨收晾,一把好手,年年劳模;
操持家务:精打细算、量入敷出、人情世故、周到圆满;
教育子女:读书研修、勤奋努力、应读尽读、终身成长;
为人处世:和善有爱、邻里相帮、宁肯自俭、不负人情;
母亲的一生,方圆几十里,吃苦第一、教育子女严格第一、针线活出名第一、心灵手巧第一。
这样一位母亲,人称“不带帽的男子汗”,在家一言九鼎、说一不二、刚直不阿、天不怕地不怕,如今,却怎么这样唯唯诺诺、畏手畏脚、战战兢兢?
望着坐在空荡荡的老宅子里等待女儿下班的母亲,一脸落寞,禁不住悲从中来。
03
母亲确实老了,变得敏感柔软,怯懦小心。哪怕在子女面前,都尽量把握分寸,有所克制,生怕说错做错,和那个曾经叱诧风云的母亲相比,少了很多锐气。
母亲老了,子女大了。
母亲遮风挡雨的本领越来越弱了,子女展翅翱翔的本领越来越强了;
母亲认知新事物的速度越来越慢了,子女认知新事物的能力越来越强了;
母亲没有了收入,而子女的经济收入越来越多了;
母亲的身体越来越弱了,越来越需要人照顾了,而子女的身体越来越强壮,逐渐成为要照顾母亲的人了;
种种的角色互换,让母亲在子女面前变得唯唯诺诺、战战兢兢、小心翼翼。
父母用自身气血孕育出一个嗷嗷待哺的婴儿,用血肉之躯托举起一个弱小的生命,从此,耗费毕生心血,分秒不舍,细微关怀。
儿童、少年、青年,父母含辛茹苦、劳心费神、牵肠挂肚,辛劳赚钱养活,还要照顾青春逆反期心情是否愉快?营养是否充分?身体是否康健?
子女结婚,买房买车,榨干所有,生育孙儿,还得帮助照顾下一代。
如今,子女羽翼丰满,可以独自觅食,母亲却垂垂老矣,需要反哺。
而此时的我,正值年轻气盛,于是在父母面前意指气使、义正词严地说教,这不能那不能,这应该那应该。历经世事沧桑的母亲在子女面前,忽然变成像不谙世事的孩童。
母亲心理憔悴至此,我却我行我素,仍然认为母亲是那个无坚不摧、屹立不倒的钢铁之人。
每每想到这些,痛苦就折磨着我,痛悔自己对母亲的无理、无情、不能用对孩子万分之一的温柔来对待母亲,缺乏足够的善意和温顺,这也许是做子女的最大不孝。
孔子说:“和颜悦色即为孝!”
人这一生,亏欠的人只有父母,哪怕用千倍的温顺给父母都不足以能够报答父母万一。
想想一肚子的学问,用来字正腔圆地指责母亲,比起低眉顺眼的庄稼汉来,竟是猪狗不如。
从此,轻声细语地和母亲说话吧!顾及母亲的感受,陪母亲聊天,听母亲回忆往事(并为母亲写一本传记),认真聆听母亲人生经验,帮母亲做做家务,像鼓励孩子一样鼓励和表扬母亲,让母亲心里展展的、舒舒坦坦的,让母亲多笑笑,这或许就是对母亲最大的孝吧!
从此,也可以让自己过得心安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