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天:就这样一直抄下去

第3天:就这样一直抄下去

抄写日期:2022年1月17日 周一

该书抄写:第2天

抄写篇数:第8篇

书名:《如何阅读一本书》

作者:[美] 莫提默·J. 艾德勒 / 查尔斯·范多伦

今天早上5:30-6:15就开始坐在床上打开小桌板开始抄书了,抄写了3篇,然后洗漱吃早餐上班。

挺好,神清气爽,明天可以再早点儿,整一个小时。

昨天有位一起抄书的友友说,“决定从你抄写的内容去学习《如何阅读一本书》和《快速阅读术》,这是我欠缺的部分,谢谢分享”。

我顿时很感动,责任感油然而生。所以虽然写方块字一笔一划的速度较慢,克制自己别写草书写正楷,就是为了方便想阅读的友友们清楚识别。

书中提到的那篇1939年的文章《学校教育失败》中的两段话内容,我比较有感触。

结合我们自己的国情,在小学五六年级时,学校是有意识地在培养孩子们的阅读习惯。

我家书柜里就有数十本的女儿上小学时老师推荐购买阅读的书籍,多数是些儿童文学或者名著经典。记得当时,一是女儿喜欢看书,二是孩子对老师所说的话总是言听计从,如今想来,书倒是读了许多,就不清楚理解和吸收了多少。

而现在,看到周围的同事朋友亲戚,只要家里有上小学的,聊天内容也从未落下自家小孩正在读或者相互推荐书籍的话题。

因此,无论国内外国内的学校和家庭,无论时间跨度有多大,五六年级的阅读是被有效教导过,这一点是相似的。

可当孩子们越到高年级,阅读的机会越来越少,阅读的时间变得短暂,甚至可有可无。

这种状况,多数与应试教育有些关联,埋头苦读为了高分,”分分分学生的命根“此说法就一直未消退过。学业重压力大时间紧,根本没有想法去信手拈来一本文学名著。所幸的是,双减了,希望在走向素质教育这条路上越来越拥挤。

当我看到书中说:”许多学生进入中学后,成绩很差,就是因为读不懂书中的意义。“我转过身去,问了问在家的读初中的女儿,这话有道理吗?女儿不屑一顾地瞄了一眼,走开了。

虽然她什么都没说,我就默认为此话有道理了。

其实女儿自从上了初中后,在校除了学习课本知识就是刷题,周五晚回家,周天一大早又返校,周六就忙着作业复习,就这种模式来来回回近三年,更别提看课外书了,看到她如今的状态反倒让作父母的我们不好意思催促和提醒了。

但说也怪,就在最近这两周,突然说要看其它书了,给我列出了个书单:《第七天》《寂寞圣哲》《乌合之众》《了不起的盖茨比》《肖申克的救赎》。我一打听,才知道女儿是受了学校保送学姐的刺激,说要多读书多读名著,而且学校每周有一节课的时间看课外读物。

原来如此。

上周女儿看完了《了不起的盖茨比》,这周又把《肖申克的救赎》带到了学校。

我笑着说,你这样只看,不输出也不行呀。

女儿说,等我考试结束了,我会先摘抄,一切为了有作文素材。

你这目的也太没格局了吧,我回复到。

只要输入和输出并行,就如呼吸一样,这才叫正常阅读开启法。否则,真叫读“望天书”了,书本一丢茫然。

阅读是为了践行。

好了,暂时写到这里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第4天:就这样一直抄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