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BN: 9787111685777
。。内容简介。。
畅销书作家、瑜伽和冥想大师迈克尔·辛格从崭新的视角带你探索内心、认识自我内在能量的来源和觉察束缚你心灵成长的阻碍,为你正经历的烦恼、压力、纠结、痛苦找到一味良药——我们每个人都有自救的力量,这个力量来自于清醒的自我。
面对漫漫人生之旅,我们都会迷茫、焦虑,会不知所措,会被卡住,那是因为我们受到了自己习惯性思维、情绪和能量模式的影响,从而迷失了自我。当我们处于清醒状态的时候,内心世界就会打开,内心蕴藏的无限能量就会被激发出来,生命将畅通无阻地在你身上自由流动。
《清醒地活》分五个部分,循序渐进地带你觉察清醒的自我。首先你要做的就是倾听头脑中的声音,与内心的室友对话,从而唤醒自己的意识,找到清晰的自我。然后,你才会感受到自己所拥有的能量,学会现在就放手,拔掉内心的刺,超越封闭的自我。最后,你要做的就仅仅是拥抱和享受当下的生活。
如果你愿意全然体验、悦纳和臣服于生活,而不是与之抗争,你就会被深深地感动。当你达到这个境界,你就会开始看到心灵的秘密。能量需要流经心灵,才能支撑你。这种能量激发着你,滋养着你。
。。作者简介。。
迈克尔·辛格(Michael A. Singer)
1947年生,1971年获得佛罗里达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 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他经历了一场深刻的觉醒,进入隐居状态,专注于瑜伽和冥想。他展开了长达40年的臣服实验,意外让自己从一名隐居者一路成为10亿美元估值的医疗管理公司创始人。
同时,他也是瑜伽、冥想大师,畅销书作家,这本《清醒地活》在全球范围内享有极高赞誉,长踞《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成为奥普拉的枕边书,并在土耳其、巴西、西班牙、瑞士、日本、中国台湾、荷兰、丹麦、芬兰、波兰、意大利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相继出版发行,他由此成为全球千千万万读者的心灵导师。
译者简介
汪幼枫,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翻译系副教授。
陈 舒,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翻译系副教授。
。。短评。。
#
前面的部分废话有点多,不过一定要坚持读完,会越来越精彩。
#
脑海中的声音大多是没有意义的,只是在浪费时间和精力。 当定义了自己喜欢和不喜欢的事物,我们就会开放或关闭自己。实际上是在定义自己的极限,是在允许大脑创造让心灵开放和关闭的触发器。面对压力,其实是自身对于事物先入为主的看法,基于过去的印象,抵抗着此时此刻发生的事情,产生了紧张、焦虑、挣扎和痛苦。 生命终有尽头,放下这一切,要勇于接受不同的事物,去享受生活中的一切。
#
用西方语言以四念住为始翻译了佛法。
#
尤其要紧的是:你必须对你自己忠实;正像有了白昼才有黑夜一样,对自己忠实才不会对别人欺诈。这是作者在书中引用的话。
在《清醒地活》这本书中,心灵大师迈克·辛格为我们创造了一个平静,祥和的环境,让我们能够认识自己,改变自己,活出更好的人生。
我就是一个非常敏感,非常在乎自己的人。总是会因为一些小小的事情就沮丧失落,甚至会对身边的亲人发火寻求心理的平衡。这样亲近的人也会渐渐的疏远自己,就像作者在书中说到的,内心的成长在于不要总想着自己,不要过于自我,这是唯一能实现内心安宁与满足的办法。当你意识到,那个总是在内心喋喋不休的“我”是永远都不会满足的时候,你就已经做好了要成长的准备。
可能也是由于女性本身就比较细心,比较多疑的缘故。特别是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后,自己心理的落差很大,没有达到心里的期盼点,自己总是会情绪失控,对任何事都提不起精神。
看完这本书,我突然明白了很多。要突破自己,自己要真正的成长,成熟。就像书中说的,要真正获得内心的自由,你必须客观地看待自己的问题,而不是让自己迷失其中。要是你将自己的精力都迷失在问题中的话,绝对不可能找到解决的办法。人人都知道,要是对一个问题焦虑、害怕或是愤怒的话,是无法良好应对的。你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应该是自己的反应。
每一件事不可能都如我们期待的一样顺利。可是面对事物的不完美时,我们应该怎么做呢?书中告诉我们,只有知道这个问题是如何影响了你的内心,才能找到解决外部问题的办法。真正的问题在于你的内心中有什么东西几乎影响到了每一件事情。
