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 此恨绵绵恸人心

01 余光中先生的《乡愁》以其简洁的语言,高度凝炼地概括表达击中了中国人的心灵,浓缩了那个时代中国人的集体乡愁。

《乡愁》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诗歌共四个章节,其中的意象: 邮票、船票、坟墓、海峡,都是用具体可感的物象来表现抽象的乡愁。

02 不同人生阶段有着不同的乡愁内容,越往后看,越是深重。一唱三叹,回环往复,节奏鲜明,越潜心读,越沉浸其中。

少年时期,求学在外,家书的传递带来了母亲的消息,对她的思念和依恋是一个孩子全部的单纯的乡愁。长大后,成家立业,心中的乡愁让位于新婚妻子,两地奔忙,思念绵绵。

再后来,年纪再长,母亲去世,死别之痛,咬牙也要承受。而现在,乡愁是中华民族的乡愁,海峡之隔,眼睁睁地看着所顾念的人在眼前,就是过不了那一湾浅浅的海峡,痛到极点!

小小的邮票,代表着家书。鸿雁传书,邮票之小,却承载着乡愁,,此种情愫让很多人有共同的回忆,少年时代的我们原来也是如此多愁善感,眷恋着温暖。

窄窄的船票,爱情的载体,轮船来来往往。红尘世俗,饮食男女,心爱的妻子是此时的乡愁。 这头,那头,道尽了多少相思情意。我在这头想念你,亲爱的你,你这亲爱的人儿,在那头可否感受到我的心灵颤动?船票书写我们的爱情,江水是我们奔腾的恋曲。

一方矮矮的坟墓,“一方“是如此不起眼,孤单而沉默。一方不起眼的坟墓,联结着人间至真的亲情。母亲去世了,那个世上最爱我的人去了,个人的悲伤如何化解? 叩问墓门, 那冰凉的石头隔绝了尘世所有的怀恋,那无言浓重的悲哀啮咬着生者的心。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浅浅的海峡,一湾浅浅的海峡啊, 那么容易跨越,又那么难以跨越。作者用诗的语言轻轻述说着,却又似那惊天的浪涛重重地拍痛了我们的心,润湿我们的眼。

03 一代中国人的痛点在这里集中,多少人的悲欢情感在这里被点燃。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遗憾,企盼,归心似箭,所有的一切都化作了短短的第四章节。家国情怀,祖国之爱,民族之恋,这种崇高圣洁的情感吟唱着,全诗结束,余味悠长。

曾看过一个故事。有一个国民党老兵14岁离家,在送别的人流中,妈妈不舍地抱住他瘦小的身躯,他却害羞挣脱而去,从此和妈妈永别。暮年过生日,同来台湾的老战友们让他许愿,老兵痛哭道 : “ 我想要我妈妈再抱抱我!”一语出,恸倒四座,泪水成河。

乡愁的深重,何时可以缓解? 要多少人的痛哭才能唤醒那些不知回归的灵魂?

悲歌唱了很久,心痛了很久,余光中先生前几年驾鹤西去,台湾岛在浪涛中时隐时现。此恨绵绵恸人心。

04 我在这头,台湾在心头。我们在等待,我们在凝聚力量,大势所趋,我们相信终将不悲伤,奏响回归曲。

小时候,乡愁是一首小诗。长大后,乡愁是一段长情。后来啊,乡愁是一种悲悯。而现在,乡愁是一束星火。


你好,我是入秋轩,谢谢你的阅读和支持。

你可能感兴趣的:(《乡愁》: 此恨绵绵恸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