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笔下:1935年的《月牙儿》


《月牙儿》是老舍1935年创作的中篇小说,深刻反映出了社会的黑暗。它的主要内容我暂不想交代。不过不管是没读过或是读了几次,一步步走进作品,一点一点地品这篇一万五千多字的文章是触碰那个黑暗年代与老舍的心的最好方式——作品是以第一人称叙述的,你将身临其境。这种代入感更能震撼人心。

那么,“她”的人生开始了——

【前半生】

“带着寒气的月牙儿确是带着寒气。它第一次在我的云中是酸苦,它那一点点微弱的浅金光儿照着我的泪。”一个穿着短红棉袄的七岁小姑娘与月牙儿作伴——父亲重病死了。母女俩当掉了所有东西、母亲日日夜夜地洗着臭袜子仍维持不了娘俩的生计。无奈之下,母亲红着眼坐上了花轿改嫁了。

希望与绝望相伴而生在小说里已经是非常常见的桥段了。跟着新爸的生活还算舒适,新爸却在“我”小学要毕业那年,突然失踪了。

母亲却不哭了,她爱笑了,变美了。

“我”还小,还不懂什么是“暗门子”,但是模模糊糊地也知道母亲干的事——那不是什么好事。在很短的期间,“我”忽然明白了许多的事。“我”开始为自己的前程担忧,心中不好的预感在蒸腾。

终于,我最害怕的事情终于来了,两个选择摆在我面前:接替妈妈卖身养家或各奔东西。第十一章的句子屡次让我泪目:

“叫我最难过的是我慢慢地学会了恨妈妈……我不能恨她了。我又非恨她不可。”
“妈妈的心是狠的,可是钱更狠。”
“可是正在这个时候,我得躲着她,我得恨她;要不然我自己便不存在了”

这不过是一个小学快毕业的女孩子啊!她喉咙中声声苦涩,却独善其身、自爱自重。她开始出去找活了,她说“我必须有用,我是吃着别人的饭。”

与母亲分别后,“我”在学校找了个抄抄写写的差事,解决了食宿。但生活比我想象得更冷酷无情,它的不确定性表现在学校换了新校长后我辗转许久竟找不到一个安身之处。

妈妈走的路是唯一的吗?我不知道。

但是就此堕落什么的……好不爽。去找旧校长帮忙吧——这也是我最后的希望。

这根如羽毛般纤细轻盈的希望却给了我沉重的一击——我被校长的侄子骗作了小老婆。自此,“我”现身的场景变得黑暗、鱼龙混杂。后来我又做了女招待,却因为不肯以色相勾引顾客被老板辞退。我心中的最后一根弦崩断了。

“一个春天的月牙在天上挂着。我看出它的美来。天是暗蓝的,没有一点云。那个月牙清亮而温柔,把一些软光儿轻轻送到柳枝上……”

在这样一个温柔的夜晚,一个姑娘笑着抛下了一切,仿佛豁出去了一样。她再不顾什么道德责任,沦为了暗娼。

【后半生】

男人们找上门来。不久,她阅人无数,摸清了各类人的套路:有钱人、“文明人”、穷学生与穷老头……她越来越厉害,她说:“钱比人更厉害些,人是兽,钱是兽的胆子。”但是为什么呢,她会施舍般地像那穷得叮当响的人张开怀抱?——她想活,那些人想在死前舒服点。剖开胸膛,都是流着泪的心脏啊!

不知什么时候,“我”染上了病,并与母亲重逢,母亲已被男人抛弃。久别重逢,妈妈并没有给我一点安慰,只关心我的“生意”和进项。因为——什么母女不母女,什么体面不体面,钱是无情的。母亲早已暗淡的眼睛也只有看见了钱眼光才间或一闪。

女人难啊!娼妓是拿十年当一年活着。“我”的皮肤粗糙了,嘴唇老是焦的,眼睛里老带着血丝。至此,小说迎来了尾声——

城里来了讲道德的新官儿,正式的妓女纳税,可照旧做生意,要扫清的是暗门子。“我”拒绝当局虚伪的“感化”伎俩,被巡警抓进监狱。

“狱里是个好地方,它使人坚信人类的没有起色;在我作梦的时候都见不到这样丑恶的玩艺。自从我一进来,我就不再想出去,在我的经验中,世界比这儿并强不了许多。”

全书完。

【感悟】

老舍的文风一向清新幽默,京味儿十足。初入这本书时,浓浓的悲怆之气确实震惊了我。那苦不堪言的浪花像我拍打过来,像有咸涩的海水令我窒息。

我了解了那时的背景:当时帝国主义侵入,国民党妥协投降,市场萧条,工人失业,百姓一贫如洗。城市底层人民过着痛苦的奴隶式的生活,卖淫现象正是底层人民求生无路和有产者道德败落的畸形产物。

老舍没有简单地批判娼妓们的道德败坏,一向温和的他却犀利地擦去玻璃上的“雾气”,看见了背后真实的原因——那个人不如狗的社会,大家都是为了活,为了钱啊!狗是可以流落在街上的,人却不被允许这么干。通过这部作品,我看清了当时社会的黑暗。

现在,窗外无风,绿叶微摇,啾啾鸟叫让我想像出麻雀扑棱翅膀的画面,微微缓解了一下我压抑的心情。我知道,窗外的蓝天、白云,屋内的电视声,身边专注着自己事儿的人是值得珍重的,所有的所有才拼凑成了现在风平浪静,冬日可爱的世界。

其次,女孩子是要自重的。书里,当校长侄子的媳妇对女主说羡慕她的自由时,女主的讽刺之情几乎要溢出书页:

“我有自由,笑话!她有饭吃,我有自由;她没自由,我没饭吃,我俩都是女人。”

要么是死,要么是行尸走肉般地活着——鼓胀的胸脯和圆翘的屁股决定了女人仅有的权利。身死与精神死,谁又比谁好呢?“万不得已”老在那儿等着女人。

读着书,我屡次为女主惊叹:从一个小学生开始,她的大半生都为“自力更生”“自尊自爱”奋斗着。她最终堕落了——我心疼她。没有人能责怪她。也许只是她的目标——这两个词生错了时代。

月有阴晴圆缺,但为何这本书里只有“月牙儿”呢?

【完】

月牙儿的描写极其细腻,本想摘几段下来,但老舍的文章紧凑,实在不容我生搬硬拆。这是一本好书,推荐给你。看看以前的社会,再感受现在的世界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老舍笔下:1935年的《月牙儿》)