所以,充分了解你自己吧,就像书中所说,在你成长的过程中,总会在某一刻明白这一点:如果你保护自己的话,那么你永远都无法获得自由。
让自己获得自由的途径只有通过你自己。
#
还在校园的时候,偶然的机会了解到人自我的分裂,犹如主人和奴隶的关系,是相互驱动的,算是认识自己的一个进步,不过始终不得解,如何发现并控制自己的这种分裂,如何帮助自己从诸多痛苦中走出,那个时候悟不出,不了了之,事情就这样慢慢的过去而淡忘了。
这些年中,继续遭受了人生中的许多痛苦,肉体的或者精神的,这十多年来,生活在不停的变故,最早学业上的变故,接着早逝的初恋,抑郁症发、精神成瘾、浑浑噩噩、沉溺不堪,稍见阳光后感觉到希望的时候,再受沉重冲击,又受伤丢掉运动能力,几次手术后,由于自幼向佛,逐渐感悟开化,平淡至今。但许多时候还是做不到放下,某些情愫牵绕,在心灵的阴雨天还会阵阵复发。
偶然看到《不羁的灵魂》,读完后运用于心,并不是一时的偶然感悟,而是找到了一种拨云见日的方法,逐渐打开过去包裹的内心,一层一层打开后,发现过去只是不愿意痛苦,把伤口强行尘封遗忘而已,并未愈合,淤血暗流、一片混乱。
当你能够意识到并区分那些痛苦,能够发现作为意识的客观存在与观察感受到它的那个真正自我的区别后,一些阻断,都土崩瓦解,心底一股清流漫出,虽然最初弱小,但是却能够不断成长,最后清理掉在内心黑暗区域的垃圾,获得一次超越自我的新生。
修行多年,一直在寻找能够让人痛快愉悦的解脱方法,实际上走入了误区,那只是意识期望的另外一种快感而已。当真的这一天来的时候,那么的不经意,没有内心意识期望的痛快。用自我而不是自我的意识去感受的时候,没有任何情绪和感官的情绪,居然只是虚无,虚无让你清空自己,开始新的一段超越人生和自我的旅程。
#
很多人都有过阅读心灵成长类书籍的经历,我也读过好几本。说实话,大多没能带来太多帮助。一类鸡汤式的,让你“放下”、“去宽恕”、“去爱”……另一种欧美范儿的文风,旁征博引,用大量的例子和吁吁叨叨车轱辘话试图让你明白些什么,但其实我不太明白,只觉作者顾左右而言他。几次过后,对这类“玩弄人心”的书敬而远之。
本书旧版译为《不羁的灵魂》,看似拉风,其实不太能顾名思义。“清醒地活”好多了,虽然没能与原名对应上,但看了让人有想读的欲望。于是,看了这本书的名字、简介,我决定再尝试一次。并在读过之后,认为这个决定还是做对了。可见,给书起个好名字是多么的重要。
我很认同一句话——“世界什么样不重要,你认为世界什么样才重要。”我想大家多少都能对此有些感悟。这话如果深究,要扯到哲学上的“二元论”去了。这不是重点,我想说的是:每个人都活在自己的意识中,活得好不好,只是取决于自己的意识而已。
这本书,紧紧抓住了“意识”这个重点。
作为一个喜欢“想”的人,读了第一章,我就被“击中了”。作者从“倾听头脑中的声音”开始,告诉你,脑海中每时每刻充斥着的乱七八糟的念头、想法和自己对自己说的话,没有一个是你要表达的,这些只是你真实的意识所产生的一点声音。它们的存在,帮助“你在自己的头脑中重新创造着世界,因为你能控制自己的思维,却不能控制这个世界。”我每天想的东西,竟然不是真正的我想的!是不是一个非常“毁三观”的说法呢?对我来说,确实有些颠覆性。引发我思考的同时也会问:“那我该如何面对头脑中那些喋喋不休的‘没用’声音?”第二章“你内心的室友”就回答了这个问题……
就这样,从第一部分“唤醒你的意识”开始,经过“感受你的能量”、“释放你自己”、“超越自我”,一直到最后的“享受生活”,作者由浅入深,一步步的引导着你围绕意识这一“罪魁祸首”进行不同于以往的颠覆性思考。让你走出固有的思维模式,重新面对自己(的意识)。其中没有宽恕、爱和放下,也没有神烦的冗长举例,全书只是简洁的语言(每读到欧美作者的简练文风,都要感激涕零地给跪)和“苦口婆心”具可操作性的引导和劝解。
即便如此,本书也并不如你想象的易读和立竿见影。我读书时,想到什么就会随时用纸笔记下。但读这本书,我几乎没写几个字。并非无甚感悟,只是阅读中你必须集中精力去理解作者的意识描述同时不懈思考。不仅如此,还得时刻与固有思维的抵触进行对抗。稍一走神,之前好容易聚起的“一口真气”,瞬间散了。待读过一章,想写点东西在纸上,从被新观念冲击还未能尽数消化的大脑中搜刮几遍,留下的只字片语还真不如作者书中原话言简意赅了。
这也难怪。即便一本《九阳(阴?)真经》摆在面前,少则三五年,多则三五十年,不经历一番苦练又怎么能说颇有心得呢?
读过两遍,才写下这个没什么干货的评论。我觉得这本书,算是一本与意识有关的“真经”。值得我读第三遍、第四遍……更多遍。不为别的,只为能够更“清醒地活”。
。。关注朋朋 遇见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